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期高校統戰文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地方高校統戰文化的功能
對地方高校來說,統戰文化建設有利于其動員和團結各方面力量、有效調動黨外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推動學校事業的快速發展。概括來說,地方高校統戰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功能:
1.導向功能。主要體現在統戰文化倡導和諧理念,提倡營造以“理解互敬、團結互助、合作共贏、和諧穩定”為基調的輿論導向和校園文化氛圍,不僅對統戰成員的認知定向、價值判斷、處世心態及行為選擇等方面具有引導性作用,還能夠有效幫助全校廣大師生以和諧的理念與視角來認識、分析和處理各種關系和事務,并逐漸養成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道德情感和顧全大局、見利思義的處事準則,進而形成互愛互諒、互助合作的良好校園風尚。
2.凝聚功能。主要體現在統戰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不僅能夠增強統一戰線成員對學校的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出強烈的事業心,還有助于全校廣大師生員工產生團結互助、奮發向上的群體意識,凝聚其智慧和力量為實現學校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倍努力奮斗。
3.整合功能。主要體現在統戰文化奉行“和而不同”思想,是一種涵蓋了民族團結、黨派合作與宗教融合等諸多內容的校園文化,也有助于全校師生員工整合理念、緩解矛盾、解決利益沖突、理順和融洽各種關系,營建民主、法治、團結的校園文化氛圍。
4.規范功能。主要體現在其基于服務統戰工作的需要,將所倡導的統戰精神與統戰理念外化為校園的規章制度,再經過長期潛移默化進而內化為全校師生員工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并成為他們在工作、學習及生活中的自覺行為。
1.主體的廣泛性。新時期地方高校統戰文化主體的范圍更為廣泛,除學校黨委、統戰工作人員、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少數民族知識分子、港澳同胞、臺灣同胞、留學歸國人員、海外僑胞及其眷屬、名人遺孀及其后裔之外,聘任的外籍教授、港澳臺籍教師、流動編制人員和掛靠單位人員等都逐漸進入地方高校統戰的工作領域并成為地方高校統戰文化主體的新生力量。
2.內容的包容性。地方高校統戰文化注重“和而不同”,即要求同存異,團結校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切實發揮黨外知識分子作用,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集思廣益,為學校改革、穩定和發展的大局服務。
3.建設的艱巨性。新時期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不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還面臨著一系列嚴峻挑戰:從外部情況看,在對外開放與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領域的斗爭將會是長期而復雜的(有時甚至是尖銳的),因此,黨和政府賦予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的使命和責任會持續加大;從內部情況來看,地方高校還存在著一些影響統一戰線健康發展的因素,特別是存在著專職統戰干部配備不足與統戰對象增多、工作任務加重、難度加大等的矛盾。
三、新時期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的思路與原則
1.新時期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新時期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是高度重視并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統戰工作方針,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構建和諧校園為目標,以實現自身科學發展為要旨,以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為著力點,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充分發揮統戰工作優勢,創新統戰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進一步團結和動員廣大派成員、無黨派人士及黨外知識分子為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迎新及社會服務貢獻才智。
2.新時期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的主要原則。新時期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必須遵循以下幾個主要原則:一是黨的領導原則。黨的領導是地方高校統戰文化的靈魂,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努力把握統戰文化建設的方向,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標準來衡量各項工作。二是以人為本原則。即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重視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努力加強道德情感建設,突出人的發展并不斷提高人的素質。三是圍繞教學科研原則。教學和科研是一所高校的中心工作,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必須圍繞這一中心工作來進行,既要充分利用統戰對象具有參政議政的政治優勢、高層次人才集中的智力優勢和聯系廣泛的海內外關系等優勢,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服務,又要緊密結合教學科研工作,充分發揮統戰對象在學校改革、發展、穩定中的作用。四是全員參與原則。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調動各統戰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集思廣益,因勢利導,努力夯實統戰文化建設的基礎,營建濃厚的地方高校統戰文化氛圍。
四、新時期地方高校統戰文化建設的實施策略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統戰精神文化建設。在統戰精神文化建設方面,要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高校統戰文化建設之中,加強建設“和而不同”的校園精神,構筑地方高校統戰文化的精神支柱;要提煉符合校情的辦學理念、價值觀念和共同遠景,增強全校師生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及愛校情懷,團結凝聚他們為共同理想和目標而努力奮斗;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育誠信友愛、融洽和諧的校園環境。
2.以科學發展觀促進統戰制度文化建設。在統戰制度文化建設方面,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強制度創新,不斷完善地方高校統戰文化的長效機制(包括統戰工作保障機制、協調機制和參政議政協調機制等);要建立起靈活、可行、有保障、有生命力的統戰工作制度體系,如宣傳學習與引導制度、聯誼交友制度、情況通報制度、征求黨外人士意見制度、黨外代表人士培養選拔制度與監督考核制度等;要建立和完善統戰工作的管理網絡(包括統戰協調網絡、信息網絡、調研網絡等),構筑民主監督平臺;要建立與校內各部門、院內各系所中心、各支部、派分支之間的協調、信息和調研網絡。
3.以“以人為本”思想強化統戰行為文化建設。在統戰行為文化建設方面,要堅持“以人為本”,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努力拓寬統戰工作的渠道和創新統戰工作的手段,擴大地方高校統戰文化的影響和效能;要加強對統戰文化的理論研究,爭取新成果和新突破;要深入探討新形勢、新情況和新任務對學校統戰工作的影響,做好統戰文化建設規劃;要加強統戰文化的理論導向、政策導向和輿論導向,加強黨外人士思想工作;要確保知識分子政策的貫徹和落實,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關心照顧;要建立黨外代表人士信息庫,切實幫助派開展組織生活和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要充分發揮各派、統戰團體、黨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引導和鼓勵他們積極參政議政;要發揮地方高校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派、無黨派人士和群眾團體的知識優勢,鼓勵和支持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4.加大各方面投入推進統戰物質文化建設。在統戰物質文化建設方面,要切實保障并加大對統戰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要對與統戰工作相關的各類場所、設施進行整體規劃設計,使其功能更加科學合理,不斷改善工作條件;要把信息化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配備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設備,全面提升統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要建立統戰門戶網站,開設論壇和電子社區,開通專門的電子信箱接收各種建議、意見和提案,推進統戰網絡文化建設。
5.加強統戰文化傳播營造良好統戰文化氛圍。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地方高校統戰文化的傳播工作,營造良好的統戰文化氛圍。在宣傳內容上,要普及宣傳統戰基本理論,突出宣傳統戰工作重點,及時宣傳統戰范圍內的新人、新事和新風貌;在宣傳力度上,要從黨內黨外兩方面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校報、廣播、電視臺等各種渠道加強對統戰文化的傳播;在宣傳渠道上,除傳統的宣傳欄、校報、廣播等宣傳渠道外,還可以通過網站、短信及博客等新媒體傳播方式進行宣傳。
作者:李海鷗曹瑞明百里清風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