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審美文化建設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帶動了文化的交流,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高校作為文化載體之一,單一性的傳統審美文化已不能滿足形勢需要。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審美文化的特點,在歸納出高校當前審美文化建設模式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措施與對策。
【關鍵詞】多元文化;審美文化;文化建設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的需求從物質層面慢慢擴展到了精神層面,因而帶動了新時期文化的發展,而作為文化內涵之一的審美情趣,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重視。作為培養高級人才的場所,高校自身也有責任和義務提高校園文化尤其是審美文化的建設水平,因為當代大學生具有最新、最迫切的文化需求。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加強高校審美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審美教育水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意味著全民素質的提高,因而具有廣泛而現實的社會價值。
1高校審美文化的特點
文化的基礎是經濟,文化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繁榮,文化隨著經濟的交流而傳播。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告訴信息網絡的建設,教育的不斷發展,不同文化進行著碰撞與交融,作為高等教育活動場所的高校來說,校園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種社會文化的影響,而審美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全面發展方面起著引導作用。其特點也是鮮明的、多方面的。
1.1主體參與的主動性
大學生是高校存在的基礎,所謂的校園文化包括高校審美文化,都是由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斷積累與創新而產生的,是廣受大學生歡迎的,使大學生在參與高校審美文化活動過程中得到熏陶。因此說,大學生是現代校園審美文化實踐活動的主體,而這樣的主體往往帶有自身的思想與判斷,在參與活動時能夠主動發揮其作用。1.2客體媒介的多樣性人通過具體的形象感知美的存在,這就是審美的過程,作為高校審美文化也不例外。高校審美文化的客體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優美的校園景觀,二是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而這兩者是現代大學生,能夠接受的、真心喜歡的、樂于參與的,通過這些媒介獲得美感的體驗,從感知到認同進而升華,這也是高校審美文化教育的目標之一。
1.3生活交融的深入性
文化來源于生活,自然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高校審美文化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而然的與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如影相隨,從課堂教學到課后實踐,從平日生活到社會實踐,高校審美文化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行為,反映出高校審美教育與學科教育具有同等的地位。
2高校審美文化建設現狀
我國高校審美文化建設至今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2.1高校重視程度不夠
許多高校迫于學生就業形勢的壓力,重視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審美情趣的提高。不少高校教師認為審美文化與專業工作無關,覺得開展高校審美文化教育擠占教學時間,而實際成效不明顯,認為審美文化教育是可有可無的。受到這樣意識的影響,很多大學生對提高自身審美文化情趣認識不足,對已開設的相關課程和內容,持有敷衍的態度,甚至是抵觸的情緒。
2.2思想道德教育的缺乏
審美文化的基礎是思想道德修養,高校審美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完善大學生的健康人格,提高自身修養,而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與完善,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將審美文化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使大學生形成以健康向上積極的目光審視這個世界,以學習行為感知真善美,以生活行為實踐真善美,方能達到審美文化教育的目的。然而在目前的高校審美文化教育活動中,很少能看到同時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而不少高校將審美文化教育與藝術欣賞教育等同,以傳統講授的形式,向學生傳授了藝術理論,導致學生在思想上并未認識到真善美究竟是什么,只是膚淺的認為掌握一定的藝術鑒賞知識就可以提高自身素質。
2.3健康文化環境的缺乏
高校校園是一個開放的環境,因此不可避免地與社會環境相接觸,校園文化自然會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積極向上的傳統文化由于難以較快的領悟其精髓,往往被大學生敬而遠之,而一些不良的社會文化,包括網絡文化,由于在形式上易于接受,接觸門檻又較低,因此受到了大學生的熱捧。這樣一來,有些低級趣味的文化現象大行其道,使得本來較為單純的校園文化受到了沖擊,文化環境受到了污染,這對培養大學生積極健康的文化素養造成了不利影響。
2.4教育形式單一
審美文化教育是人文教育的組成部分,既然是人文教育,就應堅持以人為本,在高校范圍內,自然是以學生為本,其教學形式應該被學生接受,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師生交流、學生相互交流,達成共識。然而有不少高校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跟上形勢的步伐,一味參照專業課程的教學形式,其教學形式單一而死板,知識傳遞是單向的,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共鳴,學生迫于考核的壓力勉強應付,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一提到文化活動,宣傳展板的應用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興趣去觀看展板的內容,就展板的內容而言,也僅僅是一些泛泛的介紹,無法達到一定的深度。
2.5與學生生活脫節
校園審美文化教育本應該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很多高校的審美文化教育過分注重于高雅藝術的教育,很多內容的感悟必須是建立在掌握了許多相關專業知識的前提下,這使得廣大學生望而卻步,失去了興趣。與此同時,一些披著時尚外衣的庸俗習氣,比如怪異的形象與舉止,卻因為學生缺乏相應的辨識能力,而在學生中廣為流傳。
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審美文化建設的對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開展高校審美文化建設,要注意多方面、多層次、多形式,吸引學生的廣泛參與、深度參與。一般來說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3.1優化高校審美文化環境
審美文化離不開環境的建設,健康的高校審美文化同樣離不開優美的校園環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夠陶冶情操,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從內心深處感知真善美,接受、認同、踐行高校審美文化的內容。而校園環境建設又包括制度環境、物質環境、意識環境等方面的建設。
3.1.1制度
環境建設完善的制度是建設高校審美文化的基礎,要建立起高校審美文化教育的保障機制,用制度去規范師生的行為,引導學生的思想道德與審美觀念,將健康向上的高校審美文化融入到學校的管理制度中去。
3.1.2物質
環境建設學校應創造出優美的校園,包括校舍、山水、教學設備、文獻資料,使學生感受到直觀的審美氛圍,自然而然地被環境所吸引,積極主動地探索健康的審美情趣,為高校審美文化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1.3意識
環境高校應善于利用各種媒體尤其是新興媒體的力量,加強輿論導向,積極探索學生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使學生認識到提高自身審美文化的重要性,從而觸動學生主動學習相關知識。
3.2引導高校審美文化方向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文化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導致多種文化在高校校園中碰撞融合,接觸網絡最多的恰恰是當代大學生,因此網絡在高校審美文化的影響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有強弱之分,有優秀與不良之分。各大高校應注意引導學生抵御不良文化的入侵,比如愛慕虛榮、金錢至上、好逸惡勞等,帶領學生深入接觸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接觸的過程中要保持科學批判的態度,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文化的鑒賞能力。
3.3構建高校審美文化教育課程體系
各大高校應建立起相關的課程體系,實行模塊化教育,可根據不同專業設置與該專業相關的審美文化課程,比如針對會計專業,開設會計賬簿填列、報表編制等相關內容的優秀范本欣賞,使學生懂得如何能將賬簿和報表做得大方得體,符合法律規范,讓學生感知到人文之美;再如針對理工科專業,可以開設機械美學、設計美學、工程美學等課程,讓學生感知到科技之美。
3.4創新高校審美文化教學方法
要想讓學生接受校園審美文化的教育,必須要離開冰冷的課堂,擺脫知識傳遞單向的講授方法,走出教室,走向校園,被優美的環境包圍著的人往往是身心最放松的,尤其是作為大學生的年輕人,一邊被優美的環境感染,一邊學習討論審美文化,只有這樣,教學效果才能得以保障。在課程考核中,應努力避免考查枯燥的知識,而要將考查的重點放在學生對于審美文化在自身學習生活中的綜合運用,學生本人是否真實地感受到高校審美文化的魅力。
3.5開展多層次的審美文化活動
高校審美文化教育離不開豐富多彩的審美文化活動,在舉辦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應注意圍繞學生的需求層面,開展多層次的審美文化活動,比如針對審美文化鑒賞力較高的學生,舉辦歌劇、芭蕾舞藝術等活動;針對審美文化鑒賞力一般的學生,開展演講比賽、師生沙龍、主題講座等活動。除了校內活動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訪一些文化學者,參觀一些文化場所。還可以提倡學生自己做活動主角,通過活動展示個人魅力。這些活動要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得到鍛煉,將課程教育與文化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大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4結束語
大學校園是文化教育的場所,也是各種文明匯集的地方。高校審美文化直接反映出當前的時代氣息,大學生的審美素質從某種程度上反映著人才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高校的審美文化建設,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的要求,是高等教育的要求,這也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董玲玲.我國普通高校校園審美文化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
[2]吳林富.教育生態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16.
[3]余虹主編.審美文化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2.
[4]孫玉麗.建構課堂審美文化促進教學目標實現[J].教育研究,2007(10).
作者:張媛媛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