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大學生婚戀價值取向的代際傳遞范文

大學生婚戀價值取向的代際傳遞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婚戀價值取向的代際傳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婚戀價值取向的代際傳遞

婚戀價值取向是個體在婚姻和戀愛問題上的基本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價值取向就是行為傾向,家庭情境中的種種矛盾沖突,往往就是一種價值取向的矛盾沖突。從這個角度來說,價值取向是影響婚姻關系的深層原因。正因為如此,學界對婚戀價值取向的關注始終熱度不減,但人們對于婚戀價值取向是如何形成的,還是知之甚少。White指出,原生家庭是個體有關家庭價值取向形成的源頭。這樣的觀點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如家庭成員往往具有相似的價值觀,父母關于家庭生活的一些看法,可以預測子女的相關態度,無論是內隱的,還是外顯的,這種現象被稱之為“代際傳遞”(intergenerationaltransmission),即父母的能力、觀念、行為、社會地位等傳遞給子女的現象。婚戀價值取向是否存在代際傳遞效應也得到了許多研究者的關注。有研究顯示,父母在性別角色、結婚時間、生育、離婚等方面的態度對子女的相關態度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Kapi-nus與Pellerin考察了宗教信仰與離婚態度的代際傳遞性,不但證明了親代與子代在宗教信仰與離婚態度上的相似性,還探討了這兩個變量代際傳遞的通徑。Moen等的研究發現,母親對性別角色的態度與30年后女兒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經歷有密切關聯。Sieben與Verbakel的研究表明,子女離婚與父母是否離婚有關。此外,研究發現,婚姻沖突類型、溝通模式都顯現出一定程度的代際傳遞效應。可以說,與家庭相關的一些態度與行為模式的代際傳遞效應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驗證。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發現,父母在代際傳遞中的作用并不總是一致的,對不同性別的子女,代際傳遞的效果也不同。Roest等對家庭中的價值觀傳遞現象進行了研究,以“盡責工作”和“享樂主義”兩種價值觀作為結果變量,結果發現,在“盡責工作”的價值取向上,父子間價值觀的傳遞效應更穩定,并未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而這樣的現象在母子之間并未出現,而“享樂主義”的價值取向似乎并不存在代際傳遞效應。相似的結果也出現在O'Bryan等的研究中,代際傳遞效應的性別差異以及父母作用的大小,似乎與何種態度或價值取向有關。Lundberg等對父母教養方式的代際傳遞進行了研究,發現父親的情感溫暖式的養育方式顯示出更強的傳遞效應,而母親的教養方式,尤其是消極教養方式則幾乎不存在代際間的傳遞。正如Gniewosz與Noack在其研究所言,在有關價值取向傳遞的研究中,研究結論并不統一,既有研究顯示母親的作用要大于父親,相反的結論也有不少研究支持,同樣的,代際傳遞性別差異的研究結果也不一致。而對于婚戀價值取向領域,尚無此方面的研究結論。從國外婚戀方面的研究現狀來看,縱然國外研究對有關家庭價值取向的代際傳遞做了不少探索,但多數研究是針對某種具體態度和看法的考察,如對結婚時間、離婚、婚姻重要性、生育、女性在家庭中的性別角色等觀念代際傳遞性進行分析,對婚戀價值取向并未形成綜合的、整體的考察。結合國內研究來看,則側重于婚戀價值取向內容和結構的分析,而對代際傳遞的研究不多,僅有少數的研究考慮到家庭因素對婚戀價值取向的影響,對父母婚姻關系知覺、家庭結構等因素對婚戀價值取向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黃麗麗以初中生及其父母為研究對象,探索了價值觀的代際傳遞內容及機制,但并未涉及婚戀價值取向。基于此,本研究以家庭為單位,同時調查大學生及其父母的婚戀價值取向,對大學生及其父母婚戀價值取向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索。研究主要著力于兩個問題的探討:第一,婚戀價值取向是否具有代際傳遞效應?第二,父母在婚戀價值取向的傳遞中是否起到不同的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家庭為取樣單位,每個家庭中的大學生及其父親、母親同時參與研究。選取9所大學的在校大學生,放假前發放測驗1000組(一個家庭統稱為一組測驗),由大學生帶回家讓其父母完成填寫,填好后在開學一周內統一收回。回收測驗910組,剔除在全組測驗上大量缺失的家庭,剩余有效樣本712組。其中,父親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47±4)歲;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85人,初中289人,高中/中專166人,大專65人,本科57人,碩博3人,缺失47人。母親年齡36~65歲,平均年齡(45±3)歲;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171人,初中260人,高中/中專140人,大專52人,本科42人,碩博1人,缺失46人。大學生年齡18~25歲,平均年齡(20±1)歲;男生182人,女生480人,缺失50人;大一學生339人,大二學生89人,大三學生211,大四學生18人,缺失55人。

1.2工具婚姻健康測驗(MaritalHealthTest,MHT)[24]:該測驗是以卡片排列技術為基礎的投射測驗,用于單個被試時,可以得到個體的婚戀價值取向信息;用于成對夫妻時,通過增加猜測配偶回答的題項,還可以得到大量有關家庭婚姻中互動模式的信息。測驗包含經濟、愛情、家政、性格、婚姻、需要6個維度,每個維度均由14~18個相關的價值取向條目構成,要求被試按自己所考慮的重要性,將每個條目排隊。如,經濟維度考察個體認為“一個家庭將錢花在哪些方面更值得?”通過個體在諸如教育孩子、贍養孝敬雙方父母、學習與研究等16個條目的排序,應用模糊數學計算出一個海明距離,計算出個體在該維度上的得分。同樣,根據父、母、子女在其他5個維度的排列,編寫計算機程序計算各種排列的海明距離,計算出父、母、子女在每個維度上的得分。根據個體在6個維度上的得分計算出其婚戀價值取向的總分。

1.3統計方法首先,使用SSPS19.0對大學生及其父、母的婚戀價值取向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與相關分析。其次,使用AMOS17.0對父、母親婚戀價值取向與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的關系進行探索:考慮父親與母親單獨作用時,進行潛變量通徑分析、子女性別的多群組分析、混合通徑分析;考慮父母綜合作用時,進行潛變量通徑分析。最后,使用AMOS17.0對父、母婚戀價值取向與子女6個維度的價值取向分別做了混合通徑分析。

2結果

2.1大學生及其父母婚戀價值取向的相關分析父、母婚戀價值取向總分與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總分均呈正相關。

2.2父、母親婚戀價值取向與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的通徑分析通過同時對父、母、子女的婚戀取向進行測量,分析父母婚戀價值取向對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的預測作用。首先考察父母婚戀取向對子女婚戀取向的單獨作用,并分析父親與母親對子和女的作用是否存在不同。分別對父、母婚戀取向與子女婚戀取向進行通徑分析,結果顯示(表2),4個模型擬合良好,父、母的婚戀取向對子女婚戀取向均有預測作用,與母親相比,父親婚戀價值取向對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的預測作用更強。進一步分析子女的性別是否調節著父母的預測作用,結果發現,父母對子與女的作用大小均不存在顯著差異(△χ2值=0.08、0.09,△df=1,均P>0.05)。考察父親與母親分別對子女婚戀價值取向各維度的作用大小,結果顯示(表3、4),在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的各維度上,仍然顯示出父親作用大于母親的現象。此外,父親對子女家政、性格取向的預測較強,母親對子女家政取向的預測較強。

2.3父母婚戀價值取向對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的綜合分析基于家庭系統理論的觀點[25],進一步考察雙親與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的關系。根據父與母婚戀價值取向關系的不同假設,建構模型1(M1,圖1)與模型2(M2,圖2)。比較兩個模型(表5)發現,模型2擬合的更好,也更符合基于家庭系統觀點的理論假設,因此本研究接受模型2,即父母婚戀價值取向存在共變關系,而后通過父親的婚戀價值取向作用于子女。結合圖1、2可以看出,父親婚戀價值取向對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的作用更強,當設定父母相關時,母親對子女的預測作用不再顯著,提示在家庭中,母親婚戀取向對子女的作用是通過父親實現的。進一步對子女婚戀價值取向6個維度的代際傳遞效應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表6),在6個價值取向中,父母對子女的傳遞效應大小不一。其中,父母婚戀價值取向對子女性格和家政取向的預測最強。

3討論

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深遠的,父母的多種特征可以傳遞給子女[26-27]。本研究對親代與子代婚戀價值取向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婚戀價值取向與其父母的婚戀價值取向密切相關。由此,婚戀價值取向的代際傳遞效應得到了檢驗。這一結果又一次證明了原生家庭對個體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個體心理發展的最初場所,自社會學家Cooley首次提出了原級群體(primarygroup)的概念,并注意到父母等原級群體在個體心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來,眾多學者都將原生家庭視為影響個體心理特征的最重要因素,如,Bowen的多代傳承理論(multigenerationaltransmission)強調了原生家庭對個體的長遠影響,并指出,家庭的情感過程是多代傳承的,包括會將態度、價值觀、信念傳遞給下一代。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則認為,個體會在觀察模仿中逐漸形成自身的態度體系與行為模式,而父母,則是個體最直接的學習對象。因此不難理解,大學生的婚戀價值取向為何與父母婚戀價值取向有密切關聯。那么,父母的何種價值取向最易傳遞給子女?本研究對子女在經濟、愛情、家政、性格、婚姻、需要這6個方面的價值取向代際傳遞效應的大小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無論從父母的單獨作用模型來看,還是從父母的綜合作用模型來看,父母對子女家政取向與性格取向的傳遞均較強。家政取向涉及個體對家庭分工、性別角色等多種具體家庭事務的價值判斷,而性格取向是個體認為在家庭中何種人格特質更為重要的反映。仔細思考不難發現,這兩項是子女在家庭中最容易感受到的。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怎樣的人,父母喜歡怎樣的人,家庭如何運行的,父母是如何分工的,具體的家庭事務是怎樣處理的,這些都是子女最易觀察和感受到的。在這些點滴的生活細節中,子女逐漸構建了相關問題的基本價值取向。這說明,在婚戀問題上,父母的榜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與“言傳”相比,父母“身教”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視。本研究的另一個研究結論是:在婚戀價值取向的代際傳遞中,父親的作用大于母親,母親的作用通過父親實現。無論從父母的單獨作用模型來看,還是從父母的綜合作用模型來看,父親的作用要明顯強于母親。與前期研究一致,這個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父親在家中,尤其是對子女的重要作用。

這似乎與人們的常識不符———母親在個體的發展中應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然而,多項研究表明,在與家庭婚姻有關的命題上,父親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這可能與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職能有關。在傳統家庭中,父親往往被認為是“養家糊口”的人,是家庭的經濟支撐,這樣的職能將父親在家中的地位定位為權威者或者規則制定者,常常負責規范子女的行為以及教導子女形成適當的價值觀,使子女形成判斷好與壞、對與錯的標準。Knibie-hler在研究中指出,在早期的歐美國家,父親主要被視為是道德和精神上的導師,引導子女構建合理的價值觀。而中國《三字經》中“子不教,父之過”的思想也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父親權威者角色的肯定。在中國“嚴父慈母”的文化背景下,父親的權威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彰顯。正是這種由角色塑造的權威性,使得子女產生了更多的對父親的認同感,并在此基礎上逐漸構建自身的價值體系。值得指出的是,在家庭中,父親的權威性通常需要母親來維持,母親越是支持、贊同父親,父親的權威性就越得到凸顯。在本研究中,母親與父親婚戀價值取向呈正相關,這種相關性有助于維護父親的權威感,而且子女不用擔心因認同父親而受到母親的責難,母親正是通過這樣的支持,增強了父親對子女婚戀價值取向的傳遞作用。此外,本研究還檢驗了婚戀價值取向代際傳遞中是否存在“同性別模式”。有研究發現,在某些變量上,父子、母女之間的傳遞要強于父女、母子之間的傳遞,而在另外一些變量上,卻并未顯現出這樣的現象。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婚戀價值取向的代際傳遞并不遵從“同性別模式”,相比較父女傳遞與母子傳遞,父子傳遞與母女傳遞并未顯現出更強的傳遞效應。這表明,在婚戀價值取向上,父母對子女的作用是一致的,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對父親產生更多的認同。由于在本研究中只選取了大學生及其父母為研究對象,樣本的特殊性可能會帶來結果的偏差,因此看待這一結果時應慎重,婚戀價值取向代際傳遞的“同性別模式”是否存在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驗證。

4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學生樣本性別比例、年級比例不均衡,這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因此本研究結果的解釋需慎重,在后續研究中,應克服這些不足對本研究結果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另外,由于研究樣本的代表性所限,本研究的結論是否能推廣至其他人群中,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驗證。例如,在其他未婚青年群體乃至已婚人群中,其婚戀價值取向受到父母的何種影響,值得進一步分析。再者,本研究以投射測驗的形式測評婚戀價值取向,盡管已經做了大量的標準化工作,但仍存在一定的風險,后續研究中可以與其他測評工具聯合使用,為測評提供更多的效度證據。

作者:童輝杰 趙郝銳 單位:南京工業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一道本| 丰满人体bbw| 波多野结衣护士系列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 se94se欧美综合色|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污软件app下载| 办公室啪啪激烈高潮动态图| 足本玉蒲团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第一页| 2022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热麻豆|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三级国产三级在线|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高清|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男女一级免费视频| 制服丝袜日韩欧美| 老阿姨哔哩哔哩b站肉片茄子芒果| 国产夫妻在线观看|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99精品中文字幕|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插| 三级小说第一页|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午夜| 日韩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五月亭亭免费高清在线|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狠狠干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噜噜噜噜噜在线观看视频|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bt在线电影| 韩国日本好看电影免费看|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