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文化及產業發展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被譽為“朝陽產業”、“無煙工業”。近年來,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轉變,旅游休閑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例越來越大,旅游業發展勢頭強勁。2014年國內旅游達36億人次,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全年旅游總收入約3.25萬億元。得益于氣候和生態環境優勢,我省旅游產業迅速壯大,2014年全省旅游業總收入占GDP的7%,旅游業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逐步提升。
一、齊齊哈爾市旅游業發展總體情況
在全國和全省“旅游熱”和我市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下,齊齊哈爾市旅游業也持續升溫,呈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全市旅游收入連續10年兩位數增長,旅游收入連續8年占全市GDP的5%以上,2014年接待游客153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60億元,同比均增長13%,旅游業已經成為全市新興的支柱產業之一。全市現有A級旅游景區35家,其中4A級旅游景區7家;現有旅行社52家,星級飯店14家(四星以下),旅游紀念品企業76家,共20余類、1000余種產品,直接或間接旅游從業人員1.4萬人。
(二)旅游框架基本形成。“六點兩線”旅游產品格局初顯,“六點”是:扎龍及齊扎公路沿線、明月島、勞動湖、嫩江休閑觀光區、龍沙動植物園、中匯城都市游,構成了中心城區核心游。“兩線”是:碾子山山水游、梅里斯民族游、昂昂溪古跡游、富拉爾基工業游構成第一旅游環線;泰來的四種文化游、富裕的濕地溫泉游、甘南的農業觀光游、拜泉的森林生態游、訥河的湖泊游(尼爾基斯湖)成為第二旅游環線。初步形成以城市為中心,重點縣區為輻射,特色產品為載體的旅游產業體系。
(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2013年以來,全市在建、續建和擴建的旅游大項目共12個,規劃總投資超過50億元,涵蓋了冰雪、生態、溫泉、度假等旅游產品。其中扎龍溫泉小鎮鶴之湯景區、龍沙動植物園、萬力皮革城休閑廣場景區已經建成對外開放。扎龍濕地自駕游房車度假營地、國奧農莊、飛鶴乳業觀光牧場、萬力休閑廣場二期、奧悅室內滑雪場、碾子山室外滑雪場、韓國信友R&D音河水庫旅游綜合體等項目正在建設推進。這些項目的建成,全市將實現從旺季游到四季可游,旅游產業也將實現全面升級和重大跨越。
(四)品牌形象逐步提升。在旅游品牌推廣營銷上,突出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連續兩年在首都機場T2、T3航站樓開展城市形象廣告宣傳,組成旅游宣傳大篷車赴周邊城市進行聯合促銷,根據航線飛抵地區實際編制產品,組織旅游企業進行定點專題促銷,有力地支持了航線運營,也為旅游企業打開了新的商機。2013年,牽頭成立了大慶、齊齊哈爾、黑河、大興安嶺、呼倫貝爾(4+1)城際旅游聯盟,區域旅游合作成效明顯,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游客互換、政策同施,周邊游、自駕游游客明顯增多,增幅達20%以上,“生態大山水、錦繡北國游”的區域形象在國內外越叫越響。
二、全市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齊齊哈爾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在很多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但從總體發展情況看,旅游業潛力還沒有被整體開發出來,資源優勢遠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一)旅游項目不精。全市的旅游景點雖多,但旅游產品長期處于淺層次開發階段,全市還沒有5A級旅游景區,7家4A級旅游景區中,只有標志性景區扎龍自然保護區知名度較高。但目前扎龍景區在內部建設上,可游區域小、可玩項目少,功能配套不完善,其總體開發建設水平和服務接待水平還不夠高。
(二)資金投入不足。資金投入問題一直制約著全市旅游業發展,大多旅游景點因缺少資金包裝而始終處于低檔次開發運營階段。一方面,各級政府財政投入不足,對外形象宣傳推介費用較少,與周邊地市相比處于劣勢。另一方面,資源開發管理的機制不活,旅游業市場化程度不充分,社會資本沒有有效利用。一些景區,始終靠政府補貼運營,缺少社會資本進入,在產品規模開發、資源優化重組等方面始終難以突破。
(三)產業融合不夠。在外部融合上,與文化、養老、體育、農業、工業、商貿等產業相互聯系滲透不夠,長期處于淺層次發展階段,旅游業“單打獨斗”格局尚未打破,有待進一步認真挖掘整合。在內部融合上,“游、購、娛、食、住、行”?六大要素關聯度低,帶動能力弱,配套能力差,服務水平不高。“游”基本停留在傳統的瀏覽層面,參與互動性娛樂少,多數游客僅僅是轉轉看看,停留時間短,“過境”游客多。
(四)推進合力不強。政策落實不到位,全市上下對加快發展旅游業已形成了廣泛的共識,也納入各級政府的重要日程,但各地、各部門重視程度不一。體制機制不完善,一些跨行業、跨門類、跨區域的旅游項目,由于條塊分割,導致各管一塊、各自為戰,缺乏整體統籌,沒有真正形成發展旅游業的強大合力。
三、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建議
當前,我市要做大做強旅游業這塊蛋糕,僅局限于小打小鬧、滿足于對現狀的修修補補顯然是行不通的,必須站在大視角、運用大手筆、打造大旅游。
(一)以扎龍景區為突破,叫響大濕地品牌。發展旅游業“滿天星星,沒有月亮”不行,齊齊哈爾旅游的癥結就在于缺少一個核心的旅游精品。“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齊齊哈爾大濕地的知名度早已享譽中外,黑龍江省今夏推出的27個特色濕地旅游產品中,又將扎龍濕地作為10個首推線路之一。當務之急,應借助全省主推夏季濕地游的大好機遇,舉全市之力集中包裝扎龍景區濕地旅游精品,真正叫響大濕地品牌,用大濕地這個點攪熱整個扎龍沿線,進而帶動全市旅游整體升溫。在不破壞核心保護區域的前提下,擴大扎龍生態游覽區域,完善景區功能,豐富游覽項目,發展高端濕地文化交流、濕地自駕游、濕地夏令營等產品;圍繞鶴品牌進行全要素深度開發,做足鶴的品牌特色,進一步開發高端服務項目和特色項目;全面啟動申報國家5A級旅游景區相關工作,探索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推動扎龍生態旅游區與周邊旅游資源整合,拓展扎龍旅游發展空間,形成一心(扎龍)、一帶(齊扎公路沿線旅游觀光帶)、多點縱橫的整體發展格局,致力于打造黑龍江省乃至全國最佳濕地游線路。
(二)開啟“旅游+”模式,構建大產業格局。據統計,旅游業每創造1元錢收入,可間接創造7元錢社會財富;旅游業直接增加1個就業崗位,可間接帶動7個人就業;旅游業可以直接帶動住宿、娛樂、餐飲、通信、交通等30多個行業的發展,間接帶動農業、工業發展。開啟“旅游+”模式,使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有機結合,融合式發展,不僅可以豐富旅游線路產品,促進旅游業的快速提升,也將對我市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起到重要作用。旅游+文化,充分挖掘齊齊哈爾城市厚重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發展文化游,使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鶴文化等與旅游景區景點互為補充,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藝節目、民俗節慶,將“無形”的文化資源逐步轉化成“有形”的旅游產業。旅游+養老,緊盯“銀發族”旅游市場,發展養老度假游,利用全省主推“天鵝頤養聯盟候鳥養老”和我市被確定為全省養老服務協作聯盟試點城市(系統)的有利契機,將我市養老產業與“候鳥”老人自助旅游進行對接,為老年人提供一流的養老服務和豐富的旅游產品,實現“養游結合”。進一步擴大“國際老年友好型城市”品牌效應,加快引進養老產業戰略投資者,新建一批養老機構增加養老床位,推進國奧扎龍“三生”農業項目,吸引更多外地老人來我市養老旅游。旅游+農業,依托全市生態優勢和“綠色食品之都”品牌,發展農業觀光游,利用農、林、水、畜資源,開展農業觀光體驗、自然生態領略、果實采摘、垂釣等旅游項目,將粗放式的農家樂向鄉村休閑、度假方向轉變。包裝好甘南縣興十四現代農業示范區、富裕縣龍安橋鎮龍騰莊園觀光采摘游等旅游項目,積極開發農畜綠色產品,在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三)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大項目建設。優化景區連接交通環境,開辟景點之間旅游環線,建設全市旅游接待中心,推進旅游項目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打造“六點兩線”中心城區核心游、第一旅游環線、第二旅游環線重點項目,加快扎龍沿線御湯溫泉旅游名鎮、國奧扎龍“三生”農業、飛鶴乳業生態觀光牧場、國防教育基地、萬力皮革城二期等項目建設進度,搞好扎龍沿線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對項目急需的供暖、供電、供水、排污等設施,采取政府投資、社會融資等方式加快建設,確保項目正常運行。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全面開發明月島,碾子山蛇洞山、尼爾基斯湖等景區,促進景區提檔升級。推進水師森林公園溫泉度假村、北緯47度溫泉家園、烏裕爾河濕地公園、泰湖濕地公園、奧悅室內滑雪場、碾子山室外滑雪場等續建或新簽約項目,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難題,確保項目按期達產達效。
(四)深化區域聯盟合作,實施大營銷戰略。旅游業是知名度經濟,知名度越高越有吸引力,宣傳推介至關重要。在全市財政拮據的大環境下,要“花小錢、見大效”,突出扎龍大濕地品牌宣傳。依托主流媒體宣傳,在省內外報紙、期刊、雜志等媒體進行宣傳推介。構建網絡宣傳平臺,開設齊齊哈爾旅游網站,開辟網上論壇,利用中國旅游網、黑龍江旅游網、省市政府網進行形象宣傳。開展旅游節慶會展,擴大國際鶴文化藝術節、達斡爾族“庫木勒節”、碾子山登山節、動物冰雪大世界等會節規模和影響力,舉辦國際濕地節。注重與旅行社及新聞媒體溝通,在宣傳推廣、產品開發、線路營銷等方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同開拓旅游市場。加強與民航、鐵路部門的聯合,重點組織好旅游航空推介,借助哈齊高鐵通車,聯合高鐵沿線各地全面開展宣傳推廣活動。
(五)構筑良好市場環境,助力大旅游發展。大旅游是包含經濟、社會、文化、政治諸多因素在內的綜合型新產業體系,其關聯性強,涉及面廣,帶動面寬,需要全市各級各部門共同推進。一是加強對旅游工作的領導力度。成立由市政府主管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市級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旅游工作,形成發展旅游業的強大合力。二是加快出臺一批行業規范性文件。盡快制定全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扎龍濕地保護管理辦法、勞動湖景區管理條例,為正常開展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三是建立多元投融資機制。大力推進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通過轉讓、租賃、托管等形式,加快景區景點產權制度改革進程。設立旅游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金通過獨資、合資、參股等多種合作經營方式參與旅游項目的開發與建設,加快組建齊齊哈爾市旅游集團公司。四是整治市場秩序。針對旅游市場出現的欺客宰客、虛假宣傳等亂象開展專項治理,凈化全市旅游市場環境,切實提升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的旅游氛圍。
作者:肖金萍 單位:中共齊齊哈爾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