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協同創新溢出收益協調機制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協同創新溢出收益分配協調的研究已成為協同創新研究領域的熱點。本文從供應鏈、產學研、產業集群、知識視角出發,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指出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重點。
關鍵詞:協同創新;溢出收益
協調協同創新作為一種開放式創新,是企業、政府、知識生產機構(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機構和客戶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開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可以促進企業、客戶等不同組織間異質創新主體跨學科、跨部門、跨組織的深度合作和交流[1],實踐證明在科技經濟全球化的當下是一種有效提高創新效率的方式。協同創新收益分配,主要是指產學研合作創新過程中使參與各方在總收益、產品銷量等均有所增加情況下的溢出收益分配占比及協調關系[2]。由于協同創新參與主體異質性,利益訴求多樣化,協同組織中既包括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的縱向協同,又包括大學、科研院所,客戶等的橫向協同,導致收益分配更為復雜,協調優化更為多變,因此,協同創新溢出收益分配及其協調優化是深入開展協同創新研究的關鍵問題。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1)基于供應鏈視角的協同創新收益協調研究。競爭環境的日趨復雜及擁用資源的有限性使得供應鏈中的企業勢必要通過開展廣泛的協同創新,有效整合企業創新所需的各種資源和能力,以減少原材料、零部件、產品生產成本,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提高供應鏈的整體利益[3]。而如何均衡分配因協同帶來的溢出收益研究,目前學者多關注基于供應鏈的縱向協同溢出收益,即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之間溢出收益協調優化。如張巍等研究了由供應商、制造商和銷售商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在非協同創新、兩方以及三方協同創新情形下的決策過程,并對比分析了三種情形下的供應鏈總收益、創新投入以及產品銷量,指出在三方協同創新的情形下達到最優[4];
2)基于產學研的協同創新收益協調研究。經濟利益是協同創新各方合作的動力和目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有效保障各方收益的關鍵。對此,李廉水把產學研合作創新的利益分配方式分成一次性支付、提成支付和按股分利三類[5];嵇憶虹則認為一次性支付一旦交易達成,學研將不再參與企業技術開發和市場開發,未體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以及對學研的進一步激勵和約束[6];此外,在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因知識、技術等投入要素難以觀測和準確測量,若企業處于信息劣勢而無法對研發方實施完全監督,研發方有可能采取投機行為,減少研發投入,即企業可能面臨由道德風險帶來的損失。基于此,黃波等考慮研發投入、研發成功率、產品市場收益及市場投入相關因素,指出通過合理的利益分配可以防范產學研合作中的道德風險[7];
3)基于產業集群協同創新收益協調研究。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和升級,集群呈現出以少數核心企業為龍頭,相關配套企業圍繞在其周圍的生產格局。Propris通過大量經驗證據的研究表明,對于集群企業,尤其是對配套的小企業而言,參與協同創新可以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創新機會,提升核心企業乃至相關配套企業組成的集群供應鏈的競爭力[8]。
二、結語
協同創新作為一種新型的開放式創新方式,參與創新活動的各成員地位不同,投入的創新資源不同,承擔的風險不同,各成員在收益分配時具有不同的議價能力,收益分配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協同創新績效,以及參與各方合作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協同創新總目標的達成,這些都導致了收益分配機制的復雜性。對協同創新收益協調機制的研究,尚缺乏知識溢出視角、專利保護下的的協同創新收益協調機制,包括建立相應的收益分配規則、知識溢出折現率以及建立收益優化協調博弈模型等。在研究對象上大多圍繞組織類異質參與主體間的協同創新,而對非組織類的消費者未給予更多關注,更多則是吸收有價值的消費者建議或反饋,并將其應用產品創新中。此類單項的創意汲取對于行業內領導型高溢價類品牌產品,在塑造高忠誠度和高粘性客戶時是有效的消費者參與協同創新的措施和途徑,其本質仍是客戶需求引導下縱向供應鏈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并將客戶創意產值化和收益化,并最終實現增值化。
客戶/消費者得到所謂滿意產品,在品牌理念的營銷塑造下,獲得精神滿足感,但喪失創意產值化增值化后的物質收益分配機會,這與開放式創新的本質理念-知識共享-相悖,也難以最大化激勵消費者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過,協同創新的知識共享的最終都是形成知識優勢、實現價值增值[43],即產生以知識專利等形式存在的最終成果,則涉及到知識獲取、轉移與共享的問題,而這必然導致知識溢出效應帶來的收益分配問題。包括知識溢出收益分配規則、分配比例,知識溢出商業化的產值折現率、評估指標、評估模型等,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涉及較少。
參考文獻:
[1]龔紅,霍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收益分配機制優化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31(14):54-57.
[3]張洪潮,何任,非對稱企業合作創新的進化博弈模型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0,18(6):163-170.
[4]張巍,張旭梅,肖劍.供應鏈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及收益分配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8,20(4):82-87.
[5]李廉水,論產學研合作創新的利益分配機制[J].軟科學,1997,2:59-61.
[6]嵇憶虹,吳偉,朱慶華.產學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方式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1999,11(2):36-38.
[7]黃波,孟衛東,李宇雨.基于雙邊激勵的產學研合作最優利益分配方式[J].管理科學學報,2011,14(7):32-42.
作者:彭秋平 單位:重慶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