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文化園中的導視系統設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云南西翥陡坡村地域特征
西翥街道陡坡社區陡坡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路程,海拔1720米,為少數民族白族聚集區。陡坡村地理位置特殊,村組整體位于南北向狹長山谷之中,大部分民居依附于兩山之間的峽道修建村落群。村組白族人口比例較大,為主要居住人口,因而,居民建筑經過改造后,呈現出白族建筑風貌,整個村莊白墻青瓦、溪流潺潺、綠林環繞。資料表明,文化保護部門1994年就曾經明確提出“文化保護與旅游發展相結合”的思路,目的是通過發展旅游促進村寨經濟發展。[1]作為云南省昆明市2014年首批建設的27個美麗示范村,陡坡以靠近主城區、生態資源豐厚、民風淳樸等特點優勢受到業界關注。近幾年,陡坡社區管理者們摸索出了以少數民族旅游文化園建設為核心載體,融合周邊西游洞、黑松林等景區協調發展的方向,并以扶持生態度假、農業觀光、民俗風情三大類型的旅游產業為重點,籌劃建立具有白族風情特色的“大景區”運營機制,著力打造昆明近郊休閑旅游目的地。因此在原有基礎上,重建和改建陡坡社區,建設新的民族旅游文化園,范圍覆蓋了周邊配套的商業區、休閑區兩個部分,以及規范主要的交通要道。
二、陡坡白族旅游文化古鎮導視系統設計
1.設計理念尊重自然的表達。導視系統是結合環境與人之間的關系的信息界面系統,很多情況下,它體現為標識的個體造型,是一種開放性、公共性的藝術形式。然而綠色設計是當代社會主流技術的研究項目之一,在旅游環境中,設計者嘗試結合生態環境,利用原本自然生長的形態進行設計加減法。它力求減少資源利用的原則,使資源能夠重復使用及回收再循環。將生態綠色設計融入到導視系統設計中,逐漸成為設計師在進行文化旅游園設計開端第一位考慮因素。這種利用當地生態系統設計更能充分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消耗與環境負擔,有效實現人與環境可持續發展。而對人類生態環境和資源環境的協調有益程度,決定了綠色設計的功能、造型。在注重導視系統功能性和人性化體驗的同時也要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盡量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以最低的經濟成本,進行最高的再生值回收并能夠重復利用。與傳統的設計相比,材料的使用價值形態發生了新的變化,其本身就包含了創新的內涵以及材料與工藝選擇中污染防范技術的應用,在人與環境的整體關系中創造和提高設計的總體價值。
2.設計策劃(1)休閑區導視設計陡坡白族旅游文化古鎮的休閑區規劃位置處于陡坡社區村民常住區域,在該區域進行改造式再設計。人性化是導視系統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設計體驗的基本要求,人性被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關注人的生存發展,以人的需求為依據,以人的感受為設計的基本出發點,創造一個美好的“人的場所”[2]。因此,首先做設計前的村組調研,通過與陡坡社區管理者溝通,歸納了幾點設計難題:第一,社區中的居住房屋位置不能變更,已有的橫跨河流不能變更,農業種植區域不能變更;第二,陡坡峽谷式的地理特征迫使居住區的房屋爬坡式依山而建,越深入地勢越高,道路越崎嶇,分叉口越多;第三,房屋在同一水平面上,高低參差不齊,視線受阻。由于這三方面的限制,導視系統的再設計受到了極大局限。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將設計計劃了以下幾方面:首先,在設計之初對陡坡進行了多次的實地考察,反復熟悉了解陡坡村地形,并作位置標記;其次,對導視系統的設計尺寸進行了嚴格的測量,根據人體工程學中對人的頭部抬起高度和人平均身高比例進行了調查和測試,在不同的位置根據地勢高度、房屋高度配合不同高度的導視設計都進行了一一對應;再次,考察了當地居民的文化程度,識字情況,對導視的設計復雜性適當的使用了加減法;最后,根據當地白族建筑屋頂造型風格和白族裝飾元素進行提取,應用于導視系統設計中,使導視設計風格融入于建筑中,同時利用色彩差別,來區分兩者,把握視覺焦點。(2)商業區導視設計與陡坡休閑區相比較,西翥陡坡商業區的區域位置屬于新開發地塊,無需拆除舊址即可規劃建筑及配套設施的配置,從零開始給導視系統的設置提供了較大的設計空間。因此,將商業區動線設計技巧作為設計核心理念,動線設計是商業區域導視設計核心,商業區是流動的空間,因此設計規劃包含了三個層次:第一,商業區域分為三個空間設計,消費者的空間、服務的空間、商品的空間,讓三者之間產生一定的序列關系;第二,明確商業區的建筑設計造型,根據設計造型確定導視系統設計造型;第三,根據前期規劃的古鎮商業區風格和白族元素,對商品展示進行統一設計,存大同,求小異。(3)交通道路導視系統設計通過實地考察,發現前往陡坡村的交通道路屬于國家規劃的高速路段,交通便利,但道路原有的導視系統幾乎沒有設立,僅在陡坡村村口設置了一個進入村里的牌坊,第一視覺焦點模糊;沒有明確的對白族村的簡介和整體區域規劃圖;沒有明確的機動車行駛道路、非機動車行駛道路、人行道路,交通導視較為混亂。因此對陡坡村整體交通道路導視系統設計提出了幾方面計劃:首先,在進入民族文化園前100米至200米處設置導視系統標牌,以提醒前方抵達陡坡白族文化風情園;其次,設置道路分區,尤其在寬窄道的位置根據實際道路寬度設置人可通行,或者非機動車可通行等相關的設計禁止、警告、允許通行的標識;再次,在旅游標志性觀賞景區位置前50米至100米獨立設置交通指示。
三、結論
導視系統設計的創新性發展必然順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目前,我國對大部分少數民族文化旅游園的規劃和管理都由當地相關職權部門獨立負責,相關部門在科學建設生態園區的要求下,取材自然,融入自然的設計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操作。建立完整的文化旅游園人性化引導系統,導視系統設計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在已有的旅游區域中導視系統設計存在明顯的設計失誤,造成引導誤差,浪費了旅游者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因此評定和改造已有旅游區的導視系統標準,避免重復性設計和浪費現有資源,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龍飛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