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協同創新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提出,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如何與素質教育合二為一、相得益彰,是一個新的課題和值得探討的方向。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的的教育,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以及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個層面。協同創新更偏向于高科技、高水準、高效率、高管理的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的深度合作。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協調好協同創新和素質教育的關系,將是現代高校管理和教學科研面臨的重大課題。
1協同創新與素質教育的共同點
協同創新是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自2012年啟動實施,旨在建立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探索適應于不同需求的協同創新與研發,營造有利于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協同創新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深化了教育改革和實踐,加強高素質專業人才與團隊的建設,推動成果轉化,進一步提升雙服務能力。作為教育培養模式的起承轉合以及戰略高度的發展,協同創新與素質教育在本質上有著共同的意義與目標。
1.1協同合作是共同靈魂協同創新旨在打破橫亙在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體制機制壁壘,使創新要素能沿著創新鏈自由流動。協同創新活動得以持續開展,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以大的科學技術問題為紐帶,整合各層次、各類型創新主體的利益訴求,建立合理的制度安排,避免出現個體理性而群體非理性、個體利益最大化而群體利益最小化,體制機制創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合作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方式,也是現代社會要求的基本素質,在高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已是必需,包括合作意識的強化和合作能力的實踐。以湖北省現代中成藥物制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例,作為三峽大學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省級以上基地平臺與湖北民康制藥合作,公開遴選人才、建立專家級、團隊式合作機制,實現合同化管理,建立強有力的研究合作伙伴,研究與開發新藥品與新技術并培養拔尖型業務人才。而素質教育的合作貫穿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始終,以“次級代謝產物SecalonicacidA對H22荷瘤小鼠療效及毒副作用的實驗研究”本科畢業設計為例,涉及到不同分工,有實驗材料的準備、儀器的調試、次級代謝產物的提取、荷瘤小鼠的制備、毒副性實驗與分析等不同環節,都要因人而異進行指導,師生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任務。
1.2創新提高是共同呼吸協同創新分為面向科學前沿創新、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創新和面向區域發展創新四種類型。以世界一流為目標,通過強強聯合,發展并建立一批代表我國本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水平與能力的學術高地和有國際影響的主力陣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創新對個人良好素質和人格的形成與發展也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過創新的學習,才能迅速接收新知識,提高技能,創造新生活。從強調學會轉向強調會學,從注重記憶轉向注重思維,重點解決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以三峽大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理科研三級實驗室為例,研究發掘三峽庫區和神農架林區的寶貴藥物資源,培養中醫藥人才,重點研究中藥多途徑抗腫瘤藥物篩選,在中藥抗腫瘤藥理、抗炎、鎮痛藥物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分析手段和儀器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而素質教育歷來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三峽大學醫學院學生除了在第三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獲二等獎外,還在學校高水平足球隊、大學生龍舟隊、籃球隊、大學生藝術團的各類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使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1.3服務社會是共同目標高校協同創新與素質教育注重實踐與實效,服務社會是共同目標。協同創新以切實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重點,通過推動省內外高校與當地支柱產業中重點企業或產業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為促進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素質教育的第一個重點是服務社會的責任感,根據社會要求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切實加強實踐教育和生產勞動教育,注重實效提高服務社會的品格和能力。以三峽大學中草藥資源研究與開發研究所為例,有五個臨床醫院和一個公共衛生研究中心作為教學單位,不僅服務了當地的醫療醫藥,而且培養了一大批外國留學生,將中醫文化與地域特色輸送到世界各地。而素質教育亦為廣大用人單位提供了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中醫學、護理學的優秀人才和骨干,不僅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也為社會主義和協社會增添光彩。
2協同創新與素質教育的區別
協同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和深度合作,是一項復雜的創新組織方式,本質上是一種管理創新,其關鍵是形成以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為核心要素,實現各方優勢互補,以政府為中介組織的創新平臺和創新模式,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協同創新是一種新事物,如此大規模通過機制改革提升創新能力的嘗試沒有先例,而素質教育則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人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長期進行素質教育實踐和理論探索,得到了廣泛認可和重視,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對象和范圍不一樣、力度和模式不一樣、難點與成效不一樣。
2.1對象和范圍不一樣協同創新對象是高校和其他創新體,范圍是各行業、國內外的資源整合與創新,各要素的有機融合和多學科交叉。協同創新與其他創新模式的根本區別在于協同創新以多個創新力量的協同合作為外在表現形式,以創新要素之間的有效聚集和有機融合為突出特點,充分匯聚國家、社會、行業等現有資源,積極吸納地方、行業、企業以及國內外社會的支持和投入。素質教育以人為主體,弘揚人的主體精神與和諧發展。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范圍涉及到知識、能力、思想、道德、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三峽大學醫學院協同創新的范圍涉及到中藥藥理、中成藥物制備、類固醇類藥物及衍生物清潔生產工程技術研究、頭孢類藥物中間體研發、土家族醫藥研究、抗艾滋病藥物與治療策略研究、鄂西中草藥資源品質優化及相關健康產品開發等醫學、生物、制藥、材料、化工等多學科領域,并擁有一批專深尖學術人才,研究人員涉及到校級領導與職能部門,形成素質很高、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而素質教育的對象是學生,范圍涉及到德智體各方面,從寢室文化到防火防盜、從課程建設到實踐環節培養、從音樂美術到圖書館運動場、從學科競賽到社會實踐等各方面禮儀、品德和能力的培養。
2.2力度和模式不一樣協同創新作為國內高教界的一項重大工程,各種創新平臺與資源是有機集合而不是簡單相加,并且不斷動態變化,是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通過國家意志的引導和機制安排,促進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發揮各自的能力優勢,整合互補性資源,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是當今科技創新與產業優化的新模式。素質教育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適應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利用遺傳、環境和教育等方面的正面影響,因材施教,培養學習興趣,通過教授知識、培養能力和啟發式、探索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與運用信息的能力。以三峽大學鄂西中草藥資源品質優化及相關健康產品開發協同創新中心為例,形成區域、高校、企業、科研團隊、研究生培養五位一體的模式,整合優秀人才與資源,參與重大科研項目、國際合作及企業研發創新實踐,發揮協同體的實踐優勢,培養區域發展所需的拔尖創新人才。而素質教育高度重視培養學生臨床實踐能力,重視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制訂一系列有關臨床教學管理制度,保證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下的工作規范。并以大學生講臺為平臺,借助先進的網絡化模式,開展教與學互動的素質拓展,醫學院現有14個社團,并建立了心理健康網站,關心學生學習和生活,培養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人才。
2.3難點與成效不一樣協同創新不同于過去之處在于更注重組織制度創新,特別是要解決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學科研和國家創新需求脫節、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脫節等問題,破解制約高校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提高辦學質量提供制度保證。通過有機融合放大創新功能,產生1+1>2效應,出實質性、高水平成果。素質教育強調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基礎教育與創新實踐之間的平衡是需要解決的難點,經過多年的探索已卓有成效,仍在不斷進步中。以抗艾滋病藥物與治療策略研究協同創新PI團隊為例,需要完成的績效有國家重大項目和企業委托項目、省級獲獎項目、碩士優秀論文、專利申報、國際學術會議交流、青年教師培養,難點是成果轉化并取得經濟效益100-200萬元等。而素質教育重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求創新,形成了整套的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內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科技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的量化測評,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3協同創新與素質教育的互相影響與促進
有了素質教育良好的基礎,才有了協同創新戰略的再創新高。協同創新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提出的,科技創新空前活躍,學科之間、大學之間、大學和科研院所之間、科技與經濟之間、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密,推動協同創新已是大勢所趨。加強改革力度,更新觀念、揚長避短,有效推進協同創新。像推行素質教育一樣,國家層面大力推進協同創新,要求高校必須面向學科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解決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重復、分散、封閉、低效”的問題,全面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因此,黨和政府提出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之間開展協同創新是學科發展與融合的需要,也是促進科技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跨越原有體制、機制和環境中不利于協同創新的障礙,在促進協同與合作的同時,堅持特色化、個性化發展道路,開拓大學與各領域協同創新的新模式,讓協同創新像素質教育一樣深入人心,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作者:王燕 單位:三峽大學 機械與動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