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校園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與時俱進,關注當代大學生的發展需要
在這個社會轉型、價值多元化、未來情勢復雜多變的時代,學子們既懷著各種各樣不同層次的理想與憧憬,同時又遭遇到復雜多樣的困擾與誘惑。他們在努力獲取知識的同時,更需要深入思考人生的路徑。從學生主體的角度來看,當代大學校園文化主要以大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精神風貌為核心,以具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及其他文化活動為表征的精神環境、文化氛圍。[3]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必須關注當代大學生的當前實際需要和未來發展。建設和諧校園,營造溫馨的育人環境。和諧校園的核心是為教師們能免受各種困擾得以盡情施展教書育人的才華,學生們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中健康成長。建設和諧校園的核心任務之一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大學校園真正成為教書育人、全面促進學生心靈成長的家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類思想、科技、文娛、體育等校園文化活動與社團活動,從不同層面較好地適應了同學們尤其是新生的多方面發展需求。學術科技類社團活動為同學們拓展知識視野培養專業特長提供了有益的幫助;體育類社團活動在提升同學們體育技能的同時增強了體質也提升了意志力和團隊精神;各類文藝類社團活動為大家提供了進行藝術欣賞和藝術創造的良好氛圍;各類表演競賽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熱情,為同學們展示才藝提升形象搭建了舞臺;校園心理劇緊密結合同學們的校園生活情景,通過揭示大學生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種種沖突為大家提供了心理健康成長的精神力量。近年來我校校園心理劇活動深受同學們歡迎,形式不斷創新,從現場表演轉為后臺表演視頻制作合成展示。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就是主題貼近學生實際,引起同學們的共鳴。近年來,就業壓力對校園文化建設產生沖擊。社會競爭加劇,學習負擔、就業壓力增大,心理負擔加重,越來越多的同學只關心書本、考證、過級,而不重視參加文化活動;活動單一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使得不少學生面臨困惑又不知所措,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在這種背景下,心理劇才大受同學們歡迎。觀看一場心理劇表演就是經歷一次心靈的洗禮。建設創新校園、活力校園,為同學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搭建平臺。青年學生有著強烈的主體認同感和多方面的才華,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有利于學生通過活動鍛煉自我,進而體驗到通過探索獲得成功的志趣。
二、提升品牌,發揮社團活動的凝聚力
校園文化建設要上一個新臺階,就必須重視建設文化校園。以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努力用富含正能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熏陶、鼓舞、塑造青年學生。這就需要我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各種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趣味性強的文化、科技、文娛體育等活動,通過吸引學生參加這些高質量的有豐富內涵和發展價值的活動,潛移默化地熏陶他們的思想感情,豐富青年的精神生活,提升他們的道德境界。目前校園文化活動的最主要的陣地就是學生社團。包羅萬象、積極進取的社團文化是高校文化的特色。社團的興起既是大學校園文化多樣性的體現,更重要的是社團為不同價值追求及不同能力、氣質、興趣愛好的同學提供了建立友誼、交流學習、完善自我的廣闊舞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能力特長。社團活動以其多面性、學生參與的自發性,在校園文化生活中扮演著愉悅凝聚、健康身心、激勵創新的角色。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學生可以在活動中進行多種方式的溝通和交流,增加彼此的理解,形成和諧而融洽的人際關系,從而增強了整體的組織性和協調性。同時,社團活動又是一項在群體中進行的活動,由學生自愿參加、自己組織活動,更加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群體凝聚力。
樹立品牌,對各類社團活動加強指導,并通過各種措施給予評比和激勵,以評促建,激發學生們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對社團活動成就進行分類評比,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社團的可持續發展,吸引更多的同學積極參與各種有意義的素質拓展活動。每年舉行的“校園十大歌手”比賽人氣爆棚,在同學們當中有極強的影響力,科學組織此類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價值引領作用、提升精神境界,幫助學生內強素質外塑形象。樹立社團活動的品牌形象,堅持每年開展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等系列校園文化活動,形成傳統,擴大影響力特別是要不斷提升活動的水平與品位。我校每年舉行的社團推介、校園歌手大賽、英語話劇大賽、校園心理劇、辯論賽、演講賽、書法攝影比賽、紙橋設計、職業規劃大賽等多項特色文化活動項目,大大豐富活躍了學生的文化生活。其中大部分活動主要由各類社團承辦。建設好社團,讓學有專長的教師成為有力的指導者,能力強有人氣的同學擔任教練、會長,他們共同發揮著主導和主力的育人功能。為了不斷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特別是社團活動的水平,教師應成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因為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時還承擔著培育校園精神的重任,而且教師自身的思想品德、治學態度、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等等實際上也構成校園精神的具體要素。學生則必然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校園文化歸根到底是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才能使他們的素質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得以提高,從而實現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創新模式,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路徑
校園文化要取得持續健康發展,學校各方各部就要有新視野新思路,要大膽創新,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路徑。優化育人環境,通過突顯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增強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對學校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加以改造發掘,創造精神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環境,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學校可以通過對各校區校園道路、景觀、樓宇的合理規劃、命名、建設及修繕,提升校園建筑及環境的文化品味,打造“綠色校園”“、生態校園”,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這將有利于形成勤于學習、奮發向上、誠實守信、敢于創新的良好氛圍。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和渠道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的水平。在繼續發揮講座、板報、主題教育等活動形式的基礎上,有效利用網絡、微信等學生喜愛的新媒體加強溝通與價值引領,還可采取黨員活動室、談心室進學生區的形式深入關注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對于影響到學生生活方方面面的手機網絡平臺,我們一定要主動創新,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以網絡為平臺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不經意間接受教育,使網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陣地。總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學生真正成為主角,高水平的社團活動是當代大學校園文化的生力軍。學校要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實現全面育人目標的高度上,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大學精神的內涵,引領當代青年健康成長。
作者:王永紅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