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世界文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世界地位
普希金和萊蒙托夫是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當時,普希金是詩人們“父親”,在他的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詩人。普希金和這些人一同構成了俄羅斯詩歌“黃金時代”。而萊蒙托夫作為普希金的繼承者,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普希金開創的詩歌傳統,并把它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萊蒙托夫的詩歌進一步反映了俄國進步時代的思想感情。普希金是俄國天才的文學家和詩人,他雖然沒有參加十二月黨人的政治團體,但作為“綠燈社”的優秀一員,他與十二月黨人有極為密切的聯系,其思想感情也與十二月黨人有著共鳴。在《自由頌》中他號召“反對專制”,在《致恰達耶夫》中,他號召“爭取自由、爭取祖國的解放”。普希金以公民為中心的抒情詩充滿了強烈的激情,在《短劍》、《高加索的俘虜》、《茨岡》等詩歌中,他塑造了一批才華出眾、感情澎湃頌的主人公。一方面刻畫了反叛現實的主人公,同時也對主人公的個人主義進行了批判,由此而實現了對拜倫的超越。俄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是在西歐浪漫主義的影響下出現的,融合了本國的歷史與文化,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浪漫主義雖然在俄國出現較晚,但俄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卻相對于西歐更有所突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二、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世界地位
俄國的現實主義文學與其封建農奴制度以及針對這一制度的改革關系緊密。針對封建農奴制度的改革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貴族革命階段,主要由上層貴族發動和領導。這一階段過去之后,第二個階段由平民知識分子所領導,這一時期也被稱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時期。俄國的現實主義文學非常深入地介入了社會現實,其中文學創作與批評都發揮了巨大作用。40年代,“自然派”形成,以果戈理為代表的一批作家把俄羅斯現實主義的潮流引入了自覺發展的一個時期,并且隨之不斷繁榮進而達到高潮,使俄羅斯的現實主義文學融入到了國內改革解放運動之中。另一方面,俄國的現實主義文學飽含巨大的政治熱情,評論家們積極抨擊沙皇暴政、揭露農奴制的黑暗,積極參與到社會重大問題的討論中來,不斷把現實主義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峰。俄國的現實主義文學運動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持續時間長、人數多、成就大。當時的俄國現實主義作家在哲學上多接受費爾巴哈的思想,持唯物主義態度,同時廣泛參與民主主義革命。文學觀念方面,他們反對“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主張介入現實。俄國現實主義作家以期刊作為言論陣地,把文學批評當作批判武器,自30年代后期開始,成為了思想界和文學界的生力軍。其實,描寫人民苦難、揭露農奴制黑暗的主題早在這批現實主義作家出現之前,在普希金和萊蒙托夫創作中,就已經確立了意識形態的基本走向,而這一傾向隨著現實主義高峰的到來而愈加具有影響力。
高爾基對此進行過如下評價:“沒有一個國家像俄國那樣在不到百年的時間出現過燦若星群的偉大名字。”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成就遠遠超過同一時期甚至是所有時期的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甚至一度讓歐洲“老師”感到驚奇。相對于其他歐洲國家的現實主義文學創作,俄國有自己的特色。當時的西歐國家的現實主義是在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之后而產生的,因此,這些作家作品往往將批判的矛頭指向資產階級,而在當時俄國仍然是一個封建國家,專制主義盛行,因此,俄國現實主義作家的批判鋒芒主要是針對貴族地主這樣的封建階級。只有在其后期作品中,才拓展到資本主義。俄國現實主義小說的開拓者和典范作家是果戈理。其《死魂靈》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而果戈理本人也成為俄國現實主義的第一位最重要代表。別林斯基稱果戈理為一位“現實生活的詩人”。另外,在俄國現實主義創作中,屠格涅夫的創作也極具特色,擁有特殊地位。屠格涅夫本人是貴族,但在政治上則傾向于民主,是自由派的代表。他尤其反對農奴制度,對封建貴族的沒落消亡飽含同情,卻又堅信這是歷史的必然。屠格涅夫對時代的脈動非常敏銳,其作品總是能夠及時地反映俄國解放運動的進展。屠格涅夫塑造出了一系列反映時代和現實的俄羅斯人物形象,他先后完成了六部長篇小說,刻畫出了俄國遭遇大變動時代的整個氛圍。俄國批判現實主義與解放運動有極為密切的關系,這是俄國不同于歐洲各國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世界文學的重要文學經驗。另外,俄國文學后來居上,不僅在作家和作品的數量上超過了西歐,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體裁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而使俄國文學走在了歐洲的前列。
三、俄國現代主義文學的世界地位
俄國文學進入現代世界文學的進程,成為一個具有家族相似性的“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是從現代主義諸流派先后在俄國文壇崛起后開始的。討論俄國文學在現代世界文學中的地位,應該從“頹廢主義”出發。在當時的俄國文學中,“頹廢主義”和“現代主義”是作為同潮流而相提并論的,從歐洲傳來的“頹廢派”大致約等于“個人主義”。一般認為“,頹廢主義”是“現代主義”正式出現之前的一個儲備期,與當時的“世紀末”情緒密切相關。在俄國前輩小說家安德列耶夫的小說以及象征主義詩人如梅列日科夫斯基和吉皮烏斯等人的作品中都有所表現。1905年至1907年,俄國的革命失敗,由此而產生的后“新自然主義”,也是這一風潮的體現。總體來說,俄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起步階段基本由象征主義、未來主義、阿克梅主義所構成。茨維塔耶娃等作家相對具有獨立性,但是在精神層面上也是具有相關性的。現代主義是對俄國傳統的現實主義的一種挑戰,表現在文論作品中,明斯基的《一個古老的爭論》、《在良心的光照下》和沃倫斯基的《俄國批評家》等論著中就存在著明顯的兩面性。這些作品既表現了現代主義的立場,同時也反對唯物主義的文藝觀點,反對俄羅斯的文學傳統。個人主義和主觀主義是這一潮流的主要內容。這一潮流極力宣揚和表現“神秘”、“象征”和“藝術”,試圖以唯心主義的基調改變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盡管現代主義的理論與創作中有很多的偏頗之處,但很多俄國現代派作家、詩人都有很不錯的文學才能和創作個性,對于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也多有創新。他們一般排斥藝術的意識形態化,關注所謂“藝術本身”。即便從經典的現實主義立場來看,也是表現、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危機和精神危機,具有相當大的意義和價值。當批判現實主義的高峰過去后,俄國開始有某種“新文學”的需求。
當時法國與俄國社會都很動蕩,重大的歷史事件連續爆發,震驚也迷茫了當時的俄國人。而法國象征主義恰好在此時出現,迎合了他們這種心理需求,這一方面豐富了俄國文學,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俄國文學融入世界文學的進程。19世紀90年代,已經經歷過長時間的歐化的俄國文學又受到了法國象征主義的影響,由此而構成了俄國的象征主義,并成為俄國現代主義重要內容。經過彼得一世改革,俄國文學與歐洲文學的溝通持續增加,這也導致了法俄文學的同構化,后來許多俄國現代作家,都深受法國象征主義思潮的影響和熏陶,可以說俄國文學家將法國象征主義嫁接到了俄國文學的主體中來了。迷惘、失望的情緒在第一次俄國革命失敗后,構成了俄國知識界和思想界的主調,作家們開始重新探索俄國的出路。而在當時,宗教唯心主義非常發達,別爾嘉耶夫、舍斯托夫等人,試圖探求“俄羅斯思想”,以解釋“俄羅斯命運”。他們轉向了神學和宗教,篤信“愛和善”,以此對俄羅斯文化進行改造,甚至要推廣到世界文學中去。這與同時興起的現代主義文學交錯雜糅起來。這些思潮極大地豐富了俄國文學,而且促成了許多文學組織團體的誕生,催生出多種雜志、論著和作品,其聲勢和影響都非常巨大。在創作中,作家們大量使用荒誕、聯想、比喻、新造詞匯等手法,雖然往往令人費解,但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這一潮流所蘊含的諸多文學新觀念和新手法,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馬雅可夫斯基、阿赫馬托娃等人就是其杰出代表。這被稱為俄羅斯文學的“白銀時代”。
四、結語
總體而論,俄國文學的獨創性是世界文學中罕見的,這與當時俄羅斯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復雜的政治制度以及特殊的民族文化都息息相關。正是在這一特殊的背景下,俄國文學在多個層面上都表現出了非凡的特征,從而占據了世界文學的主流位置。
作者:鄭小芳單位:重慶文理學院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