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文學社組織指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文學社是廣泛活躍于各類大中小學校的學生社團。長期以來,文學社引導著以學生為主體的一切與文學相關聯的閱讀、研究、創作等活動,成為學生的校園文學活動的最有力的支持。文學社團的活動,為培養人才綜合素質、提高語文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提供了一個別樣的園地,搞好這個園地的工作,是我們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方面。筆者多年從事學生文學社的組織和指導工作,下面談談開展學生文學社團活動的一些基本途徑與方法。
一、明確指導思想
要辦好校園文學社團,首先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文學社活動應該始終牢牢抓住素質教育這個根本,活動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并進一步提升其作為“人”的綜合素質。只有具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文學社團才能不斷發展壯大,才能出成果。
我校是一所國家級的重點中專學校,作為職業教育,我們既要承擔起促成學生技能發展的任務,又要兼顧學生思想、人格發展的使命。因此,我們始終把“提高素質,服務社會”作為文學社活動的指導思想,堅持思想教育先行,始終把育人擺在首位的正確方向。
二、拓展活動空間
文學社團活動能否開展得好,還有一個活動空間的問題必須解決。與普通高中不同的是,作為中專校,校內各專業教學、科研、實踐的氣氛比較濃厚,校園里會有各種特色鮮明的專業社團在活躍,領導的重視程度、學生的興趣濃度都會對文學社的活動產生重要影響。作為組織指導者,要積極宣傳,為社團爭取必要的重視和關注。學校領導對文學社團活動的重視,是社團發展強有力的支持。當然,文學社活動的成果也具有擴大學校影響,提高學校聲譽的作用,因此,文學社也必須以有聲有色的活動展示自身的優勢,從而取得更強大的支持,拓展活動空間。在受到重視的學校,文學社的活動不僅有專用的活動場地,而且活動經費也寬裕,甚至作為活動課程正式排入了課表,這樣,文學社的發展空間就寬松了。
三、配備常務指導老師
有了發展的空間,文學社的活動就容易組織起來。組織、管理和指導的工作則需要傾注心血,配備常務指導老師是提高文學社活動質量的必經途徑。
作為文學社的常務指導老師,更要沉下心來,耐得住寂寞,做到誨人不倦、甘為人梯。因為要指導好文學社,就必須舉辦各種專題講座,還要輔導學生進行課外寫作、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開展活動,幫助學生編輯出版好社刊社報。所有這些,都需要指導者花費大量的時間,付出無窮的精力。一般學校雖然都給文學社的指導老師計算了一定工作量,但組織指導工作繁瑣、耗時,如果指導老師對名利得失斤斤計較,缺乏無私的奉獻和崇高的敬業精神,那文學社是不易取得顯著的成績的。
四、發展規模適度
文學是人類文明的自覺興奮點,學生對于文學社的熱情從來都不會被專業的劃分阻撓。文學社團既然是校園群眾性組織,就該有群眾性。但群眾性不等于每一個學生都能參加,還得有一些基本條件。既不太嚴,以防挫傷自愿者的積極性;也不太寬,防止社團泛化,組織松散。
在組織活動中,既要注意調動普遍的積極性,又要培養“尖子”,發現文學新苗;既抓好普及,又注意提高,點面兼顧,這是辦好校園文學社團的一條基本原則。
五、牢牢立足文學活動
文學社是圍繞文學活動而組建的社團,但學生不能孤立地關起門來搞寫作,而是要開展相關的活動,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提高素質。文學活動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但究竟創造什么?憑什么創造?先要有輸入,有生活和知識積累,然后才能有輸出,有創作的成果。讓輸入與輸出辯證地統一起來,這是辦好文學社團的根本途徑。
為了“輸入”新的知識,新的信息,要引導學生以讀報、讀書、讀家庭、讀社會、讀別人和自己的人生、讀世界,讀的目的是為了豐富積累,使自己逐漸了解和不斷適應社會需要。“學而不思則罔”,作為指導者,還要引導學生去思考。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社會,有兩個問題要不斷地思考:一是“怎么樣”;二是“為什么”。思考的方法不外一是再現;二是開掘;三是聯想;四是想象。經過思考的過程,輸入的知識、信息得到消化,學生才有了輸出的基礎。
輸出主要就是寫。指導學生寫需要寫的,寫值得寫的,寫他們自己熟悉的,寫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如何寫?文無定法,應具體而論。該敘便敘,該議就議,要說明的就說明,能描摹的就描摹,盡可能寫得生動一些,活潑一些,真實一些,幽默一些。
在文學社團活動里,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除了指導學生閱讀、寫作外,還可組織舉辦各種文學講座,為學生揭開文學神秘的面紗,舉辦作品討論會,提高學生的文學批評和鑒賞能力,或是組織參觀訪問,開展社會調查,舉辦各種興趣活動,等等。文學社的組織和指導工作涵蓋了校園文學活動的方方面面,作為教師,沉下去,踏實做,文學社活動的局面必然會欣欣向榮。
六、定期開展常規活動
要辦好中學生文學社,開展活動必不可少。活動成為常規,是文學社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不是有時間就搞,沒有時間就免的。
一是閱讀活動。創作必須有源頭,閱讀要成為社員的必修課。在職業教育系統里,學生的課程安排專業課多,基礎課少,語文的課時比普遍中學少很多,學生的閱讀行為會相應弱化,雖然寫作作為一種表達,會成為學生喜愛的活動,但如前所述,沒有“輸入”焉有“輸出”,沒有閱讀和思考的寫作是沒有進步的循環。所以文學社應擬定了必讀書目,幫助社員制訂出了讀書計劃。此外,也可組織學生召開讀書報告會、作品研討會、組織觀摩學習、開展社會調查,等等。新晨
二是創辦發表園地。發表園地就是用武之地。創辦發表園地,滿足學生的發表欲望,這對于激發興趣,穩定和鞏固積極性,鍛煉實際的寫作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三是完成習作練習。文學社對于成員的習作練習應該有一個時間質量的規定,讓壓力轉化為動力,避免只耕耘,無收獲的無效勞動。習作練習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寫觀察日記或周記,這是以日記的形式進行文學素材的積累,關鍵不在于指導學生如何寫,而是督促學生持之以恒地寫下去。另一種是各類文體的習作,記敘、說明、抒情、描寫、議論等諸種不同的表達方式都應該通過習作練習有所鍛煉、有所掌握。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個性特長,揚其長、避其短,寫出各自的特色來。
四是開拓校外天地。作為指導老師,向校外報刊,特別是青少年讀物、中學生報刊推薦優秀習作,是學生的寫作活動走出校園,向社會延伸的一個很好的方式,是學生通向成功之路的一種機遇。第一篇作品的公開發表是個很重要的契機。不少青少年文學愛好者都是抓住了這個契機,經過艱苦的努力,而最后走上了文學之路的。
文學社的組織指導工作是我們對學生展開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園地,在這個園地里耕耘的老師們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但實踐告訴我們,工作中必需有正確的方法,才能取得顯著的成效。以上是多年來從事文學社指導工作的一些經驗,在此拋磚引玉,以期能與同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