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球語境下漢語文化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漢語文化熱產生的原因,漢語文化在全球語境下的興衰存亡,取決于漢語文化的傳人對于漢語文化的態度。社會用字不規范的現象勢必給漢語文化普及造成不良的影響。作為漢語文化的傳人,要充分挖掘漢字本身的文化內涵,規范漢字的使用。
[關鍵詞]漢語漢語文化漢字表意特征
在今年“兩會”外交部長答記者問以及溫總理與記者見面會上,很多外國記者用漢語向楊外長和溫總理提問,看后讓人倍感自豪。隨著今天中國的發展,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越來越廣,中華民族的文化又重新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世界范圍內正掀起了學習漢語文化的熱潮。據報道,現在有100多個國家的兩千余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漢語進入美英日韓等國的中小學課堂,中國在海外開設孔子學院達幾百所。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了奧運會,使世界各地的朋友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漢文化。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遺產之豐厚舉世公認。可以說,中國經濟的良性發展是漢語文化熱最重要的催化劑。作為中國人,我們對此感到欣慰和自豪,但與此同時又令人憂慮,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國人的語言文字水平卻日趨下降。我們正在漸漸忽視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漸漸忘卻自己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文化傳統的民族。
漢語文化熱源于漢文化所散發出的獨特魅力。作為漢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字是具有表意特征的一種文字,在漫長的歷史中不但沒有滅亡,而且還在不斷發展,這充分說明漢字本身的生命力。正由于其嚴密的表意性,漢字、漢語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獨特的漢字賦予了漢語豐富的文化內涵,載負了中華民族光輝的文化,記錄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因此,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漢語文化在全球語境下的興衰存亡,取決于漢語文化的傳人對于漢語文化的態度。作為漢語文化的傳人,我們應當將其發揚光大,而不應以謬誤人。
如今社會上漢字使用情況令人堪憂,直接體現是大街小巷的用字五花八門,包括招牌、廣告、招貼、布告、報章等,使用不規范現象比比皆是。人們又不可避免的要與之接觸,這勢必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社會用字不規范現象歸納起來大致有四:一是使用自己的簡體字(包括已經廢止的二簡字),比如,很多店鋪的招牌使用中,“打汽(氣)”、“仃(停)車場”、“花藍(籃)”、“付(副)食店”、“另(零)售”、“歺(餐)廳”等等。二是濫用繁體字(包括已淘汰的異體字),可能有些人以為使用繁體字,表示自己有“文化”,將“美容美發”寫成“美容美發”,殊不知“發”字由兩個字簡化而來:一是“發展”的“發”,一是“頭(頭)髮”的“髮”。若執意要用繁體字,那應是“美容美髮”。三是使用錯別字,諸如“神州(舟)六號”、“尋物啟示(事)”、“夜霄(宵)”、“打蠟(臘)”、“家具(俱)”、“渡(度)假村”、“侯(候)車室”、“房屋折(拆)遷”、“季末清侖(倉)”、“震撼(憾)價”。四是亂改亂造成語,近年來一些商家為追求廣告效應,玩起了文字游戲,給一些成語改頭換面,如某服飾的廣告語“衣衣不舍”、某化妝品的廣告語“痣在必得”、某蚊香產品的廣告語“默默無蚊”等等,這些所謂的廣告創意,實質上是改變了成語的本意,說重了是對漢文化的褻瀆。城市街頭用字是社會用字的一個主要方面,是一個國家整體文明程度、文化素質、精神風貌的重要表現窗口。對不規范使用漢字現象我們決不能視而不見,因為這與我們這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極不相稱。尤其是現代社會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給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社會用字沒有統一的標準,任人亂寫濫用,不僅破壞了漢字本身的交際功能,而且勢必給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教育普及和文化繁榮造成很大的損失和障礙。今年5月即將在上海舉行世博會,屆時全世界的目光又將再次聚焦中國,為營造良好的世博環境,全社會都應該立刻行動起來規范漢字使用,糾正街頭不規范使用漢字現象。
美國著名學者杜維明在題為“人文精神與全球倫理”的演講中說:“當代人類社會既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本土化意識越來越強烈的時代。”這就是說,科學技術、貿易往來、金融資本等等是可以一體化的,但是文化是不能一體化的,它必須也只能是千姿百態,各不相同的。所以,保存并發展漢語文化,讓漢語文化之樹永遠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青春長在,這就是今天漢語文化的傳人所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香港已故著名的愛國人士、語言文字學家安子介先生生前曾預言:“21世紀將是漢字發揮威力的時代!”、“人類總有一天都要學習漢字!”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圍內正興起一股強勁的學習漢語文化的熱潮,安先生的預言已經變成了現實。面對此情此景,作為漢語文化的傳人我們更應該認真學習漢民族語言,掌握漢民族的精神,傳播漢民族文化。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希亮先生曾說:漢語熱的同時我們面臨著更多的問題。我們決不可驕傲和自滿,更不能不思進取。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民族的根,是自主創新的不竭源泉。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科技相對落后,在我們的面前仍會有許多嚴峻的挑戰。因此,我們仍然需要更加謙虛謹慎,需要繼續奮發圖強,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爭取在各個方面都有更大的發展,才能使漢語熱持久。
漢字是依形、音、義三者的關聯而形成的文字系統。由于漢字的表意特點,漢字和漢語文化是緊密相連的,通過觀察漢字形體結構便可以直接捕捉到豐富的文化信息。對此,我們可以從漢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字入手,仔細觀察漢字的構形,充分挖掘漢字本身的文化內涵,展示漢字所獨有的文化和審美的魅力,這樣比較有利于把握漢語文化豐富的內涵,從而規范使用漢字。
優秀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中華民族作為和平友善的民族,在當今“和平、民主與發展”的世界主題下,希望世界各國人民來了解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所包含的知識和智慧為全人類所共享,這樣才能使漢語文化熱真正持久。
參考文獻:
[1]程然.漢語文化與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王寧.漢字學概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戴汝潛,郝家杰.識字教學改革一覽[J].人民教育,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