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教育中人文精神構建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體育教育理應兼顧到對人性的關懷,表達出人性的善意和寬容。目前,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但體育教育中缺乏對“以人為本”的思想理解,存在體育教育功利化、教育內容競技化、考核評價方法單一化的弊端。將人文精神融入體育教學之中,不僅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發展,促進青少年對公民價值、義務的認知,推動社會志愿服務行動,而且對推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育;人文精神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就有關于人文概念的表述,如《易經》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稌洝分小拔┨斓?,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目前,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但體育精神教育有所缺失。首先是沒有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思想,對人文精神缺乏理解;其次是片面追求運動成績,受體育新聞娛樂化的影響,缺乏對大眾體育教育意義引導。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傳統文化中“人本”思想源遠流長,體育作為文化的一種,理應兼顧到對人性的關懷,表達出人性的善意和寬容。在21世紀,我國已成功舉辦了夏季奧運會,在此基礎上,引導廣大群眾了解、認識體育運動的目的和意義,對2022年我國舉辦冬季奧運會顯得尤為重要。
一、體育教育與人文精神
(一)體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認識是體育的目的,但是當代體育文化強調人們在體育賽場上不斷自我超越,忽視人在體育中的主體地位及人的價值。體育逐漸被作為實現經濟、政治等目的的手段而偏離了通過體育進行人文教育的主旨。體育是社會文化的一種元素,人們追求不斷超越自我,突破極限。在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體育文化的融合中所形成我國體育文化,其主體尚不鮮明,也未形成穩定的人文精神層面,這就使得我國的體育文化受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大,抵御社會不良文化滲透和侵襲的能力較弱[1]。在我國社會轉型過渡的大背景下,社會變革引發了一定程度的社會生活的秩序紊亂和發展不平衡,致使社會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發展面臨更大的困難。人文精神一直發揮著社會“安全閥”的作用,它是打破階層、共同造福社會的一種“調和劑”。當下,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貧富差異客觀存在,是社會矛盾和問題集中暴露的時期。人文精神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不同社會群體、社會階層之間的溝通和了解,緩解由于社會群體分化所帶來的矛盾。同時,在補救和預防社會問題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人文精神的培養對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義。將愛心和責任心教育融入體育教育之中,利用體育課堂加強對人文素質的培養,培養責任意識、群眾意識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理念,應引起社會各階層足夠的重視。我們應對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有全面的認識,認清體育教育、職業道德與人文精神的關系,切實提高體育教育質量。
(二)青少年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作為一項崇高的社會事業,教育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梢酝ㄟ^教育把利他主義、無私奉獻的人文精神結合于大中小學以及市民的育人教育中,以體育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全社會進行體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傳播和弘揚。體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既是內化體育運動中所提倡的理性和基本倫理原則,又是傳遞愛心,培養高尚情操,熱愛社會,為社會無私奉獻的過程。因此,體育教育內涵的人文精神是傳播體育運動精神的載體,更是傳播文明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育運動中的公平、公正、公開向來被大眾視為社會道德標準,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運動者,就是要與人為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而非與人為敵。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在體育運動中,不僅要遵從游戲規則,還要恪守道德,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體會失敗給與的經驗。體育運動不僅豐富了個人精神生活,也促進了個體心理建設。也就是說,參與體育運動,不僅僅是能夠鍛煉人的身體,并且是能促使人的身心全面發展。通過體育運動對青少年進行社會化培養是行之有效的。通過體育教育不僅可以為青少年提供社會生活所需的行為方式與規范,而且可以使青少年領會到互相尊重、樂于奉獻的社會態度,發展對道德問題的判斷能力以及自主性習得,同時促進他們個性的形成與發展,還可以在內化奉獻、規范和道德的過程中,使青少年深刻認識到志愿精神對人類和社會的意義。
二、當前體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現
(一)體育教育中缺乏對“以人為本”思想的理解
人文精神強調公平。要在實踐中真正把握人文精神的實質并非易事。缺乏理性,是體育運動中人文精神不完善的一大表現[2]。比如說,一些運動員、教練員為了爭取成績,在比賽中服用禁藥、賄賂裁判,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體育運動拼搏進取的精神當中,本源應是對人性的關懷。荀子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如果體育運動中沒有知識、情義和道德,那么人與人的體育競賽跟動物爭食就沒有本質區別。奧林匹克憲章中,強調的基本“原則”主要是關于“生活哲學”“和平友好”“人的和諧發展”等。從當前的體育教育過程看,多是奧林匹克歷史,運動員奇人異事等故事性題材,而關于人文精神的教育少之又少。這些教育對人們從感性的角度認識和了解體育運動有很大的幫助,但如何通過體育教育獲得公平競爭、遵守規則、運動風范、團隊協作精神等內化提高,從而在中國社會發揮真正的作用則是更為復雜而艱深的課題?,F存體育教育無論從質量和形式都值得思考[3]。
(二)當前體育娛樂化,體育教育缺失引導功能
當今體育娛樂化的影響日益顯著。體育報道低俗化,體育明星娛樂化,嚴重影響了體育的正面教育、引導作用。青少年在體育運動中,受到不良風氣的熏陶,對未來人格的發展也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體育運動對青少年教育、發展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體育所蘊含的公平、公正、公開的精神被玷污、扭曲、缺失,將會極大影響教育效果。從此方面來說,體育運動要嚴守社會道德準則,體現人文價值。
(三)體育教育功利化,教育內容競技化、考核評價方法單一化
由于市場經濟發展,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考核方法存在以物質追求為導向的現象;同時,學生在學的過程中過度關注考核結果,使學校體育教學也變得物質化。帶有功利化色彩的體育教與學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突出表現。首先,從體育教育內容上看,教學內容競技化。學校體育教學所開展的項目主要包括足球、籃球、排球、長跑等競技類體育運動,但內涵豐富的民族、民間體育運動項目開展較少,這與我國競技體育的迅速發展密不可分。其次,考核評價方法偏向注重技術的掌握。教學內容的競技化使得教學任務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不同體育項目的技術。這意味著體育教學一定程度上演變成為機械動作的重復操練,致使學生缺乏創新性、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培養,更凸顯出體育育人的功能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掘和應用??己嗽u價方法的單一化,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妨礙了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三、構建體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意義與價值
(一)有利于青少年個體全面發展
薩馬蘭奇曾經這樣形容過體育運動的教育價值:“體育運動通過教育讓人們克服困難去斗爭,通過教育使人們懂得自我控制和秩序的重要性,通過教育要求人們具有集體責任感,通過教育促進人們客觀、現實地與他人比較,總之離開了教育,奧林匹克主義就不能達到其崇高的目的。”體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構建,可以豐富青少年的生活經歷和生活體驗;有助于青少年認識社會、完成社會化進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實現青少年的全面發展。體育運動讓青少年在參與中成長,在運動中收獲,不僅有利于幫助青少年培養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觀念意識,也有利于實現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二)有利于青少年對公民價值、義務的認知
人文精神關愛、扶助弱勢群體,體現社會成員間的互相關愛,有助于改善人際關系,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對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氛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體育運動參與者通過體育教育培養的熱情、友好的態度,可以有效減少社會不滿情緒,增加和諧寬容;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弱勢群體維護生存與發展的權益,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另外,通過體育教育構建人文精神,有助于促進人與社會的溝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進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將人文精神融入體育教育之中,培育和提升青少年奉獻社會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完善道德教化的強有力的力量,正確認知公民的價值與義務。
(三)有助于推動志愿服務行動,推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人文精神有利于將志愿行動落到實處。志愿服務作為公共事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是隨著公共事業組織的獨立而發展起來的。志愿服務不僅是思想、理念的問題,更是行動的問題。當前我國的體育志愿服務活動主要是由政府或黨團組織在整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使志愿服務產生“行政化”。另外,志愿服務活動內容匱乏,缺乏更加豐富的參與形式以促進志愿者的積極參與。將人文精神融入體育教育當中,使之成為生活自覺,才能有效的促進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精神文明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文明成果。通過體育構建人文精神,本身就是在進行精神文明建設。將人文精神寓于精神文明建設之中,使精神文明建設內容更加具體,通過體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構建,緩解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促使整個社會形成向心力、凝聚力,能夠有效地承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構建體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建議
(一)將人文精神融入體育教學內容之中
“夫霸主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以人為本”已成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傳統的人文精神伴隨著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程而有所發展,體現了我們對美好社會、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人們發展興趣愛好,參與和接觸社會,實現擴大社會交往的愿望。這種現代人文精神顯示了社會公民精神境界的提高,并且與文明社會發展的要求相呼應。體育教育中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被視為守護社會良心的底線。而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倫理”常用來界定人際關系中所需要遵守的準則、原則和規定??梢姡w育運動中蘊含的道理與倫理道德要求高度契合。體育教育中應包含情操高尚,維護正義等人文素質。當下體育教育更多地注重成績與利益,但功利體育不應成為未來體育發展的方向,體育教育有責任推崇人文理想,啟人心智。因此,體育教育需要增加人文內容,更加關注學生本身的需求,健全學生品格、能力的培養。例如,將體育游戲穿插到體育教學當中,增強體育教育的娛樂性和生動性,使學生在掌握體育技能的同時,獲得更為深刻的參與體驗,形成主動參與、善于思考、積極創新和團隊合作的意識。另外,要引進具有人文意味的民族、民間體育項目。民族民間體育活動蘊含著濃厚的民族意味,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把民族、民間體育活動引入體育教學當中,可以加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知和審養,使學生更多地關注體育的文化性,關注人和體育文化的關系。
(二)體育文化積淀深厚,注重體育思想的教育培養
隨著體育運動的不斷發展,它已成為溝通世界人民的橋梁。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齊聚一堂,通過身體的較量來傳遞對美的追求,對自身極限的挑戰,對“更高,更快,更強”的向往。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傳統文化中“人本”思想源遠流長。思想是文化的內核,體育思想是體育文化的內在支撐。體育教學的根本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身體發展有賴于體育活動訓練,精神意識的養成要通過體育思想的傳承來實現。將學生身體發展和精神意識的塑造兩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有效解決目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一條腿”走路模式。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講解思想文化內涵,讓學生對體育項目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主動參與發掘體育項目體育精神、文化差異,形成對體育項目新的認識,從而指導體育學習實踐活動。
(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避免考核評價方式單一化
當今社會,青少年越來越強調獨立、自我。每個學生思想意識、身體基礎、體育技能不盡相同。因此,注重因材施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更科學地進行體育教育。革新傳統體育教學方式,創新發展符合當前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情況,分類實施教學。另外,針對當前對于體育教學考核評價以技能掌握,標準化設定的單一方式,創新考核評價方法。增加思想品德、精神意識考核。通過平時表現對學生意志品質、吃苦耐勞、拼搏努力等方面內容進行評估。對學生體育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行評價。構建體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首先要堅定人文精神回歸是體育教學的必然選擇。改革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為學校體育教育注入人文精神的元素,使體育教育的人文內涵變得更為充盈而厚實,從而實現體育教學和教育發展趨勢保持一致,提高體育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
[2]童紹崗,周寧.人文體育[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2.
[3]郝勤.體育新聞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宋亮 單位:鄭州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