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的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紅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紅色文化不僅是中國的特色文化,也是對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成果的集成,其教育作用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精神。現在的學生生長在和平年代,物質條件優越,戰爭年代的艱難困苦離他們很遙遠,依靠空洞的說教很難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精神。紅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與我國優秀民族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既扎根于民族優秀文化,也是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唱紅色歌曲,重走紅軍路,各種各樣緬懷先烈的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可有效彌補傳統說教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不足;將紅色文化引入校園,在優秀民族文化中解讀紅色文化,既可以加深廣大學生對革命傳統的理解,又可增進學生的民族情感,從而增強他們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
(二)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社會上拜金主義思潮泛濫,極端個人主義橫行,影響著學生們的價值追求。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無疑能起到一種正本清源的作用。通過穿紅軍服、唱紅軍歌、吃紅軍飯、走紅軍路等形式,能夠讓廣大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體會革命先烈把個人的人生目標同祖國和民族的前途聯系起來的偉大情懷;通過到革命遺址、革命紀念館游覽參觀等形式,可以使學生們牢記歷史,不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深深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端正價值取向,明確人生追求。
(三)可以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各種思潮涌入中國,對廣大學生的影響很大,甚至有偏離社會主義方向的危險。而紅色文化就是鮮活生動的理想信念教材。在戰爭年代,無數中國共產黨人以大無畏的精神投身革命,甘愿拋頭顱、灑熱血,支撐他們的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他們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的繁榮富強。歷史就是一本教科書,革命先烈就是榜樣。通過紅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利于幫助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找準人生坐標。
紅色文化中蘊涵著為國家、人民、民族的利益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賦予紅色文化時代內涵并融入校園文化,契合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對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價值。具體來說,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有以下五大途徑:
(一)制定紅色文化教育發展規劃。按照將紅色文化教育納入學校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學校文化建設發展規劃,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規劃的思路,科學編制學校紅色文化教育發展規劃,明確紅色文化教育發展目標、方向和重點,制定規劃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做好評估和量化考核工作。同時,制定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組建學校推進紅色文化教育專門機構,加強對紅色文化教育的組織領導,落實相關部門責任,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開發紅色文化教育校本課程。根據《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學校要有愛家鄉、愛祖國教育的基地和鄉土教材。對照這一要求,結合本校實際,依托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組織專門力量,編撰以革命傳統教育為核心的校本課程,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并安排一定課時,由專業教師進行授課。通過強化對家鄉、對本地區革命先輩的認識,讓學生認識本地區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感受革命先烈的樂觀主義精神,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學校要將當地的紅色文化請進校園,請進課堂,使之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功能。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板報櫥窗等陣地來布置宣傳標語和舉辦“紅色”圖片展,形成濃厚的紅色文化教育氛圍;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革命遺址參觀學習,為革命先烈掃墓和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開展黨團活動,開展學唱紅色歌曲等,緬懷革命先烈;可以邀請展覽館、博物館等紅色文化教育單位來學校舉辦展覽會、說明會等專題活動,請一些參加過革命戰爭的老紅軍走進校園舉辦報告會、座談會,凈化學生的心靈。要通過形形色色的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們繼承革命先烈遺志,樹立建設家鄉、報效國家的遠大理想。
(四)建設紅色文化教育網站。在信息化時代,充分利用學校網絡資源,建設紅色網站,占領網絡這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唱響先進思想和文化主旋律,是學校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應規劃和建設好紅色網站,定期更新網站內容,發揮學校人才密集的優勢,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和維護,加大紅色網站的宣傳力度,提升網站在學生中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之逐步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五)整合區域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要加強同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單位的協調,促使這些單位向學校免費開放,通過經常性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參觀活動,讓廣大學生更好地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學校在利用紅色資源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時,不能只停留在參觀遺址、圖片實物展覽和聽取報告會等形式,而要發揮學校智力密集、教科研能力強的優勢,主動研究和挖掘區域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組織師生到社區、企業等宣講紅色精神,使學校成為當地紅色文化的傳播中心,成為當地紅色精神的高地。(本文作者:劉明濤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