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已經成為教師必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文化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進行交流,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成功進行文化教學,直接影響到學生社會交際水平,也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關鍵。
[關鍵詞]
英語教學;文化;社會交際
一、引言
隨著社會發展加快,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日常交際用語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有禮貌得體地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往,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外語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日常交際用語的教學活動中,單純運用普通的教學方法如語法翻譯法,無論是在測試還是在日常與人交際中,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語言形式本身蘊含豐富的文化含義和語言使用離不開文化環境的事實決定語言教學必然涉及文化教學,文化教學可以通過語言教學進行。[1]
二、文化與英語教學
英語是世界上最廣泛的國際通用語言,可以說世界各個國家與英語這門語言都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我國從小學開始開設英語課程,英語培訓更是持續高溫。根據GardnerandLambert(1972)的觀點,學習者學習英語出于兩種動機:一種是工具性動機(instrumentalmotivation),學習者出于對升學、工作等需要學習英語。另一種是綜合性動機(integrativemotivation),學習者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宗教或語言等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學習英語。無論學習者出于哪種動機,由于語言環境的不同,把英語教學的目的定位為達到nativespeaker的標準都是不切實際的。語言作為一個閱讀和交際的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了解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以及與世界各國的人進行交往。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大多數外語教學研究者和教師認識到語言教學應該涉及文化教學,離開文化教學的語言教學不僅是枯燥乏味的,也是毫無意義的。[1]語言與文化是不能互相脫離而存在的,想要在相應的語境下使用一種語言,或者運用一種語言進行無障礙的交流,只憑借強化單詞的記憶、了解詞匯的意義以及掌握語法規則是不夠的,學習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是非常必要的。隨著人們對于文化教學越來越重視,我國在各個教育階段把文化教學列入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文化包含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例如科學技術、風土人情、歷史背景、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我國現行的高中教材外研版NSE中,每一個單元的學習都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單元中閱讀部分的選用大都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方面的知識,為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西方世界打開了一扇大門,使學生在學習語言運用的同時,還能了解英語國家的世界,與本國文化進行對比,形成文化上的沖擊,拓寬了文化視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運用傳統的文化教學的方法以外,應該注重采用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相結合的方法,下面我們簡要論述文化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訓練有機結合的重要性。
1.聽力教學。
由于聽力部分的主體是聽力材料,所以在聽力訓練中選用的聽力材料必須是真實的,合乎語境的,與所學知識的主題是環環相扣的。例如現行高中英語教材《Eng-lish》必修5中Module5TheGreatSportsPersonality,本模塊都是圍繞體育、運動員展開,在Listening中選用的材料是圍繞MuhammadAli、KipKeino、Pele三個運動員展開的,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問學生是否熟悉這三個運動員,然后對這三個運動員進行簡單介紹。在放錄音前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材料的背景知識,可以使學生在聽錄音的過程中理解材料,抓住關鍵點。
2.口語教學。
口語水平可以說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在口語教學中,文化的導入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不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情況下,很可能鬧出笑話。比如外國朋友在贊美你時說“Youaresobeautiful!”學生如果按照漢語的方式表示一般說“Justso-so.”外國朋友就會表示非常不理解。所以在平時的練習時要注意及時糾正學生,英語的回答方式是表示感謝“Thankyou.”又如教師在講解選修6Module4Music這一模塊要求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搖滾、拉丁、爵士等演奏會的片段,起源于國外的音樂影片,可以很快把學生帶入西方文化的氛圍,教師可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類型進行文化滲透,進而引導學生開口表達自己喜歡的音樂,達到口語教學和文化教學的雙重目的。
3.閱讀教學。
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在講解閱讀部分時,采用常規的翻譯、知識點講解、閱讀技巧的訓練等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文化導入是十分必要的,這將直接決定學生是否能理解課文。首先,在背景知識方面,例如在閱讀中經常出現的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等。例如一些名人,如MarkTwain、J.K.Rowlling等。這些都應是學生了解的知識,教師可運用多媒體等演示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學歷史,以及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文化背景。其次,在詞匯方面,有些是有特定含義的,不能按照漢語的習慣想當然下定義。以色彩詞為例,blacktea是紅茶而不是黑茶;redbattle是血戰而不是紅色的戰役;yellowdog指卑鄙的人而不能直譯成黃色的狗等等。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那么他們就不能正確掌握詞義,也就不能更好理解篇章。
4.寫作方面。
不同體裁、不同形式的寫作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寫作的目的同樣都是表述清楚目標物,無論是一件事情還是一個現象。文化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同樣是可行的,例如教師在布置有關飲食的寫作活動時,可讓學生先簡單交流他們熟悉的飲食以及喜歡的飲食,并適時告訴學生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的飲食習慣是不同的。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在對學生的作文講評的同時,就文章的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相互比較各自飲食的異同。最后,教師可通過試聽或閱讀的手段與學生分享英美學生的飲食習慣,引導學生關注差異,注意語言的正確使用,以免在以后的交往中出現交際問題。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一門語言,進而在交際中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無論是在書面上的交際還是在面對面的交際中,文化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三、文化與社會交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人們行動的指南。交際成功與否,文化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我們平時所做的聽說讀寫訓練,也都是在為自在得體的社會交往做準備。我國與西方國家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社會制度不同,這就導致我們在與西方人交往時無論是路遇外國人簡單的交談還是國外留學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等,往往會出現文化沖突、文化休克等現象,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必須對學生進行文化普及,以免發生不愉快的社會交往,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1.打招呼。
中國人遇到熟人喜歡用稱呼打招呼,比如“王老師”、“李阿姨”,但是如果我們遇到西方人和他們這樣打招呼,他們會認為你叫住他們是有事情。正確和西方人打招呼是“問好”,比如“Goodmorning!”“Goodafternoon”或者是“Howareyou?”還有一種情況是中國人見面喜歡問“吃了嗎?”“去哪啊?”英美人會認為這是他們的隱私,沒有必要和我們談論,他們通常喜歡用談論天氣作為寒暄。
2.電話場合。
我們在接電話的時候習慣先問清楚對方是誰,有什么事,不會先報告自己的情況。西方人在接電話的時候習慣先報出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及其他的信息,再談其他。
3.購物場合。
當我們走進一家中國商店時,售貨員一般會問“你想買點什么?”英美國家的賣場售貨員會說“WhatcanIdoforyou?”“CanIhelpyou?”。付款時一般會問“Howaregoingtopay?”有很多初到國外的留學生會搞不懂,其實就是在問“Cashorcreditcard?”也就是我們在結賬的時候常說的“現金還是刷卡?”付現金就是cash,千萬不能習慣性地說money,這不但會使收銀員不理解,也會鬧出大笑話。如果你想要發票的時候說“Canyougivemethereceipt?”那么你只會得到一張收據,發票要用invoice。美國等國家一般只給receipt,只有在買汽車等大件商品時才會給invoice。
4.禮物。
禮物通常是人際交往中一項不可缺少的事物,我國自古以來也有禮尚往來、禮輕情意重等說法,人們喜歡用禮物表達感情的深厚或是用來擴大關系網,禮物的貴重程度,一般也暗示著對對方的尊重程度。在禮物的態度上,西方國家遠沒有我們這么看重。西方人拜訪朋友往往會帶一瓶酒或者是自制的餅干作為小禮品,他們認為送貴重的禮物會有賄賂的嫌疑,常常會有外國朋友收到被認為是負擔的禮物,或者是中國人收到小禮品感到被輕視的現象,這也是中西方交往會產生誤會的一種典型的情況。
5.宴請。
我國宴請客人時,主人會準備一大桌超過消耗量豐盛的菜肴,并在餐桌上祝酒、勸酒表示熱情好客。西方國家的宴請一般只由沙拉、湯、主菜、甜點組成,不同的主菜會配以不同的酒,分量以能吃完或稍有剩余為最佳。西方人到中國人家里做客常常會覺得過于豐盛,中國人到西方人家里做客往往會覺得太簡單。[2]
6.告別。
在送英美客人離開時,中國人習慣說“慢走!”、“走好!”等客套話,但這些都無法直譯成漢語“Walkslowly!”如果你這樣說,客人就會感到很奇怪。當我們去英美人家里做客要離開時,我們也不能按照漢語習慣說留步也就是“Stayhere!”。只要簡單表達這次拜訪你過得很愉快并表示祝福即可。以上,通過幾個簡單的場景介紹了中西方在日常交際中會出現的文化差異,如果能充分掌握西方文化知識,了解英美人的文化習慣,就會避免尷尬情況的發生,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加入文化方面的教學,才能使學生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過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結語
在跨文化交際日益普遍,已逐漸成為時代特征的今天,傳統的,以單純的語言形式為重點的外語教學法明顯不合時宜。文化作為外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為語言學習提供了真實而又豐富多彩的語境,使語言學習與真實的人和事物聯系起來,從而刺激了學習者外語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機。[1]因此,教師必須將文化教學引入語言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與能力,只有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才能促進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崔旭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