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跨文化交際下的英語文化教學模式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今全球化,國際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特征,對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以跨文化交際為視角,分析了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指出了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缺失問題,從而探討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構建途徑,以期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一種新模式,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文化導入;教學模式;構建
1引言
在當今全球化趨勢日益顯著的社會環境中,各國的交流與合作日漸頻繁,對國際人才的迫切需求也顯著提升,大學英語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和任務。教育部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年)指出:“大學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除了學習、交流先進的科學技術或專業信息之外,還要了解國外的社會與文化,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意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可見,大學英語教學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大學英語課程將成為實施跨文化教育最強大的平臺。
2跨文化交際的內涵
在我國,跨文化交際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現象,而在今天日益引起人們的注意。它泛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胡文仲,1999)。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存在語言習慣、風土人情、價值和信念等方面的差異,所以人們在交流過程中,會依據自己的文化背景進行信息的傳遞和接收。如果沒有意識到文化的差異,不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就容易導致語言溝通的障礙。同時,語言學習者“只注意語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文化內涵是學不好外語的。”(胡文仲,1997)。因此在語言教學中融入文化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3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
越來越多的語言研究者與教育者都認識到語言與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融合,是當代大學英語教師必須面對和處理的問題。大學英語教學以能力培養為導向,也就是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兩個主要方面。語言能力包括語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訓練。語用能力,則需要掌握語言使用規則,而對語言規則的使用,取決于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文化掌握程度。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應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并舉,不僅以語言知識傳授為目標,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同時還應融入文化教學,包括本土文化和英語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4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缺失
4.1教師的教學認知有偏差
受到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對文化教學的認知有偏差。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多數教師以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大多是單純的語言教學,以詞匯記憶、語法練習、課文講解等為主。也有教師講解課文的文化背景知識,介紹常識性的西方文化知識,但是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相關內容。可見,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及狹隘的語言教學觀,必將影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最終導致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相分離。
4.2學生的學習目標有偏差
受到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大部分非英語專業學生以通過四、六級考試,獲得英語課相應學分為學習目標,他們對文化知識的學習熱情沒有被點燃,對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還沒有被喚醒。大部分學生將自己“聽不懂、看不懂、說不出”歸因于詞匯少、語法差、基礎薄弱等因素,于是乎將學習的重點放在詞匯、語法、語音等方面,最終一部分學生贏得了考試成績,失去了學習興趣;更有甚者,產生對英語學習的厭惡、恐懼和挫敗等消極情緒。
4.3教材的導向有偏差
由于文化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大多數大學英語基礎課程的教材沒有將文化教學納入其中;部分新版教材將跨文化教育的理念融入教材編寫中,但是文化教學的素材系統性不強。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教師不愿意主動去研發文化教學的素材,學生對教材中背景知識的了解淺嘗輒止。所以配套的教材沒有體現語言和文化相融合的教學理念,文化知識的比重過小,無法通過教學材料架起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橋梁。
5文化導入教學模式的構建
首先從意識層面,學校對文化教學的高度重視,教師對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相融合的認同,以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其次從能力層面,切實加強師資文化素養的提升,以及研發適合教學對象的文化教學材料;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將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并舉。最后從教學實踐出發,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構建文化導入教學模式。
5.1課前的文化知識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介紹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化背景,講解有關詞匯、課文內容的文化知識,學生以聽講為主,沒有激發其對異國文化的興趣、比較和批判。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布置學生課前搜索與單元主題相關的文化背景材料,自主學習相關文化知識,消除語言學習中影響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礙。面對當代思維活躍、見多識廣、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強的大學生,我們教師要敢于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同時相信學生的學習力。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技術,指導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幫助他們提升信息搜索、自主學習的能力。
5.2課中的文化項目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學習的效果,系統地導入相關的文化知識,歸納出涵蓋課文內容的文化框架,提升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比如根據課文內容列出不同語言的文化習俗、思維模式、交際方式等文化項目,對其進行闡釋、比較、評價。再者,教師利用電影片段、英語新聞、英語演講等素材,喚醒學生對文化知識的視覺、聽覺和感覺,打開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通路。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貫徹“語言+技能+文化”的教學思路,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相融合為導向,聯系學生的語言水平和學習需求,便能設計出豐富的文化項目和課堂活動。
5.3課后的文化活動
這一階段的文化導入更為廣泛,也是對課中文化導入的延伸。課后的文化活動以體現一種文化的社會模式及其價值系統為表現形式,比如圍繞某一主題的英語舞臺劇、電影賞析和評論、英語演講與辯論,或者是反映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文化藝術節、文化作品展等等。通過這些豐富的文化活動,轉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消極觀念,激勵廣大學生以英語為工具進行文化探索與溝通交流。
6結語
跨文化外語教學是外語教學的發展方向,當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必須緊跟時代潮流,順應新時代教育發展趨勢。基于跨文化交際的文化導入教學模式旨在樹立新的教學觀,明確新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效地實施跨文化教學策略,進一步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胡文仲.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孔德亮,欒述文.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模式構建[J].外語界,2012(2).
[4]林汝昌.外語教學的三個層次與文化導入的三個層次[J].外語界,1996(4).
[5]張紅玲.以跨文化教育為導向的外語教學:歷史現狀與未來[J].外語界,2012(2).
作者:賴麗萍 單位:南昌航空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