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凸顯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滋養和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和生生不息。高職院校學生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在高職教育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本文主要闡述了增強高職院校學生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討論了高職院校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內容,最后著重探究了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徑,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論;實踐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人才內涵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勢在必行。我國傳統文化既包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資源,當代的高職院校學生有責任和義務弘揚和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美德。高職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論和實踐納入教學計劃中,全面落實高校的傳統文化教育。
1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
高職院校學生是未來社會文化的締造主體,強化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有效的推動社會文化的發展。高職院校學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傳統的文化,才能在此基礎上去創造新的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文化,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傳統文化蘊含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要想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報效祖國的決心,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養。同時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也為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生涯增添無限的樂趣。
1.2有助于塑造高職院校學生的理想人格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時期,這必將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念、思想道德、思維方式、心理素質以及行為規范等方面遇到較大的沖擊和變革。高職院校學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自身的人格缺陷也較容易凸顯出來。而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有效的抑制和消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產生的道德失范、價值觀的盲目以及社會文化的危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能夠降低這些負面效應,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同時,在轉型期,高職院校學生人格的塑造不是簡單的回歸傳統的人本主義,而是在人本主義的基礎上創新既有傳統文化又兼備西方文化、既有個體獨立意識又具備團體意識、既有權利意識又兼具責任觀念、既有現實主義又有堅定信念和崇高理想、既有立足現實的世俗又有批判現實的自主性人格,培養新時代的真正人才。
1.3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際交往能力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善為價值取向,其核心就是教育人、選拔人、塑造人、使用人,培養出善良、正直的有用人才。我國的傳統文化教育中蘊含了深刻的道德修養內容,不僅能夠豐富高職院校學生的人生實踐,還能夠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完成其社會化使命。同時,我國傳統文化注重人與自身、他人、群體以及社會的關系,在社會交往中要彬彬有禮、語氣平和、互尊互敬,發揚優秀的傳統美德。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構建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對高職院校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著顯著提高。
2高職院校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對傳統文化了解的深度淺、范圍小
目前,雖然教學《大綱》提出要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但是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還停留在表層上,絕大多數學生只了解課上涉及的一些詩詞歌賦、民族音樂等淺層文化知識,對一些傳統文化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區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思想流派的具體問題很少有人知曉。同時,高職院校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大都通過學校開設的語文、法律、音樂課程或通過電視劇等獲得,很少有學生專門利用業余時間去鉆研和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知識。因此,當代高職院校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了解的深度還有待挖掘、范圍有待擴大。
2.2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較低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國逐漸形成了包括傳統文化、大眾文化、先進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混合的多元文化趨勢,而且在這些文化中傳統文化的發展勢力相對較弱,加之學生出現的“崇洋媚外”的潮流,在現實生活中高職院校學生與傳統文化接觸的非常少,缺乏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同時,部分學生認為傳統文化思想相對腐朽,與現代化社會不適應,認為不太需要學習傳統文化。由此來看,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2.3教師尚未重視對傳統文化的滲透
我國傳統文化與高校的法律課程內容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提高法律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忽略了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即使滲透也是停留在法律教材表層的傳統文化知識,并沒有深入的挖掘和探究。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也還有待提高,沒有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的模式也相對陳舊,不易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影響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3高職院校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內容
3.1高職院校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論
3.1.1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我國的傳統文化凝聚著深深的家國情懷,不僅提倡“百善孝為先”的家庭倫理,還提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在高校教學中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有積極影響。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傳統,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都展示了濃郁的家國情感,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這些資源,能夠激發高職院校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志和興國心,承擔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責任和使命。
3.1.2培育學生仁愛、和諧的社會情懷
我國傳統文化追求社會、人際、自然等諸多因素之間的和諧狀態,強調和為貴,構成了顯著的和合文化特征。和合文化在傳統文化的構成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貫穿于中華文化發展的每個環節。強化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培育學生仁愛、和諧的社會情懷。和合文化有助于啟發高職院校學生樹立友善、互愛的社會情懷,并逐漸形成理性、溫和的社會行為,引領良好的社會風氣,締造和諧的社會關系。
3.1.3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講仁愛、守誠信、尚和合以及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滋養,構成了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撐。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應該充分挖掘這些優良的美德,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同時,還應該借鑒傳統的道德修養方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內在修養。
3.2高職院校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
3.2.1從應對多元文化挑戰入手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工作,應該做好應對多元文化挑戰的準備。首先,要落實傳統文化的宣傳,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傳統文化,弱化學生過分對西方文化的青睞和崇拜,提升學生的鑒別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次,提高學生對不良社會文化的抵制能力,遠離魚龍混雜、毒害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心理的不良文化,提高學生認知的主動性和踐行的自覺性;再次,削弱高職院校學生對大眾文化的追求。大眾文化追求物質和炫耀財富的特征,帶動了高職院校學生群體消費的惡習,高職院校學生應該崇尚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削弱和淡化大眾文化的影響。
3.2.2從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特點及時展需求出發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要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特點,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質。首先,在掌握整體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因素,用活傳統文化的素材及思想智慧,激發學生對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其次,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引導學生運用傳統的思維和智慧解決現代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應用。在傳統文化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避免過度的闡釋及夸大,要理性的定位傳統文化,讓高職院校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3.2.3從重點教育環節著力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要處理和把握好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意識和主體意識。當代高職院校學生應該體會到傳統文化并不是固定的,它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變化、不斷的創新。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保留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更新傳統文化,使其與現代文化相適應,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在傳統文化的轉化和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正確的方向性原則和創新性原則,既要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凸顯出傳統文化教育的時代特色。
4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徑
4.1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
據了解,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還停留在基礎層面上,大部分學生都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對此,高校應該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通過學校的網站、微信公眾號或宣傳欄等手段,弘揚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華,在無形中傳播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和鼓勵學生去了解更多有趣的傳統文化知識,體驗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和樂趣,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4.2增強高職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先導。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必須調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傳統文化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帶動起學習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和氛圍。
4.3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法制教育中
高校法律課程是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法律教育本身反映著傳統文化的內在需求。在禮治與民法、刑事司法制度、息訟求和理念等方面都與傳統文化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傳統文化的教育元素,并對傳統文化教育進行拓展和延伸,將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整個法律課程的教學中,實現傳統文化教育與法制教育的有機融合。
4.4組織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實踐活動
學校應該積極組織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一系列實踐活動,將高職院校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落到實處。首先,可以組織傳統文化的相關講座。學校邀請傳統文化方面的專家入校給學生進行定期的講解,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其次,學校可以組織與傳統文化教育相關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鼓勵學生閱讀更多傳統文化的書籍;再次,組織一些愛國教育、尊老愛幼的主題活動,形成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提高學生的內在修養;最后,可以構建傳統文化教育的平臺,讓教師與學生能夠實時互動,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5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教師是高職院校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引導者,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為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首先,教師應該提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意識,搜集、挖掘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其次,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或培訓機會,增強自身的傳統文化功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5結論
高職院校學生是祖國建設的接班人,更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創新者,當代文化的締造者,他們應該深入挖掘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自身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國娟.高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2015(04):64-69.
[2]李青梅,李雪莉,王風罡,等.高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分析與教育實踐探索——以河套學院為例[J].河套學院學報,2014(02):57-61+66.
[3]于偉峰,商植桐,于雪梅,等.對加強和深化當代高職學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1-5+23.
作者:張娟娟 單位: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