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外語課程中學生文學意識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很大差異
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很大,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可能會使雙方很尷尬,甚至引發矛盾。例如,一位外國朋友來中國考察,考察中突然想上廁所,于是他對翻譯說:“IwonderifIcangosomewhere?”意思是,他可不可以“方便”一下。翻譯認為“somewhere”只有“某處”的意思,以為外國朋友想隨便轉轉,于是說:“Yes,youcangoanywhereinChina.”意思是,外國朋友愿意去哪就去哪。這位外國朋友不禁愣住了。又如,英美國家很討厭“13”這個數字,認為它很不吉利,可是在中國,這個數字卻很受歡迎。如果不明白東西方這種文化差異,就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英語。
英美文化能夠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要想更好地理解一篇閱讀材料,除了要有一定量的詞匯,還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每個英語學習者都有這樣的體會,那就是當閱讀材料的生詞量不大時,理解文章并不容易。因為在看似簡單的文章背后,往往隱藏著一定的文化背景,如果高中學生不了解這些,就很難理解文章的含義。如在一段閱讀材料中有這樣一句話“Hisfollowersdescribedthewoman’sactasa‘JudasKiss’”,雖然每個單詞的含義都知道,可很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原因就在于沒有理解“JudasKiss”一詞的含義,對西方文化不了解。這個短語的含義是“猶大之吻”,猶大是耶穌的一個門徒,也是他的出賣者,使他被敵人釘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猶大之吻”的內在含義是表面上假裝關愛別人,實際上卻想傷害他人的行為。
1.充分利用故事對學生進行文化滲透
英語課堂是學生獲得英語知識的主要陣地,因此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培養時一定要抓好課堂這個主陣地,尤其是利用好詞匯教學。文化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評價也不同。學好文化知識,有助于我們對英語詞語的理解。如thecat’spaw,從字面上看,含義是貓的爪子,要想理解它的深層含義必須首先了解一則寓言故事。猴子鼓動貓從很燙的火堆中掏栗子,并約好一人一半。可是貓掏一顆,猴子就吃一顆。貓被燙傷,卻一顆栗子也沒有吃到。
了解這個小寓言之后,我們就會很容易猜出“貓爪子”的具體含義,也就是代指受人利用卻一無所得的人。如果學生在做閱讀理解中,不了解這一文化內涵,就會不知所云,錯選答案。只有在掌握一定的語法規則基礎上學習西方文化知識,才能達到語言交際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通過故事、寓言等方式加強學生對文化的了解,提高他們的文化意識。
2.挖掘教材,培養文化意識
蘇教版英語教材中的文章一般都很地道,包含不少英美文化知識,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一點,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識,加強對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如教材中有不少內容都涉及西方節日,教師就可以趁機向學生介紹西方節日的由來及風俗習慣等,并引導學生與中國的節日作比較,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不同之處。教師通過為學生介紹這些豐富而有趣的文化背景知識,不但能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還能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英語。
3.比較中西方文化差異,加深西方文化意識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英語課堂上要逐漸向學生滲透這一點,學生會在充分比較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如一位美國人去中國朋友家做客,他看到朋友家的木雕非常漂亮,不由地夸贊道:“Ilikeit”。結果,這位美國人在第二天就收到了朋友送來的木雕。因為按照中國人的理解,這是美國朋友想要木雕的委婉說法。如果中國人了解美國的文化習慣,就不會產生誤會了。
由此可見,學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就容易產生誤解或根本不理解對方的真實意思,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者:王秀玲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瓦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