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工藝美術領域三維成型技術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三維成型技術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通過累積或減少連續的材料層創造出產品的快速成型技術。新技術背景下傳統工藝美術開始嘗試借助新興科技擺脫手工藝的桎梏,向一個全新的方向發展。本文著分析了三維成型技術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影響,展望未來,希望能夠引起研究者對傳統工藝美術在新時期發展方向的思考。
【關鍵詞】三維成型技術;工藝美術;3D打印
一、三維成型技術與傳統工藝美術
1、關于三維成型技術三維成型技術包括了3D打印,3D雕刻等技術等在內的一系列新興生產技術,其特征是將模型數據輸入打印機或雕刻機,由機器控制鉆頭、激光或噴嘴沿指定路徑逐層增加或減少材料最終完成形體的構建。具有低成本、個性化、快速化的特點,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三維成型技術應用廣度和深度也越來越大,將對傳統的工藝流程、生產線、工廠模式、產業鏈組合產生深刻影響。2、三維成型技術的局限性新技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就目前應用而言仍有不少局限性。就其技術層面而言,三維成型技術本身生產機制注定在打印件上留下或粗或細的橫條紋,是無可避免的工業缺陷,往往需要通過后續的加工方可得到理想的表面效果。這種問題導致一些3d打印成型的部件在z軸方向上強度較弱,容易發生斷裂。材料可選擇性低,種類少也是三維成型技術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大困境。市面上常見的3D打印材料除了高分子材料、金屬、黏土之外極少,常見的木材、石材等很多材料并不能通過增材制造的方式來完成構建,只能通過3D雕刻來完成。此外,從生產層面來講,三維成型技術并不具備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其批量生產的效率遠低于模具生產,適合主打小批量或個性化產品的公司。3、科學與藝術的關系科學與藝術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兩種有效方式,它們各具特點、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和基石。從藝術語言層面看,科技為藝術創作提供新的媒介和載體,以全新的表現形式和作品形態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從受眾層面看,一方面科技讓大眾欣賞藝術有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科技也讓藝術大眾化。科技給藝術傳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藝術已不再是少數人把玩品鑒的奢侈品。隨著印刷技術、3D打印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通過閱讀畫冊、欣賞精準的復制品來感受藝術。科學與藝術的交融,會讓人類認知的世界更清晰,更美好。
二、三維成型技術在工藝美術領域的應用現狀
三維成型技術與工藝美術的結合,能夠突破傳統成型工藝諸多方面的限制,實現快速成型。隨著計算機軟件技術和先進生產工具的發展,長期以來沿用的生產工藝取得突破性發展,三維成型技術的到來極大解放了工藝美術中造型的限制,可利用電腦軟件輕松創造出各種任意復雜的形體,并通過打印機或雕刻技術最終實現創作者的想法,其在金工、漆藝、雕刻等領域的個性化設計中都有成熟的應用案例:將灰度圖轉化為高度數據輸出給雕刻機可輕松雕刻出精細而復雜的浮雕圖案,這一應用已常見于雕刻行業中;將圓雕類模型經過掃描轉化為三維模型數據,進行等比例放大或縮小或二次創作,再經過機器生產出實物也是如今三維成型技術的一大常見用途;漆藝中將電腦設計的三維模型通過打印作為胎體則極大較減少了前期工作量,可快速設計并得到新奇多樣的造型;甚至可以將設計好的模型直接通過金屬材料打印,其本身就是一件工藝美術品。通過三維數字化造型技術在工藝美術創作中的應用,使工藝美術創作更加自由、成型更加快捷,賦予作品非常高的科技、藝術和文化價值。
三、三維成型技術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影響
三維成型技術的快速發展無疑為傳統工藝美術領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其強大的造型設計空間及生產效率對于從事工藝美術行業的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創作利器。三維成型技術能夠快速而又準確地實現想法,節約材料、人力、時間等資源。同時也降低了設計門檻,由于三維成型特殊的制造方式,使得工藝產品的制造不再局限于傳統工藝,也就是說,普通人只要擁有一臺3D打印機,就可以實現自己的設計。由此今天的工藝美術的設計也將會融入更多交叉學科的元素,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面貌。此外,新時期新的生產工藝也促成了新的審美風向,三維成型時代人們將不再為一些追求鬼斧神工的手工藝所折服,今天的工藝美術領域一直有一股炫技的潮流:追求極致的手頭技術而忽略作品的藝術性和內涵。而三維成型技術可實現的工藝難度將遠超這些手工藝。技術層面的突破或將蓋過工藝美術行業中的歪風,迫使這些工藝美術的發展回歸到藝術的本質上來。但我們也必須要認識到三維成型技術的迅速膨脹必將壓縮傳統手工藝的發展空間。在新技術背景下的工藝美術創作中,不再對創作者的手工技藝提出嚴苛的要求,卻要求藝術家精通電腦軟件和三維成型設備:雕刻機、打印機、掃描儀等。三維成型工藝產品將被烙上計算機設計和機器生產的印記,工藝品不免會被賦予新的審美特征,這種審美特征的重要特點就是手藝性的喪失。再者,隨著工藝美術資料的數據化,版權的維護將提高難度。
四、新時期工藝美術審美與再發展
目前3D打印機已經能實現較高精度的制造,而且比使用鑄造、沖壓、蝕刻等傳統方法能更快速的創建原型,特別是傳統方法難以制作的特殊結構模型,3D打印技術早在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出現,但由于價格昂貴技術不成熟,早期并沒有得到推廣普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該技術更加成熟、精確、且價格有所降低,用于打印的材料涵蓋石料、金屬及目前占主流地位的高分子材料,甚至面粉蛋白粉等食品原料。預計幾年后家用型的3D打印機會降價到一百美元以內,在消費電子、航空和汽車制造等行業3D打印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和較高效率生產小批量的定制部件,完成復雜而精細的造型,在醫療領域,3D打印被用于制作人體器官的替換材料。在建筑領域,意大利發明家發明了一臺可以由沙子直接打印立體建筑的巨型3D打印機,此外,全球第一家3D打印照相館也已于2013年年初在日本開業。精密化、智能化、通用化以及便捷化是3D打印未來發展趨勢。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的科研機構也已經開始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3D打印機。研制出了多種類型的3D打印裝備和材料。隨著打印機制的快速發展與硬件性能的提升,3D打印工藝品進入普通家庭的那一天相信很快就會到來。伴隨著更多的工藝美術愛好者的加入,更多的作品也隨之涌入市場,更多的機遇與挑戰也會迎面而來。但無論形式上如何改變,創作中對藝術素養的要求永遠不會改變。我們在高度贊揚三維成型技術的同時,不可以丟失傳統手工藝的精髓,現代科學與傳統藝術結合之后,也需要一定時間找尋平衡,兼顧藝術與科學,合理利用科技成果,通過機器轉譯當下人們對于生活的思考與感悟,呈現于作品中。傳統工藝美術的創作中需要創作者深入地探求手工藝的所帶來的偶然性、唯一性與不可替代性,而三維工藝美術創作者則需要學習電腦三維軟件以及相關機器設備的使用,尋找新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而新技術背景下,如何通過軟件與機器的轉化再準確傳達創作者的思想,在作品的科技外衣下如何使人文氣息溫存于物是新時期的創作者所要思考的問題。相反,不經藝術的轉化,直接借助新技術生產、依賴和濫用科技技術則是不可取的。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如何更好地結合,需要我們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逐步體會和感悟。
參考文獻:
[1]高連飛.從3D打印應用角度做陶瓷藝術發展趨勢的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9.
[2]黃德荃.3D打印技術與當代工藝美術[J].裝飾,2015,(261):33-35.
作者:施小蝶 王思卿 葉慧文 單位: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