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古代文學傾向及包含的文化意識范文

古代文學傾向及包含的文化意識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古代文學傾向及包含的文化意識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古代文學傾向及包含的文化意識

本文作者:閆霞單位: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

一郭紹虞先生在其早年所著的《中國文學批評史》一書的“緒論”中將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實際是文學理論與批評)的發展劃分為三個時期:“從周秦到南北朝是文學觀念演進期;從隋唐到北宋,是文學觀念復古期?!瓘哪纤我恢钡角宕?,才以文學批評本身的理論為中心,而文學觀念只成為文學批評中的問題之一,……。在這時期中,也有八百多年,因此再把它分成三個小時期:南宋、金、元為第一期,是批評家正想建立其思想體系的時期;明代為第二期,是批評理論各主一說極端偏向的時期;清代為第三期,是批評理論折衷調和綜合集成的時期?!盵1(]P2)在郭紹虞先生看來,南宋是中國古典詩學發生轉型的肇始時期,詩學的中心由以文學觀念為主,開始轉向“以文學批評本身的理論為中心”,詩歌作品本身成為主要研究對象。這與宋以前的詩學在本質上有所不同。從周秦到南北朝,文學觀念由不自覺向自覺演進;唐到北宋,雖不時有文學觀念的復古反復,然而從唐代開始,在自覺的文學觀念的支配之下,唐人的詩文創作進入了繁盛時期,詩歌創作成為最主要的文學活動,詩學也轉向以詩歌創作理論研究為主,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北宋。但是,在詩歌創作方面,“宋人生唐后,開辟真難為”,他們努力探索,希望找到有效的理論、方法指導詩歌創作,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人都在此方面做過努力,尋求新的創作途徑。所以北宋詩文理論在某種程度上仍是“沿續唐代,特別是中唐以后的文學思想和文學理論批評而向前發展的?!盵2](P216)

這些大家開拓的新途徑總結起來即是:以理為詩、以學問為詩,以議論為詩,導致詩歌創作背離了寫“情”的本質,也就難以取得卓越成就。這使得北宋文人有些焦慮起來,開始將眼光轉向時人與前人的一些作品,玩味、體會之,欲從中探求創作出好作品的經驗。于是北宋詩學開始有了文本傾向的萌芽。北宋文人論詩將目光投向文本的傾向在歐陽修所處的時代已露端倪。北宋文人政治地位高,藝術修養也很好,但因國勢較弱,常處于內憂外患之中,身心常為事役牽系,藝術創作的生活源泉不活。在這種文化環境中,他們的一部分文藝活動轉向文藝審美。文人相聚,常會有些談詩論藝的話題,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就記載了許多當時的文壇軼事及文人們關于詩歌作品的口頭評論。北宋之前的文人論詩,關注的重點在于作為抽象文類的“詩”這一范疇,《文心雕龍》、《詩品》、《二十四詩品》等,無論是關于文學觀念還是創作理論的探討,莫不如此。而《六一詩話》中所記載的無論是歐陽修自己還是其他文人關于文學的“閑談”,最后都落腳到具體的文本批評之上。比如:

“松江新作長橋,制度宏麗,前世所未有,蘇子美《新橋對月》詩所謂:‘云頭滟滟開金餅,水面沉沉臥彩虹’者是也。時謂此橋非此句雄偉不能稱也?!盵3](P12)“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袖中諫草朝天去,頭上宮花侍宴歸。’誠為佳句矣;但進諫必以章疏,無直用稿草之理?!盵3](P12)《六一詩話》中這樣的詩論很多。歐陽修曾記錄了他與梅堯臣關于詩歌創造和藝術表現力問題的深刻探討,也是圍繞著具體的作品展開的:圣俞嘗語余曰:“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賈島云:‘竹籠拾山果,瓦瓶擔石泉’,姚合云:‘馬隨山鹿放,雞逐野禽棲’等是山邑荒僻,官況蕭條;不如‘縣古槐根出,官清馬骨高’為工也。”余曰:“語之工者固如是。狀難寫之景,含不盡之意,何詩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覽者會以意,殆難指陳以言也。雖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嚴維:‘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則天容時態,融和駘蕩,豈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賈島:‘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則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豈不見于言外乎?”[3](P9-10)

歐陽修不像劉勰一樣以高屋建瓴式的姿態,力圖建構一種大共名之文的文論體系,也不像唐人一樣大談如何做詩,而是以閑趣的敘述手法,通過文人富于旨趣的詩歌評論活動,來體現當時文人以及他本人對于詩歌的看法。通過歐陽修所描述的他所經歷的那個時代文人的種種文化活動和旨趣,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文人的文學活動重心落在了詩歌文本之上,這是詩學的一個新表征。當然,當時文人評論最多的是唐詩。在《六一詩話》中,歐陽修也顯示出了他對唐詩的態度。由于唐以詩取士,故詩歌創作空前繁盛,創作成就達到空前高度。宋代則以文取士,文士對事物的理性認識能力增強,好以理為詩、以文為詩,所以詩歌創作水平下降。歐陽修在有意無意之間總是流露出對唐人、唐詩的崇敬之情。這可從一則詩話中看出: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

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盵3](P8)陳公嘆服,歐公亦嘆服。關于這首有脫落的唐詩,宋人陳公與數客傾其才力補缺一字,或“疾”或“落”、或“起”或“下”,然終不敵杜甫原詩所用“過”字。無論“落”、“起”、“下”,都過于膠著于一個具體的動作,“疾”則坐實于速度,都無甚余味,而“過”則寫出了鳥兒穿越空間的過程,且與“身輕”相襯應,將鳥兒飛翔時那飄逸瀟灑的情態傳神地寫出卻又是那么毫不著力,想想又是那么真切,真乃隨物賦形卻能自然傳神,不能不令人嘆服。而在這一字之力的差異中,顯示的是唐宋人詩歌創作才力的巨大差距,也顯襯出歐陽修對唐人、唐詩發自內心的推崇。換句話說,“這些關于一字闕文的議論所表現的不僅是一種理解詩歌的方法,更是一種態度,即對唐代詩人及其詩歌創作的崇拜?!盵4](P291)作為一個文壇領袖,歐陽修內心深處其實已經認識到了這個現實:宋人詩歌創作難再創唐人那樣的輝煌。

二確實如此,在西昆詩風過后,北宋詩壇一片空虛,人們開始嘗試著為宋詩尋找出路,最具代表性的是黃庭堅及以其為宗的江西詩派。他們對杜詩在煉字、造句、謀篇方面及其藝術境界進行了細致分析之后,得出結論:杜甫誠然寫出了大量的好詩,但并非都是出自于他的獨創,其秘訣在于善于學習古人,善于化腐朽為神奇。黃庭堅云:“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盵5](P316)他從杜詩中提煉抽繹出“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創作技法,以指導時人之創作。清人梁章鉅對黃庭堅提倡此法的微妙心態有比較到位的揭示,其云:“以余觀之,特剽竊之黠者耳。山谷好勝而恥其出于前人,故為此強辭而私立名字。”[6]在梁章鉅看來,黃庭堅這種巧妙的剽竊之法無疑是一種投機,然而它卻反映了宋人已經開始有了難以創作出優秀詩篇的焦慮感,也非常明顯地暴露出宋人對自身創作能力的信心不足,開始借鑒前人的成功經驗,尤其重視向具體的優秀作品學習,通過對具體作品的研究,挖掘其中值得借鑒的文辭、技法、意境等。

南宋以來,江西詩派在呂本中手中繼續發展,但是因為江西詩派中的成員有不少是理學家,盡管他們從前人作品尤其是從杜詩中總結出不少具體的創作技法用于創作,但“法”因理而死。其末流甚至有剽竊之嫌,遭到時人的批評,尤其被后來的嚴羽痛批。江西詩派的失敗,使得南宋文人的焦慮感變得更加明顯,他們迫切需要有方向性的指導,于是一些人紛紛將目光轉向前代,尋找前人優秀的詩歌創作。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前人作品進行解讀與簡要分析,在甄別中尋找可以師法的對象,于是大量詩話著作出現。這些詩話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積極為宋人尋求可以學習的對象,其中有以本朝蘇軾為學習對象的,如:《竹坡詩話》云:“東坡嘗有書與其侄云:‘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余以不但為文,作詩者尤當取法于此?!盵7](P348)也有以六朝為師法對象的,如:“六朝詩人之詩,不可不熟讀。如‘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鍛煉至此,自唐以來,無人能及也。”[7](P383)六朝詩尤其梁陳詩為唐人所詬病,而宋人許顗則對唐人貶低六朝的意見不能茍同。他稱六朝之詩講人工“鍛煉”,更加有一種精致之美,值得借鑒;朱熹亦認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固然好,但“‘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則尤佳。”[8]

但是宋人這種尚本朝、六朝詩的觀點沒有得到更多人的回應,大家討論得更熱烈的是唐詩。各種詩話中討論唐詩的言論比比皆是,涉及到唐詩發展的初、盛、中、晚各個時期。尤袤甚至編《全唐詩話》,對整個唐代的代表詩人及其代表作品、代表風格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與描述。在具體的分析與對照中,宋人已經開始逐漸確立起學習與借鑒的典范,那就是杜甫詩、盛唐詩。

宋初,已有人崇杜,目的是為了反對西昆詩風,要求詩歌創作反映社會現實,關注民生。之后,經過王安石和蘇軾的大力褒揚,杜詩得到進一步推尊。黃庭堅則從藝術創作成就角度推崇杜詩,其云:“老杜詩當是詩中六經,他人詩乃諸子之流也。”[9](P552)他本人及江西詩派主要崇拜杜甫的詩歌成就以及杜詩所運用的創作技法,相信只要使用這些詩歌創作技法,也可以像杜甫一樣創造出優秀的詩作來。南宋人對杜詩的討論則主要集中在詩歌文本字句層面上,考察其創作之得失,如俞成《螢雪叢說》云:

老杜詩詞,酷愛下“受”字,蓋自得之妙,不一而足。如“修竹不受暑”,“輕燕受風斜”,“吹面受和風”,“野航恰受兩三人”,誠用字之工也。然其所以大過人者無它,只是平易,雖曰似俗,其實眼前事爾?!袄掀蕻嫾垶槠寰?,稚子敲針作釣鉤”,以“老”對“稚”以其妻對其子,無如此之親切,又是閨門之事。[10](P132)

北宋以來,有不少詩話對杜甫詩作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如葉夢得的《石林詩話》對杜詩的研究已比較系統??梢哉f,嚴羽之前的南宋詩話,崇杜傾向已十分強烈。就唐詩而言,宋人談論最多的是盛唐詩,對盛唐詩的評價相對要高。雖然在嚴羽之前,宋人還未特地表出盛唐詩,但已有這種傾向。葉夢得在揚杜詩時已顯露出貶抑晚唐詩的態度:

老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雨細著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能勝,唯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語。至“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欵欵飛”,深深字若無穿字,欵欵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然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使晚唐諸子為之,便當如“魚躍練波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體矣。[7](P431)

葉夢得雖未直接提出以盛唐為宗,但他一則表出老杜,二則黜貶晚唐。他拿晚唐諸子詩與老杜詩相比,同樣寫“雨趣”,就認為晚唐詩句“魚躍練波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盡顯雕琢之痕,比不上老杜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自然而韻趣十足。吳可對晚唐詩評價也不高,且通常與杜甫代表的盛唐詩相對舉,暗含對盛唐之詩的推崇之意,如云:“老杜句語穩順而奇特,至唐末人,雖穩順,而奇特處甚少,蓋有衰陋之氣。”[11](P330)陸游則將唐詩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大中前、大中后、晚唐,相當于初盛唐、中唐、晚唐三個階段,對初盛唐詩持肯定褒揚態度,對中晚唐詩則持貶斥的態度。其云“唐自大中后,詩家日趣淺薄?!m與六朝跌宕意氣差近,此集所載是也。故歷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蓋天寶以后,詩人常恨文不迨,大中以后,詩衰而倚聲作。”[12](P379)

由此可見,宋人論師宗唐崇杜,分析其作品得失,已初步具有文學經典意識。

三所謂文學經典意識,即是確立經典作品的意識,目的是為作詩者提供創作上學習與借鑒的對象。而作品經典與否,則看它是否符合“經典性”與“典范性”兩方面的要求。作品的“經典性”主要表現為它體現了文學之“至道”,包括文學內容與形式兩方面的本質規定性;“典范性”指經典作品作為具體體式的創作,又會為該體式確立基本的文體規范、表現原則與創作方法,具有可師法性。論詩具有文學經典意識,意味著宋人要從理論上論證作品的“經典性”與“典范性”,樹立起它的經典地位,從而使其成為宋人創作上學習的典范。嚴羽之前宋人關于杜詩、盛唐詩的分析言論,還只是詩學家們憑借自己的詩學修養,以自己閱讀作品的感受作為標準做出的評判,還未從理論上論證唐詩尤其是盛唐詩的經典性及典范性,而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為宋人確立以盛唐詩為詩歌創作師法對象的,則是南宋末的嚴羽。

南宋末,江西詩派末流產生了嚴重的流弊,引起了許多批評。游默齋曾批評江西末流曰:“近世以來學江西詩,不善其學,往往音節聱牙,意象迫切。且論議太多,失古詩吟詠性情之本意?!盵13](P70)劉克莊認為游氏所言正是“切中時人之病”,他也對時人的掉書袋作風也給予了批評:“古詩出于性情,發必善;今詩出于記問,博而已,……豈非資書以為詩失之腐……?”[14](P96)而對當時以理為詩,以才學為詩,以文為詩的文壇弊病批評得最嚴厲的是嚴羽。針對江西詩派、理學詩及時下文壇弊病,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批評道:“近代諸公乃作奇特解會,遂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夫豈不工,終非古人之詩也。蓋于一唱三嘆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務使事,不問興致;用字必有來歷,押韻必有出處,讀之反復終篇,不知著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張,殊乖忠厚之風,殆以罵詈為詩。詩而至此,可謂一厄也?!盵15](P26)他指出,詩有別材、別趣,不關書、理,強調詩歌的本質特征是吟詠性情。但這并不代表嚴羽對整個宋代詩歌創作一概否定,其云:“然則近代之詩無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15](P26)那嚴羽所認為的所合“古人”是指誰呢?其云:“推原漢魏以來,而截然謂當以盛唐為法”[15](P27),正式提出“師法盛唐”。

嚴羽為什么認為當以盛唐之詩為法呢?他給出了答案:“盛唐諸人惟在興趣”,“興趣”是盛唐之詩成為最優秀的詩歌創作的不二法門。盛唐諸人之詩非關書,非關理,它們吟詠性情,一味妙悟,惟在興趣,所以意境超妙,玲瓏透徹,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才是真正的詩歌?!芭d趣”乃詩之本色,而宋詩與盛唐人詩的差距就在這里:“詩有詞理意興。南朝人尚詞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盵15](P148)當時詩壇上也有人學晚唐者,嚴羽認為這只是在效“聲聞辟支果”,不得唐詩之正宗。晚唐詩難道就不吟詠性情、沒有妙悟,無有“興趣”嗎?否也,“戎昱之詩,有絕似晚唐者。權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15](P159-160),但總體上,嚴羽認為盛唐詩就是優秀,實踐了詩的本質特征——抒寫情感而有興趣,行所當行,止所當止,而不是說理議論,并且具有晚唐詩少有的那種“盛唐風骨”?!笆⑻骑L骨”也是盛唐詩優的一個重要美學標準,嚴羽曾說:“顧況詩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風骨處?!盵15](P161)所謂“盛唐風骨”,其實就是一種盛唐格調,這是當時的時代風氣所賦予盛唐詩歌的一種時代格調。以此而論,則“李杜數公,如金雞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蟲吟草間耳。”[15](P177)“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詩刻苦,讀之使人不歡?!盵15](P181)所以,嚴羽認為晚唐詩不如盛唐詩。

既然宋人要師法古人,借鑒前人,就應以前人最優秀的創作作為師法對象。嚴羽云:“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盵15](P1)學詩就應從“第一義”——漢魏晉古詩與盛唐近體進入。如何學呢?首先要熟讀典范作品?!跋软毷熳x《楚詞》,朝夕諷詠以為之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觀之,如今人之治經,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盵15](P1)在熟讀眾多優秀作品之后,就自然會悟得這些典范作品的創作奧秘——“法”,用這些從優秀作品中悟得的“法”來進行創作,一定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來。然而此“法”卻是只能靠個人悟出而無法言傳的。實際上,悟出來的這些“法”,一定是非常出色地體現出了此類詩歌體式創作原則的方法與技巧。

由此,嚴羽通過論證,確立了盛唐詩的經典地位,作為宋人創作上學習的典范。體現出較為自覺的文學經典意識。

從北宋詩人論詩開始具有文本傾向,到南宋文人論詩重點轉向解讀、鑒賞前人詩歌文本,尋求師法對象,再到嚴羽明確確立盛唐詩的經典地位,這個宋代詩學發展的過程,就是宋人文本傾向不斷突出,文學經典意識逐漸明了的過程。當然,宋人論詩具有的這種文學經典意識還不是十分成熟,即使是嚴羽,他試圖從詩歌的本質屬性——“吟詠性情”,及美學特征——“惟在興趣”角度入手論證盛唐詩作的經典性與典范性十分高明,但他對盛唐詩的好處還是停留在“悟”的階段。因此,還未建立起相應的詩歌文本批評理論,盡管如此,宋代詩學發展至此,文本傾向已十分明顯,文學經典意識亦有一定程度的自覺。這對中國古典詩學中的文學經典意識在明展成熟,進而完成詩學的文本轉向奠定了深厚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avtom影院入口永久在线app|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色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鲁大师| 车车好快的车车流水网站入口| 国产福利你懂的| 97国产在线播放| 好男人在线神马影视www在线观看 好男人在线神马影视在线观看www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日本xxxxbbbb| 国产高清一级片|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网站在线观看|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嗯灬啊灬老师别揉我奶了啊灬嗯|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太大了轻点丝袜阿受不了| 午夜三级黄色片| 里番无修旧番6080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8888奇米影视笫四色88me|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一级黄色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精品丰满熟妇区|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杨幂被c原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波多野结衣中文无毒不卡| 免费a在线观看|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四虎www成人影院| 色哟哟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高贵的你韩剧免费观看国语版|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av在线播放日韩亚洲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