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衡水”下校園文化建設推進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在創建文明城市背景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探討了縱深推進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和模式,以期為“文化衡水”建設和同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可行性參考。
關鍵詞: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縱深推進
為創建國家級文明城市,2017年,衡水市提出打造“五個衡水”,即實力衡水、創新衡水、生態衡水、文化衡水、幸福衡水。文明城市的創建,對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園文化好”是“文明校園六個好”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院校必須縱深拓展文化建設的梯度和維度,著力構建校園文化新高地。
一、職業院校學生文化素養現狀
衡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被譽為儒學之鄉,擁有“全國第一個黨支部”“耿長鎖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基地,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但作為教育大市,衡水的“普高熱”一直居高不下,中小學階段重分數、輕素養的情況也客觀存在。作為普教大軍的落伍者,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養不高,也就更需要文化的滋養。因此,建設具有職教特色的校園文化已成為滿足學生長遠發展的剛性需求。
二、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建設重時代性、輕文化傳承
受學情所限,職業院校學生大多熱衷“網游”,喜歡“網紅”“流量明星”,對地域文化缺乏興趣。因此,大多職業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為迎合學生趣味,往往重時代性、輕文化傳承。
(二)校園文化建設重形式、輕內涵
目前,一些職業院校將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心放在了舉辦校園活動上,往往橫幅和標語紅火、形式多樣,但卻難以挖掘各種文化內涵,導致育人成效不大。
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縱深推進路徑和模式
筆者所在學校對在“文化衡水”背景下縱深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方案,在“6個1”校園文化模式的基礎上,創新形成了“1443”校園文化縱深推進模式,即1個核心(文化育人),4個結合(結合地方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戰疫文化、企業文化),4個階梯(陣地建設—校本教材—課堂教學—實踐活動),3種評價(理論考試、活動評分、德育評分)。
(一)強化陣地建設,營造濃厚氛圍
一是打造特色文化廣場、展廳。為使師生更加系統地了解地方傳統文化,學校打造了1個文化廣場、1個黨史展廳。文化廣場分為傳統文化、戰疫文化2個展區。傳統文化區主要介紹大儒董仲舒的故里淵源、儒家思想、歷史成就,以及衡水三絕——“衡水金魚”文化、“內畫鼻煙壺”文化、“侯店毛筆”文化的傳承與內涵;戰疫文化區選取國士、醫生、護士,以及本市馳援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醫護代表,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他們的感人故事。黨史展廳以建黨百年黨史教育活動為契機,系統展出了黨的百年發展史。二是實現環境文化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同頻共振。圍繞教學進度和文化實踐活動,在校刊、校報、校園櫥窗、展欄、板報同頻更新相關內容,通過耳濡目染使學生受到浸潤和熏陶。三是結合系部文化與專業特點,形成一系一特色格局。分樓層、分區建設樓道文化,既涵蓋本專業大國工匠精神,又有本系優秀畢業生故事,還有校企合作企業的企業文化。
(二)開發校本教材,強化推進基礎
為筑牢文化縱深推進基礎,近年來,學校基于學情實際,先后開發了《經典文化讀本》《平“語”近人校本讀本》《優秀畢業生追夢之路》《戰疫故事薈》《黨史故事薈》等校本教材。以《黨史故事薈》為例,整本書分為“覺醒年代”“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隱蔽戰線”模塊,每個模塊都薈萃特定時期的英雄人物故事,并附有音視頻鏈接,供學生到網上賞析相關影視作品。
(三)將文化有機融入課堂,厚植文化根脈
一是以思政、語文教師隊伍為先鋒隊,開展教研,進行集體備課,制作校本教材配套主題課件,并由骨干教師主講相關示范課、專題課,進而帶動教師隊伍集思廣益,找準語文、德育的課程思政點,真正實現文化進課堂。二是以全校教師為生力軍,結合專業特點,遴選校本教材相關教學點,將思政內容有機融入各專業教學過程中,做好課程思政,形成文化融合育人合力。
(四)拓展梯度維度,實現活動化人
一是開展黨史知識競賽和學生宣講活動。德育教研組精心挑選400道黨史題進行知識競賽和宣講。比賽流程分為全校海選、系部預賽、校級決賽,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深悟透,進而全面了解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校級宣講員深入到全校每個班級進行宣講,引發同學情感共鳴,在全校范圍掀起黨史學習熱潮。二是以班級為單位舉辦紅色文化主題活動。活動包括課前一支紅歌,每周學一首紅色詩詞、做一期紅色主題黑板報、做一次紅色主題手抄報、看一次紅色主題影視劇、寫一篇心得體會等。三是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主題教育活動。為響應創建文明城市號召,學校制定活動方案,通過開展養成教育主題課、主題家長會、當一名“小小文明監督員”、學生家長行為互評、文明安全知識進校園主題活動、主題征文比賽、微視頻拍攝、家訪等系列文化活動,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習慣,進而帶動家庭成員做文明事、做文明人,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文明整個城市”的活動目的。
(五)完善評價機制,確保育人實效
為防止走過場、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義,學校完善校園文化評價機制,形成理論考試、活動評分、德育評比三線聯動考評模式。確保主題知識競賽有理論考試,實踐活動次次評分,好人好事量化分值,期末學校評出優秀系部,系部評出優秀班級,班級評選“三好學生”有量化評分,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文化衡水”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工程,筆者只是站在推進職業院校文化建設的角度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以期能為“文化衡水”建設和同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可行性參考。
作者:王慧琰 單位:孫紅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