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跨文化交際非語言行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對于文化的發(fā)展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不斷加深,文化的交流的方式也不僅局限于語言。在跨文化之間,由于語言上的差異,通過一些非語言行為進行交際就顯得更加重要。非語言行為如同語言一樣,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在跨文化的交際中,打破了相互之間的隔閡,通過一些肢體語言,或者是服飾,發(fā)型等傳遞出的一些東西,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在現(xiàn)代的文化交流中,大家普遍重視語言的交流,忽視了非語言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在跨文化的交際中,非語言行為所傳遞的內(nèi)容會比語言更加重要,其關(guān)鍵因素在于跨文化之間的語言差異。非語言行為打破了由于語言給文化交流帶來的差異,保證了各項文化交流的順利進行。在該篇文章中,將通過分析非語言行為的定義及所呈現(xiàn)出的一些特點,還包括非語言行為在交際中的作用,以及具體如何使用等。
關(guān)鍵詞:跨文化;交際;非語言行為;探究
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外開放程度也在不斷地提高,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也隨之加深。隨著跨文化之間交流的不斷加深,為了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對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方式也應(yīng)該進行不斷地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當前文化交際的方式,除了語言交流之外,剩下的就是非語言行為。在交流過程中,雖然語言的方式占絕大多數(shù),但是非語言行為的方式也很重要。非語言行為的交流,打破了由于語言不通而帶來的一些障礙,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
1非語言交際行為的定義與發(fā)展過程
1.1非語言交際行為的定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表達我們的情感和傳達給別人的信息,無論是通過文字還是口語的形式,這些都屬于語言行為。也就是通過現(xiàn)實存在的一些話語來傳遞信息,除此之外,我們還會通過其他一些形式來傳遞自己所要展現(xiàn)出來的一些信息,包括肢體語言、服飾、妝容、說話的聲音、語調(diào)等,都能夠傳遞出一些信息和內(nèi)涵。這些除了語言行為之外的行為,就被稱為非語言交際行為。不同的文化之間,由于語言的不同,對于文化之間的交流也會造成很大的阻礙。通過非語言交際行為,能夠準確地傳遞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為語言不通而帶來的交流問題,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不同的文化之間,一些非語言行為所傳遞出的內(nèi)容和信息也是有差異的,但某些行為又具有約定成俗的含義,這樣會給不同的文化在交流過程中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跨文化的交際中,想要更好的使用非語言行為進行交流,就要對不同文化之間的非語言行為所傳遞出的一些信息和答案進行深入的了解,了解一些非語言行為所傳達出的含義。通過了解非語言行為所傳達的含義,才能夠更好地使用非語言交際行為。
1.2非語言交際行為的發(fā)展過程
對于非語言交際行為在很早就已經(jīng)有人研究,只是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理論性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對于非語言文化的研究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guān)注。在達爾文所出版的《人和動物的情緒表達》一書中,提出了不同的面部表情來表達不同的情緒,這對于后來的學者研究非語言行為產(chǎn)生過很重要的影響。后來,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于非語言行為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對于肢體行為、聲音、語調(diào)、外觀等形式,所研究的內(nèi)容比較局限,其中比較著名的作品有《體格和個性》《身勢和環(huán)境》等。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對于非語言交際行為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代表作品有《體格學導(dǎo)論》。到了六十年代,對于非語言交際行為的研究擴展到對于人的身體姿態(tài)等方面的研究,七十年代所出現(xiàn)的《體態(tài)語》是當時很著名、對于非語言交際行為的研究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一本著作。到了八十年代,一些國外的研究學者,對中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的非語言交際行為進行了比較和研究,所得出的結(jié)論對于非語言交際行為的使用產(chǎn)生了很深遠的影響,非語言交際行為的研究也引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guān)注。
2非語言交際行為所具備的特點
非語言交際行為與語言交際行為相比較而言,它自身所具有的形式也比較豐富,但是所有的形式都具備共同的特點,通過了解非語言交際行為所呈現(xiàn)出的一些特點,我們能夠更好地去使用非語言交際行為。
2.1鮮明性
在一些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下,非語言交際行為反而會比語言所要傳達出的信息更加明確而鮮明。比如在婚禮的場合,新郎新娘所穿的服裝、婚禮上各種裝飾的東西,這些非語言交際行為所傳達出的婚禮的喜慶和幸福反而會比語言的表達更加具有實際意義,所傳遞出的信息也會更加的鮮明。
2.2隱含性
非語言交際行為,因為是通過一些不能夠用語言直接傳遞的行為來表達信息,因此,在一些行為中就會充分展現(xiàn)出非語言交際行為的隱含性。比如在一些軍事行動中,一些特定的信號會傳遞給作戰(zhàn)人員特定的信息,但這些信號都有很強的隱含性,只有特定的人員能夠理解這些信號所傳遞出的信息。
2.3普遍性
非語言行為會出現(xiàn)在所有的文化當中,雖然文化之間所傳達的內(nèi)容是不相同的,但是非語言行為在所有的文化當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一些國家和人們的意識范圍之內(nèi),某些特定的非語言行為是得到大家普遍認可的。例如,在一些體育賽事當中,裁判的某些手勢是得到所有運動員認可和理解的,還有交通信號燈,這在所有的國家基本都是同樣的含義。從這些點來看,非語言行為具有普遍性,它所傳達出的信息能夠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1]。
2.4輔助性
非語言交際行為具有很強的輔助性。在日常的生活中,非語言交際行為雖然占據(jù)著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其本身還是建立在語言表達不能夠產(chǎn)生作用的情況下才會展現(xiàn)出自身的作用,從這個方面來講,非語言交際行為只是語言交際的從屬。它在適當?shù)膱龊希軌蜉o助語言交際更好地去表達出自身所要傳遞的信息和情緒,只是對于語言交際的一種輔助。2.5原始性語言,是在人類歷史長河的不斷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之間,會有不同的語言文化,正是由于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性,文化交流才產(chǎn)生了很大的阻礙。人類文明的出現(xiàn),遠遠早于語言文化的出現(xiàn)。在語言文化產(chǎn)生之前,人類之間的交流就采用的非語言交際行為。通過人們的肢體行為、面部表情,大家可以了解到對方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語言是具有原始性的。
3非語言交際行為的作用
通過一些學者對非語言交際的調(diào)查研究,在人類相關(guān)的交際行為中,通過語言傳達信息所占據(jù)的比例僅僅為30%左右,其余的信息都是通過非語言交際行為所傳遞的。非語言交際行為所傳遞出內(nèi)容,不僅僅是單一的一個信息,所涵蓋的層面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非語言交際行為在信息傳遞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3.1重復(fù)作用
在平時的交流過程中,我們通過語言對一件事進行描述之后,通常還會附帶著手勢的行為。例如,在指路的過程中,通過語言的描述之后,我們還會伴隨著手勢的動作,指向所描述地點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手勢的非語言行為就是在重復(fù)語言所要表達的信息,從而讓傳遞的內(nèi)容更加的準確。
3.2補充作用
在交流過程中,除了語言的行為之外,再通過非語言的交際行為,能夠?qū)λ鶄鬟_的信息和情緒做一個很好的補充。比如,在結(jié)婚的場景中,大家通過語言的表達,來直接傳遞自己對于新人的祝福,還會通過紅包等外在的非語言行為,來表達對于新人的恭喜,這樣的行為在新人結(jié)婚的事情中,就是對于語言表達的一個補充,能夠更好地表達出自己所要傳遞出的情感信息[2]。
3.3代替作用
在一些復(fù)雜的環(huán)境中,有時候語言的交流會顯得不是很方便,為了傳遞出與語言交流同樣的信息,我們通常會采用非語言交際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所要傳遞的信息。例如,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通過語言來打招呼對方不一定能夠接收得到,但是通過揮揮手,肢體語言就能夠表達出所要傳遞的信息。這樣,非語言交際行為在交流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對語言交流的代替作用。
3.4強調(diào)作用
在一些情景與場合中,我們會通過語言表達我們的情緒,同時還會伴隨著肢體動作,這些非語言交際的行為會對我們所要表達的情緒產(chǎn)生進一步的強調(diào)作用。比如在觀看比賽的時候,在比賽緊張激烈之時,我們會吶喊,與此同時還會伴隨著握緊拳頭,跳躍等一系列的肢體語言,這些肢體語言的出現(xiàn),所傳達的內(nèi)容,更加凸顯了當時緊張的氛圍,因此這樣的非語言交際行為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強調(diào)作用。
4非語言交際行為的分類
非語言交際行為雖然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方法,我們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劃分。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只分析一種討論標準之下的劃分,根據(jù)非交際行為是否靜態(tài)我們劃分為靜態(tài)非語言交際行為和動態(tài)非語言交際行為。
4.1靜態(tài)非語言交際行為
靜態(tài)非語言交際行為,指的是通過一些靜態(tài)的東西,例如交流者自身的服飾、妝容,整體的氣質(zhì),所攜帶的一些外在的東西,所有能夠展現(xiàn)交流者自身信息的靜態(tài)物品,都可以稱之為靜態(tài)非語言交際行為。通過這些交流者自身所固有的一些東西,我們可以判斷出交流者的身份地位、甚至是學識水平、生活習慣等一些信息。通過這些外在信息的判斷,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應(yīng)該如何進一步地進行語言交流。
4.2動態(tài)非語言交際行為
動態(tài)的非語言交際行為,主要是指通過人體的一些肢體語言,手勢、面部表情等,來傳遞自己所要表達的情緒和信息。這些行為還是來自交流者自身的主觀態(tài)度,對方想要傳達的信息,決定了其會有怎樣的肢體語言。在不同的文化之間,雖然一些肢體動作所代表的含義不是全部相同的,但是就大部分的肢體動作而言,所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正是基于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通過非語言交際行為,才可以打破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阻礙[3]。
5結(jié)束語
通過本篇文章的探析,可以看出,非語言交際行為在跨文化之間的交流中占據(jù)著很重要的地位。但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認識到,非語言交際行為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在語言交際的基礎(chǔ)之上,通過一些非語言行為,對所要傳遞的信息起到補充、強調(diào)、代替等作用。非語言交際行為,作為一個重要的交流手段,其重要性不應(yīng)該被忽略,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應(yīng)該更多的關(guān)注非語言交際行為。
參考文獻:
[1]羅常培.語言與文化[J].北京:語文出版社,2015,5(21):71-73.
[2]沈熠倫.非語言行為與語言交流的討論[J].社會文化匯編,2015,5(19):278.
[3]李子怡.非語言行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J].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學報,2016(5):130-132.
作者:何牧春 單位:上饒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