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網絡文化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新形勢的背景下,網絡文化開始逐漸滲透到了我國的意識形態建設當中,而網絡文化本身所具備的開放性以及多樣性、交替性、平等性對于我國社會主義背景下建設意識形態的工作漸漸地也形成了新的挑戰。因此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下建設面臨很多來自網絡的挑戰,我們需要找到相應的策略。本文將就此展開探究分析。
關鍵詞: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網絡文化;挑戰與應對
當前我國主流的意識形態就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它是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主要的思想指導,并且通過它來實現我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網絡本身所具備的多媒體特性所決定的。但是,隨著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地發展并且迅速地得到了普及的互聯網技術,讓成為了繼報紙以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形態媒體的網媒也漸漸地走上了主流媒體的位置。根據相關統計機構的數據調查,到2014年中旬,我國范圍內接觸互聯網并使用其進行信息獲取的用戶已經超過了五億,在全國范圍內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59%以上。互聯網飛速的發展讓人們無論是生產還是日常生活,乃至于思維的方式都出現了極大的變化,而且還影響到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環境下意識形態的建設。網絡文化不斷地發展和傳播,會增強人們進行思維活動的選擇性、獨立性以及差異性等,另外,多樣化的價值觀念之間也會形成相互碰撞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顯然還有愈演愈烈的傾向,造成我國一部分人的信念出現了動搖,嚴重的甚至形成了信仰危機。個別西方的發達國家借助其擁有高端的網絡信息以及信息資源,從各個方位向我國人民傳播資本主義觀念,包括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嚴重地沖擊了我國社會主義背景下意識形態所具備的防御能力。因此總的來說,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下建設面臨的網絡文化所帶來的挑戰與應對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網絡文化帶給我國社會主義下意識形態建設的挑戰
當前網絡文化不但給社會主義指引下的意識形態的建設帶來了非常良好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還給其建設過程提出了若干挑戰。
1、不斷發展的網絡文化對我國的民眾價值觀形成沖擊。常說的所謂價值觀念指的是在人們的心目當中對于某一特定事物所具備的價值形成的基本意向以及總體認知,主要表現在人們對這種事物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概念以及認知等。但是在社會主義新的意識形態下,主流價值觀應該是指集體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網絡文化不斷的發展在帶來了思想上的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比較大的挑戰。第一,網絡文化不斷的發展對我國整體的國民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弱化作用,網絡對于每個人的個人價值進行過度張揚所帶來的必然是極端的自我中心以及英雄主義膨脹以及泛濫。當前在互聯網當中不斷地有自由主義以及無政府主義的擁護者在網絡上國家不應該設置政府以及法制道德,應該建立起一個真正的所謂民主以及自由的國度這一類激進思想,雖然我國主張言論自由,但是這種思想觀念長期地存在于網絡文化當中必然會對我國的整體道德觀念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我國屬于多民族相統一的國家,主要強調的是集體主義,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怎樣能夠兼顧集體利益以及個人利益、自我利益以及他人利益,并在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漸漸地已經成為了社會主義環境下的意識形態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第二,不斷發展的網絡文化對我國國民社會主義信念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在西方發達國家當中,將網絡作為傳播媒介不斷地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思想以及觀念上的控制已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甚至有的國家還會在公開的情況下直言不諱本國的政治主張以及價值觀念。受到這些信息的不良影響,我國有一部分人價值觀念以及道德觀念都出現了一定的扭曲以及錯位,認為拜金、享樂以及極端的個人英雄主義是正確的,甚至會將其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有一些人還會過度崇拜西方意識形態,變成了西化俘虜。以上的文化滲透可能會對很多尚且處于發展中的國家以及民族出現文化混亂的情況,導致其傳統文化以及道德觀念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扭曲現象。假如我國的民眾長期處于這種環境當中,那么必然會受到不良影響。
2、降低社會主義環境下的意識形態所具備的防御水平。網絡文化可能會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產生在防御能力上的不良影響,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我國的主權受到沖擊。因為網絡起到了一種時空超越的作用,因此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一次信息傳遞,即便是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文化模式之間進行交流也不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因此,很多人認為民族網絡文化是不必進行保護的,進而可能會對國家主權進行一定的淡化。除此之外,現代網絡環境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完全不關心國家的政治生活,在網上僅僅尋找自己關注的信息,往往會失去對大是大非的判斷能力。造成不自覺的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這種行為必然會給社會主義下的意識形態防御力產生一定的削弱作用。
二、對于網絡文化帶給我國社會主義下意識形態建設的應對
1、提升建設先進的網絡文化力度。目前,互聯網漸漸地成為了不同的意識形態以及不同價值觀進行傳播的陣地,針對這一情況,假如還不將正確且高尚的思想引進到其中,并且讓它占據主要的陣地,那么就會導致很多不良文化的入侵。所以,我們需要對網絡文化主要的內容以及具體形式進行高度的創新。最需要解決的就是網絡文化的主要內容,除了常見的黨政方針以及指導路線之外,還有一些對社會現象的正面評析和引導、還有一些重大的社會時事熱點新聞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適當地建立起一部分與報紙副刊相似的休閑頻道以及相關連接,對網絡信息容量進行適當的豐富,與網民的閱讀需要相適應。另外,在文化形式上,可以適當地選擇信息的渠道,適當地開展心理咨詢活動等,令網絡當中的先進文化非常豐富且非常多彩,逐漸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以及信息的主要來源。
2、對網絡文化的傳播手段進行創新,打造新型意識形態的傳播模式。強化意識形態進行傳播的時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網絡文化的傳播體制以及主要手段展開創新的操作,需要堅持黨政喉舌媒體的主要原則,并且將互聯網充分地利用起來,遵守信息產業的發展規律以及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形成規律。同時還要在傳統學習方式以及輔導方式的基礎之上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論壇以及聊天室等方式來對黨政意識形態進行創新。另外還要采取一些比較有效的措施來完善網絡化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督促從事思政工作的工作者充分地掌握現代技術,隨時了解網民輿論方向,進行正確的指引,開發出一些擁有高度的感染力的教育軟件,還可以開展一些活動來強化網民對于時事熱點的看法以及一些對政策產生的疑問解答等。另外,還需要主動地建立起宣傳意識形態的途徑,例如一些傳播黨政思想的網站等,以此來作為基礎,提升創新意識的培養力度。在進行網站建設的過程當中,需要加大財力以及物力上的投入,試圖在最短時間內建立起最有效的信息服務網站。另外,隨著如今我國農村地區的交通不斷地發展,農村地區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因此在農村地區普及電子信息化也是可能的,充分地發揮新聞媒體的優勢,保證平等的基礎之上,適當地提倡農村地區建立新聞宣傳部門,再聯合互聯網隨時更新的信息在農村地區進行信息普及也是非常理想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建設意識形態與一個國家的命運以及前途有非常密切的聯系,還與民族整體價值觀念以及精神面貌有關。自從我國正式成立新中國之后,社會主義背景下的意識形態建設已經取得了非常豐碩的結果,不過還是存在很多缺陷。與此同時越來越發達的網絡文化也對我國社會主義環境下建設意識形態的工作造成了很多挑戰,導致社會主義背景下的意識形態防御力明顯地降低。因此,對于網絡文化,想要讓它不會影響到社會主義背景下的建設意識形態工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地掌握網絡上的輿情導向,以此來應對一些突發性的事件,借助正確輿論來對人的觀念產生引導作用,令社會大眾形成積極的心理導向,這也是我國主要的建設意識形態的手段;其次是借助一些內容先進的網絡文化來帶領整個社會的思想浪潮;最后是將網絡媒介充分地利用起來,借助其獨特的傳播能力來打造社會主義環境下新型意識形態的宣傳體系。通過這樣幾方面來提升我國的意識形態所具備的說服力以及感染力,對社會主義環境下的意識形態建設起到正面的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維,楊治華.近年來國內網絡文化研究熱點綜述[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2)
[2]李雪峰.論民主政治思想[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3]張靜.現代性境遇下價值秩序的顛覆及哲學反思[J].長沙大學學報,2009(01)
[4]柯嵐.法與道德的永恒難題———關于法與道德的主要法理學爭論[J].研究生法學,2003(04)
作者:劉大勇 項蕾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