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課中文學意識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更多的還有“Awhitelie”(善意的謊言)“,brownsugar”(紅糖)等等。學生覺得很好奇,很有意思,對學英語也有了興趣,自然也就回到課堂,認真聽講了。
進行文化教育,培養文化意識有利于跨文化交流
社會信息化的提高,國際互聯網的普及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戶便涉及跨文化交際。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美國戴維斯教授(LinellDavis)在她的DoingCulture一書中提到:我曾感謝一位年輕的中國女士,因為她幫了我的忙。
這位女士回答說“這是我該做的(It’smyduty.)”當時我想,她在告訴我,我是被要求這么做的,但她并不樂意這么做。其實,這位女士的意思是“沒什么”(“Youarewelcome”o“rMypleasure”)。這里的誤解在于中西文化對“責任”(duty)一詞的不同理解。在美國人看來,“責任”一詞具有負面意義,他們認為履行責任一般是指為別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
1.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注意到教材中的文化信息
牛津英語教材中有很多關于英語國家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文化藝術、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對話和課文。例如,7AUnit3Reading部分,講的就是西方節日———萬圣節的慶祝方式。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在課堂上可以問學生還知不知道一些其他的西方節日的名稱,如,圣誕節、感恩節、復活節等,這時候可以順便簡單地介紹一下這些節日的慶祝方式,讓學生了解西方的節日文化。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課文中的文化信息。如果有些課文提供的文化信息不夠充分,學生也可以從互聯網上得到很多英語國家的真實的文化信息,然后在班上互相交流,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識。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情景來教授文化知識
在課堂上,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正在上課的時候,放在講臺上的手機突然響起來了,這時候老師對學生說:“It’smyfriendfromtheUSA.CanIsay‘:Hello!I’m...Whoareyou?’”學生疑惑,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學生,英語國家,在電話用語里不用“I’m...”或“Whoareyou?”這樣的句子,而應該是“Thisis.../It’s...”“,Whoisthat?”等等。通過這個情景創設,學生就了解了英語國家打電話的一些用語。
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文化背景知識包羅萬象,從廣義上講,它包括所學外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藝、宗教、習俗、禮儀、道德、倫理、心理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狹義上講,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如,日常用語、專有名詞、成語典故、民間諺語等和形體表情等無聲語言,都能夠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可以通過結交外國朋友,涉獵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觀賞精彩的外國電影錄像,欣賞格調高雅的外文歌曲等各種渠道來了解外國文化。俗話說:“你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币虼耍鳛橐幻庹Z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只有這樣才能把英語教“活”。
總之,我們要提高文化意識,認識到文化教育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文化因素始終存在于外語學習的背后,即使是優秀的語言學習者的交際能力也可能因此而產生障礙。中學英語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多種手段,通過擴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作者:朱巧云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岔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