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工藝美術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政府日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工藝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機,但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嚴重困難。職業院校如何培養工藝美術高級技能人才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尤為緊迫。文章通過分析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和問題,以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為例,簡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在工藝美術專業的具體實施措施,為培養更多符合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求的工藝美術專業技能型人才提供借鑒。
【關鍵詞】工藝美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就業模式
近年來,隨著“工匠精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十分重視并大力提倡“傳統文化回歸”,這給工藝美術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發展歷史悠久,特別是以景泰藍、雕漆、宮毯等八項傳統工藝為代表的“燕京八絕”,獨具宮廷風格和首都地域特色,為新時代工藝美術行業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和物質基礎。這一時代背景為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發展開創了新的機遇,但與此同時,工藝美術行業出現了高級技能人才結構斷層、供應不足的嚴峻問題。培養更多符合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是工藝美術院校的主要任務。
一、中等職業院校工藝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在工藝美術行業,中等職業院校的工藝美術教育每年為各大企業、工廠培養了大量一線從業人員,隨著行業的發展,以往的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模式出現了以下主要問題:一是工藝美術人才培養模式與當今企業實際生產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離。二是院校辦學條件不夠完備,教室和實訓室面積不足,實訓設備較為陳舊。三是教研師資不足,既懂理論又具備實操技能的“雙師型”教師較少。四是缺少針對工藝美術專業中職教育行之有效的教材、課程資源和評價考核機制。五是由于以上前期投入不足導致每年培養的大量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被迫轉行的無奈局面,由此影響到下一年招生,進而產生惡性循環等一系列問題。根據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學校在工藝美術專業建設中需要借助企業力量,進行企業用工需求調研,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招生人數、培養計劃、實施方案、考核體系等具體細節,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
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在工藝美術專業的實施措施
(一)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產學研一體化的實現途徑之一,是連接教學與生產、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訓、學習與就業的紐帶。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與玉器廠、文乾剛大師工作室、金漆鑲嵌有限責任公司等優質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章程,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原則,開展與公司在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建設、頂崗實習、考核評價及就業等方面的合作[1]。
(二)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室為彌補學校實訓場地不足,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由企業提供場地,學校提供資金和設備,相繼在多個企業建立工藝美術校外實訓室和大師工作室。現已升級改造完成多個工藝美術校內實訓室建設、實訓設備更新換代,提高了教學質量,并于2018年開始建設校外曹妃甸工藝美術實訓基地和大師工作室。實訓室的設備與材料購置均按照企業生產、技術操作標準定制與采購,保障學生長期、穩定地在學校內實訓室和學校外實訓基地專業學習、頂崗實習等環節的順利進行。
(三)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需要建立在企業需求的基礎上,要了解企業現狀、熟悉企業運營、掌握技藝要求和熟悉企業文化等。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工藝美術教研組的教師通過調研了解企業需求,并邀請行業頂級大師和技術管理人員來校研討,針對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及新時代對當今學生的要求,制定更加具體而實際的人才培養方案。
(四)以賽促學,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為激發學生在傳承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拓展,學校鼓勵學生參加技能比賽和相關展覽。先后兩次組織學生參加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的“燕京八絕”比賽,由企業大師和專業教師共同指導,獲得獎項的學生可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獎證書、獎牌等獎勵。在2018年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的珠寶加工項目中,學生王紅燕在袁長君大師及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通過層層選拔作為北京市代表,參加本屆大賽國家級選拔賽。這種以賽促學的方式,不僅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擴大了大師的影響力,而且弘揚了企業文化并提高了學校知名度,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五)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在專業教師培訓方面,不僅要對教師進行理論科研能力培訓,還要進行企業輪崗培訓。企業輪崗培訓方式不僅使教師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項目中,提高了自身實踐能力,還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優勢解決企業創新研發不足等難題。2018年,青年教師費博對接金漆鑲嵌有限責任公司時,了解到公司急需研發創新產品,在企業大師的幫助下,設計了一組葫蘆胎漆藝首飾,不僅啟發了企業針對小件產品的設計思路,而且所設計制作的產品獲得了“工美杯”北京市傳統工藝美術大賽銀獎,對教師個人能力提升也有很大促進作用。在實訓課程中,安排企業工藝美術大師和專業教師共同授課,形成設計與技術、傳統與創新、理論與實操的優勢互補,不僅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對教師和大師能力的提高都有促進作用。
(六)教材及課程研發做好學生與企業共同需求的分析,是校企合作課程研發的首要環節。自學校實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以來,工藝美術專業教師與企業大師及專家合作,共同制定了工藝美術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實施性教學計劃;完成了《金屬裝飾鍛鏨工藝》《金屬擺件工藝花絲鑲嵌》《玉雕技藝》等校本教材的撰寫及雕漆工藝微課教學資源的開發;研究制定了工藝美術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完成玉雕設計與制作、首飾設計與制作等8個專項培訓工作包。
(七)“暑期實習+頂崗實習+就業招聘”三位一體就業模式學校采取產學融合一體化教學模式,即企業生產和學校教學融合發展、相互促進。工藝美術專業學生通過兩年專業基礎學習,第三年就進入模擬企業項目的學習中。通過企業大師和專業教師共同評定和考核,合格學生暑假即可入廠實習,參與真實的產品設計和制作。通過暑期實習和頂崗實習考核合格的學生,即可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享有企業正式員工待遇及福利。這種模式對學校、企業、學生都很有利:學校課程設置更為合理,教學成果更加突出,就業率得到顯著提升;企業極大緩解了人才短缺,提高人才隊伍后備力量;學生更快掌握主要技能且具備參與實際項目能力,更快進入工作狀態、適應新環境。
(八)開展員工培訓,服務企業發展為充分發揮學校作為工藝美術企業員工培訓基地的作用,學校先后根據公司要求選派優秀教師進行職業技能、產品研發、設計創新等不同類型的培訓。多次舉辦工藝美術相關知識專題講座與能力培訓,共同完成了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員工培訓2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和技能,為企業的長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教學成果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完善,學校通過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工藝美術行業人才需求問題。學校每年為工藝美術行業培養人才共計500人左右,對校外企業員工培訓每年至少20次。目前,金漆鑲嵌第一批畢業生已經入廠工作,企業根據學生個人特點和能力考查分配崗位,部分表現優秀的學生拜師進入大師工作室,參與產品制作與研發。如《春秋之韻平金開黑漆屏風》是學校優秀畢業生在工作中制作的,獲得了“工美杯”北京市傳統工藝美術大賽銀獎,不僅給公司帶來了榮譽,也是對個人學習與工作的一次精彩匯報。在近幾年的工藝美術國家級大師評比中,與學校合作的幾位企業大師都取得了較高的榮譽,金漆鑲嵌萬紫大師、花絲鑲嵌趙春明大師、雕漆李志剛大師被評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此外,學校取得了技師學院的辦學資質,并成功申報成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師學院。學校青年教師得到充分鍛煉,獲得諸如貴金屬首飾和寶玉石檢驗員技師資格、世界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教練、青年骨干教師等榮譽與證書。雕漆和花絲鑲嵌畢業生進入大師工作室,直接參與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國禮制作項目中,由雕漆李志剛大師、花絲鑲嵌袁長君大師聯合指導,學生從設計、繪圖到制胎、髹漆、雕刻、掐絲、鏨刻、拋光、打磨等工序全程深入參與,協助大師出色完成《絲路綻放》(圖1)、《和合之美捧盒套裝》(圖2)國禮的設計與制作。
結語
通過以上具體措施的研究和執行,學校初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有效機制,在今后將不斷深化校企合作,這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學生多方面的努力。政府要健立健全法律法規,為校企合作奠定法律基礎;校方要多借鑒國外先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改和教研,優化師資隊伍,不斷完善實訓場地和設備建設;企業要轉變傳統觀念,積極與學校建立平等互惠合作,提高人才團隊培養質量和儲備數量;學生要理論聯系實際,在學習中多思考多動手,提高文化素養和技術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牛曉靜,郝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較研究[J].問題探討,2011(2):15-17.
作者:費博 王凱飆 單位:北京市工藝美術高級技工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