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財稅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政策可以采取財政、金融、稅收、價格等多種手段,但從地方政府的角度看,最有效果的應該是財稅和稅收手段。財政手段主要是財政補貼,財政貼息和政策性貸款等,稅收手段主要是落實好稅收優惠政策,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納稅服務等。遼寧有眾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并不理想,制約了科技成果的轉移和轉化,主要表現在財政投入總和構成都不合理,帶動民間投資的效果差,成果轉化率低等,應采取提高財政投入,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效率,落實好稅收政策,強化稅收服務意識等措施。
關鍵詞:遼寧;科技成果轉化;財稅政策
(一)財政支持投入總量不足以沈陽為例,沈陽市作為東北三省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每年財政投入在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遠低于一線城市,以深圳和沈陽為例,2015年,研發實驗開發投資總額為732億元,接近沈陽市投入的5倍。除了與北上廣深差距明顯外,近年來由于遼寧省自生經濟總體下滑趨勢明顯,從投入強度來看,2014年以來,投入強度低于全國水平。2015年沈陽研究與試驗發展(RD)基金的平均投資強度為1.72%,而全國平均投入強度為2.07%。差距在擴大,這無疑加劇了發展緩慢的遼寧經濟。
(二)財政支持構成不合理科技人員作為科技成果的創造者,是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如果財政支持不能加強對科技人員的補助,提高創新人才的薪資待遇和生活質量,那么無疑會喪失大量優秀人才。而沈陽市內的財政支持更多的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支出,忽視增加科技人員的收入。以沈陽為例,在2018年最新的科學技術局部門財政撥款收支總表中,總的財政支出是22678萬元,其中科學技術支出為21833.35萬元,大約占9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與住房擔保支出之和達到693.01,僅占3.05%。我們再來看看同樣作為二線城市,同樣作為省會的南京在財政支出方面的比例。其支出預算為9,440.77萬元,其中教育經費支出為78.34萬元,比上年增長17.12%。主要原因是公積金,提租補貼政策性調整,以及聘用人員支出。而社會保障與就業類支出84.46,住房保障類支出1325.34,兩項加總起來大約占15.08%。其中住房報障類支出與去年相比增長23.82%,主要原因依舊是住房公積金,提租補貼,新職工購房補貼等政策性調賬。由此可見,南京的財政構成越來越注重人才的挽留。
(三)財政資金帶動民間資本效果不明顯以沈陽為例,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和能力不足表現為多方面。企業管理不規范,規模小,導致科技創新意識滯后。小型和微型企業沒有足夠的創新驅動發展知識只看中眼前的利益和擴張規模。另外,小微企業承擔科技成果的能力還不夠。許多公司缺乏相應的技術人員和研究經費。而且,技術產品的市場培育期比較長,影響了成本效益,導致創新的積極性低下。
(四)政產學研合作成效差,成果轉化率低以沈陽為例,從近年來沈陽專利申請量來看,2014年以來,專利申請量大幅增加。但是授權專利并沒有隨之出現大的增加,這可能是政策上的原因。但是授權專利占專利申請量的比例小是顯而易見的,這一方面說明沈陽市的企業并沒有太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另一方面,也表明沉陽市政府,教育研究所,科研院所的合作成果遠遠不夠理想,技術轉化率低。2018年1~3月沈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77家,其中授權專利493件,授權發明專利101件。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為2377件,有效發明專利平均數量僅為1.42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為847家,其中,專利授權834件,發明專利授權202件,有效發明專利4801件,平均有效發明量5.75件。相比之下,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轉化率明顯高于規模以上企業。
二、完善促進遼寧科技成果轉化財稅政策的建議
(一)挖掘更多的融資渠道,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的績效評價財政資金是有限的,如何通過財政資金使用的杠桿效應,拉動民間資本參加政產學研合作才是關鍵。首先,政府應鼓勵融資租賃公司為技術創新小微企業提供服務。金融租賃企業向本市小微企業提供服務,免征融資租賃保險費的,為融資租賃合同金額的1%。在引進科技金融政策方面,建立產學研合作投資引導基金。負責評估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成果,評估創新成果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支持和鼓勵風險投資進入生產,教育和科研合作領域,為風險投資者創造更好的法律環境。要轉變科技創業資金來源的單一來源,適當開放科技風險投資市場,制定激勵政策,引導外資和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在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的同時注重效率,優化重點領域,加大對經濟效率高的項目扶持力度。如果同一個項目獲得中央、省、市或其他財政支持,通常不會重復。要嚴格執行國家金融體系的規定,認真使用專項資金,嚴禁盜用。在整個過程中監督檢查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資金可以追回、虛報、截獲、挪用、欺騙、挪用、轉移或挪用;取消單位申請資格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促進創新創業人才流動吸引優秀人才在沈陽安居落戶首先我們要給予優秀人才足夠的尊重,自覺承擔保護他們知識產權的責任。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的人才,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在我市實施,首先,要保護勞動者的科學成就,開展科技成果所有制工作,“先行先后,后變革”。在這一點南京就很值得學習,簡直就是住宿一條龍服務。首先作為非本地應屆畢業生來南京面試即可憑有效證件,享受3~5天的免費住宿,其次可以申請1000元的面試補貼,最后如果確定在南京工作可以申請600~3000元一個月的住房補貼。沈陽作為不斷創新發展的重要城市必須落實“盛京優才英才”集中培育計劃,引進拔尖人才,高層次軍事科研人才,在創新創業中選擇自己的職業,視其獎勵補貼能力而定。技術或專利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提供1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對于在沈陽定居下來并在沈陽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他們分別在沈陽購買了6000元和1萬元購房款。
(三)擴大小微企業受益范圍引導高層次科技人才加入小微企業充分發揮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優勢。著力突破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瓶頸。形成高層次的科技人才,凝聚小微企業。對與候選人、投標、協議、合同和合作研究與開發簽訂合同的人一次性給予獎勵。鼓勵小微企業申請專利,提高小微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小微企業創新知識產權,促進專利使用,并給予適當的補貼支付維修費用。小微企業可以自由舉辦創業競賽,創業路演,企業家沙龍、講座、培訓等創業活動和服務,并給予實際支出適當補貼。支持小微企業參展,會展公司免費提供標準占位。促進各類創業創新要素的整合交流與銜接,營造全社會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基地內符合政策要求的小微企業貸款總額不超過500萬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同期50%的基準利率給予貼現利息。支持小微企業“互聯網+”創業。國家、省、市認可的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每個幫助一個實體小微企業實現網上業務的,將獲得年度網上使用費優惠部分40%的補貼。最高5000元,每個示范企業年度補貼總額不得超過80萬元。
(四)制定法規,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政產學研缺乏深層次的合作不是沈陽市獨有的特點,而是全國普遍性呈現的。一方面是因為政產學研的合作缺乏法律保護,參與各方都害怕承擔風險,在資金的投入和使用上有爭議,契約精神沒有得到良好的貫徹。另一方面,技術創新平臺遠不能滿足技術創新的需求。為了改善現狀,我們可以仿效日本在這方面的例子,制定有助于政府、產業、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合作的法律法規,并確保產業,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順利進行,生產,教育和科研合作的法律尚不完善。
參考文獻:
[1]紀宏奎,趙輝.企業研發費用不得加計扣除的十二種情形[J].注冊稅務師,2017(07).
[2]趙弘,李依濃.科技奧運:我國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典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02).
[3]陳昭鋒.論國外科技投入社會化的全球模式[J].中國科技論壇,2015(04).
作者:李忠華 王敬然 單位:沈陽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