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與日本的古代文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白氏文集》與《源氏》物語
平安朝設立了《白氏文集》的講座,而講座的參與者就是日本數代的天皇。而在同一時期,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幾部文學作品誕生了,這就是《枕草子》與《源氏物語》,代表了白詩的影響達到了巔峰。日本文壇廣為流傳《白氏文集》的原因如下:一是白氏詩文字通俗,詞匯豐富,體順而律,含義豐富;二是白詩反映了各階層的生活,尤其是日本所謂的“庶民”生活,追求一種生活的美和滄桑、辛酸;三是白詩追求與自然的融合,對季節的變化尤為細膩和感傷。最后是因為作品貫穿了佛教與道教的思想,非常容易被日本文化接受。
當然,從以上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日本人對于白氏諷刺詩的“兼濟之治”的攝取并不是那么積極,而是更多關注其閑適詩的“獨善之心”。日本文學吸收和消化白居易的詩文,是根據自己的審美價值取向,是有選擇與揚棄的。
白詩不僅對日本古代文學,而且對日本古代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日本文化中的獨善其身的“物哀”,整個日本骨頭里滲透出來的憂傷和凄涼之風,就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的“成果”。
二、宋學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古代教育以儒學等中國文化作為基準,利用從中國輸入的經學、史學、律學、天文學等各類書籍作為教科書進行國訓教育,受教育對象是貴族。而當宋學由于特殊原因登上日本文化歷史的舞臺后,受教育的范圍反而擴大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宋學占據了儒學的主流,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統治階層從當時政治革新的需要出發,采用宋學作為指導性的意識形態。二是當時的留宋僧人既修煉禪法又熱心宋學,他們回來時帶了大量的宋學著作,有利于宋學的傳播與研究。三是宋學吸收了禪宗的認識論與修養法,與禪宗有著非常大的聯系,即所謂“宋儒之學,其入門皆由于禪”。當時日本的上層社會都流行著這樣的說法,就是從宋學入手,然后參禪。
由于以上的原因,宋學的發展就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因此,此前以公家社會為中心的舊儒學,到了室町時代中期,被以宋學為主體的新儒學所替代。儒學的發展中心也轉移到禪僧社會。宋學與當時流行的、以禪宗為主體的新佛教的融合,推動以宋學為主體的新儒學在日本的傳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三、結語
中國文化對日本古代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們可以說,日本古代文化的發展史就是中日古代文化的交流史。中國文化在日本的傳播是從上到下的,中國文化的普及就這樣貫穿了日本的各個階層。時至今日,我們還可以深深感覺到,經濟高度發達的日本,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小城鎮狹窄的街道,都是那么干凈、漂亮。但是身在其中,總能感覺到有一種淡淡的哀愁縈繞著這個國家。或許是日本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得太細致了,無法統觀全局,最后就只能著眼于文化的細節,包括對命運無常的喟嘆和對四季流逝的感悟等等;日本把中國文化中“人性”的部分發揮到了極致,但也因此給自己平添了許多哀愁。
作者:孫丹單位:新鄉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