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傳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世界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廣泛,隨之而來的“漢語熱”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浪潮。同時,我們國家的對外漢語教學一直是以比較傳統、呆板的語言作為重點工作,而現在的世界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當中,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習漢語的學者來說是不夠有魅力的,如何增加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以及魅力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一、對外漢語教學的現狀
在現代中國,外國人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從外國來的留學生、來中國工作的人、還有許多因愛好中華文化而到中國定居的。我們可以看到,中外交流合作的傾向越來越密切,與此同時,對外漢語教學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這些因各種原因來到中國的人,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漢語對于他們來說是不熟悉的,相對陌生的。而漢語作為中華五千年文化的載體,他承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的背景。所以,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發聲、拼音這些可能都不是外國學者學習漢語的主要問題,對中國深厚文化的理解與否才是學習漢語的主要障礙。老師與學生都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并加以分析思考,才能深入根部,了解其來源,才能深入根部,學習才更為徹底。
二、如何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傳播的方式
(一)、將文化教育滲透在課堂上在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學過第二語言,在我們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因為沒有文化背景作為支撐,所以,我們對于語言的記憶往往是生硬的,覺得這些語言是如此的晦澀難懂。而在這些時候,我們課堂上,老師就會講很多第二語言的文化背景解釋詞或句子的由來,以助于我們理解記憶。在很多漢語學習者中,認為漢字筆形難寫,文字與句子難以記憶的學生很多,我們知道,中國的文字有許多的形聲字,這些形聲字是以各個邊旁部首的組合來定義的,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如山、耳、人等。在我們講解這些文字的時候,可以像我們學習別的語言的時候,老師所教授的那樣,多加入一些文化背景來幫助學習者來更好的理解學習這些文字的由來以及他們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在對外漢語的教授中,歇后語也是外國學生的學習障礙。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這五千年來,積攢了很多古人對于生活的智慧,對于生活的教導。這些智慧與教導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語言智慧—歇后語。這些歇后語對于中國人來說往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而對于外國學生來說,沒有文化環境的支撐,他們并不能感觸到隱藏在這些歇后語背后的深層意義。例如: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等等,這對于中國人來說,毫不費力的就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而對于沒有中華文化背景的外籍學生來說,再怎么解釋也是茫然的。只有當我們解釋了這句話的故事來源,文化背景才能夠被學習者所理解。所以,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我們在課堂上不能只生硬的教學生們怎么去拼,怎么去寫,這對于他們來說只會是增加學習的壓力,將知識硬塞給他們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當在課堂教學上多去傳播我們的文化背景。使他們可以真正的理解漢語,能夠學好漢字。
(二)、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文化教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很多老師會遭遇這樣一種狀況,我們經常要費盡周折的去讓學生知道某些同類事物下的不同分支,以食物為例,我們很難讓外國學習者去明白餃子、元宵、月餅、粽子、饅頭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我們在解釋這些的時候,為什么不能直接拿圖片去讓他們認識呢?我們經常說戲曲的吸引力與戲服的華美精致,在我們說這些的時候,由于我們有文化基礎,在我們得腦海中會勾勒出對應的圖像。而對于外國學生來說,他們沒有受過這種文化的熏陶,在老師說戲曲說戲服的時候,他們的腦海里并沒有既定的圖像,他們是茫然的,他們的腦海是空白的。這時,我們教育者可以換一種思維,立體教學,帶他們去現場感受,看紀錄片,這些對于外國學生來說,更直觀,更容易理解接受,也更容易被折服。這樣的一些實踐機會對于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外國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興趣,同時增加了對于中國文化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的處于中國文化當中,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學習,傳授者在他們遇到問題時在旁邊加以引導,并給出相應的文化背景解釋就能事半功倍。同時,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會使他們印象更加深刻。
(三)、興趣法在普通認知看來,語言學習是一項枯燥且無聊的課程,往往是通過對字、詞的死記硬背來完成的,這樣的學習過程是痛苦的,而學習結果往往是不如人意的。沒有任何興趣的學習只會讓人扼殺我們學習這門課程的意愿。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興趣往往是第一推手,如何使外國人對學習漢語感興趣,愿意去接觸,去學習,是對外漢語中文化傳播工作的重點。使之對其有興趣有一個重要的點是,讓外國人覺得這門課程有魅力。語言學習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毫無魅力的,有魅力的是其語言背后的文化,掌握語言后我可以更加自如的暢游在文化的海洋里,可以多了解一國文化,多打開一個世界,這才是語言學習的魅力所在。
三、對外漢語教育中文化傳播應注意的問題
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以及進行了幾十年,未來將更加炙熱的開展,而對外漢語教學在這幾十年的發展進程中初具形態,當然,還存在很多帶解決的問題。首先,在對外漢語教育中我們應該認識到漢語教育不單純是一種語言教程,應該把它擴展到文化高度,要重視在中華文化傳播中對外漢語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他對于文化傳播的重要影響。在外國學習者來說,語言只是一種認識中華文化的一個手段或者方式,他們真正想了解想學習的還是支撐語言發展的中華文化。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傳授者應該清楚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所在,將兩者分開來談或者之談一方,這些都是片面的,并沒有達到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所以,我們在開展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工作中,應該多注重語言背后的中華文化的傳播,讓中華文化被世界所所了解,讓世界為中國文化而感動。
作者:莊泳 單位:瓊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