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日本吸取西方文化的特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語言是文化的產物,也是文化的載體、社會發展的工具。語言的發展變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的需要,而社會的需要又會對語言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眾所周知,日本民族以學習吸收外來文化見長,特別是近代以來,日本積極吸取西方文化營養,迅速發展壯大并躋身世界強國的行列??梢哉f,沒有西方文化,就沒有今天日本追趕歐美各國的成功。在吸收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大量的外來詞匯也進入到日語之中,其數量之多,范圍之廣,使用之頻繁是驚人的,這些外來語詞匯,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日語語言,也擴大了日本人的視野。
通過對這些外來語的分析,可以使我們更好的了解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特點。日本同西方文化的接觸始于16世紀中葉葡萄牙傳教士在日本的活動,日語中最早的外來語即誕生于這個時期,主要是來自葡萄牙語的詞匯,例如:バテレン、ビロード、イルマン等。1639年,日本實行鎖國政策,除荷蘭以外,斷絕了與西方任何國家的交往,因此這期間來自荷蘭語的外來語大量流入,以近代科學用語為主,例如:アルコール、コーヒー、レンズ等,從中不難窺視出“蘭學”留下的痕跡。
1868年明治維新一舉改變了日本落后的局面,在“求知于世界”思想的指導下,日本積極開展與西方國家的交往,西方文化開始如潮水般涌入日本,與此同時,西方各國的語言詞匯也隨之大量流入日語。到了20世紀,隨著教育的普及和新聞事業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英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入日本文化領域,以英語為首的外來語新詞充斥著日本社會,人們熱衷于使用、傳播這些新詞,以體現自己的博學與時尚。
例如:スポーツ、ハイキング、モダンガール等。二戰結束后的二十年間,涌入日語的英語外來語,幾乎是日本有史以來上千年接納外來語的總和,而且,這一時期輸入的美式英語占有絕對優勢,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例如:パトロール、セクシー、ワンマン等。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地位的確立,外來語在日語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日本的年輕人,對外來語的使用甚至達到了泛濫的地步。據說在日本,由于外來語新詞的誕生速度太快,數量太多,所以每年都要出版一本新的外來語辭典。日本每年公布的流行詞排行榜上,外來語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例如:ワンパターン、ルーズソックス、キセラー等。石野博史曾對《現代用語基礎知識》(1976年)中的外來語分布做過調查,結果顯示:時裝、美容美發、IT、飲食、運動等領域的外來語詞匯較多,占到了70%以上,而在化學、哲學、歷史學等領域,外來語的比例則在40%以下。說明越是新興的、時髦的,與年輕人關系密切的領域,外來語就越受青睞。
日本對西方文化的吸收是全面的,但卻并不是一視同仁的,據橫濱國立大學教授加島祥造對《巖波國語辭典》(第三版)所做的調查,日語中有80%的外來語詞匯來源于英語,其余依次為,德語5.5%,法語5.4%,荷蘭語2%,意大利語1.6%,葡萄牙語1.3%,俄語0.7%,其它3.5%。來自英語的詞匯在外來語中不僅數量多,而且分布范圍也最廣,說明日本近代以來吸收的西方文化主要是英美的。英美是近代西方文化的代表,而日本在戰前與英國,戰后與美國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可以說日本向西方的全面學習,主要是向英美學習。
日語中除英語以外的外來語,不僅數量少,而且語義范圍也比較固定。例如,從德語中借用的主要是醫學、哲學等領域的詞匯(ノイローゼ、イデオロギー等),從法語中主要借用了表達服裝,藝術,食品等含義的詞語(クレヨン、マヨネーズ等),來自意大利語的外來語則主要是音樂方面的詞匯(オペラ、バイオリン等),而從俄語中則主要借用了政治和思想發面的詞語(インテリ、ノルマ等)。從這里可以看出,日本對外來文化雖然是廣受博取,包羅萬象,但卻是根據需要,取其最長之處。
此外,日語外來語中有一類特殊的詞匯,稱作和制外來語。顧名思義,就是日本人根據本國的需要和喜好組合而成的外來語,具有較強的隨意性。例如:シルバーシート、モーニングサービス、ガソリンスタンド、テーマソング等。這些詞語中既有英語的組合,也有英語與法語、德語等其它語言的組合,甚至還有英語與漢語詞或和語詞的組合,例如:野菜サラダー、消しゴム等,這是日語的一個特色,英美國家的人很難理解這些詞語的準確含義。從這些和制外來語身上,我們不難看出日本吸收外來文化的另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它不僅從本國實際出發,有選擇的予以吸收,而且絕不摒棄傳統文化,力圖將西方先進文化與本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使它們協調發展,并行不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已經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