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紋樣中佛教文化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每個地域每個民族的文化發展中都會存在著一個宗教藝術階段,這是發展的必經階段,也是藝術發展過程中一個必經之路。各個國家都有相似的發展過程。
一、伊斯蘭工藝美術中的宗教性
如伊斯蘭工藝美術就伴隨著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的傳播而發展起來,它的藝術風格和公益文化表現出顯著的宗教色彩和地域特征,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伊斯蘭工藝美術史中迷人的米奈型陶器、伊斯蘭織毯等,作為伊斯蘭信徒日常生活中的必備之物,無論在精神領域和物質領域都不可或缺。伊斯蘭工藝美術以其清新明快的色彩效果、精致繁麗的裝飾手法和精湛的工藝技巧,展示了其巨大的藝術魅力。由于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因此具象而寫實的藝術形象難以得到發展,工藝美術創作的主要精力傾注在抽象性裝飾紋樣中。而恰恰是神教的宗教信仰、阿拉伯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阿拉伯民族的求異心理和文化傳統,培育了伊斯蘭工藝美術的大力發展,使之成為世界工藝美術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也讓世人有機會得以欣賞濃郁阿拉伯風情的絕美工藝品。
二、宗教對歐洲工藝美術發展的影響
談到宗教對藝術影響的案例,不得不提及的一段典型的歷史進程——歐洲中世紀工藝美術的發展。在中世紀這一千年的歐洲封建社會中,基督教成為封建統治的有力支柱和人們精神生活的寄托,通過教會使哲學、科學和藝術都從屬于神學,總體來看,社會發展緩慢,停滯不前,繪畫、雕刻藝術也出現倒退現象。但工藝品則是一個例外。因為工藝品不僅僅是精神產物,它還依賴于物質條件。中世紀的工藝美術也同其他文化現象一樣,帶有明顯的宗教性質。它清楚地反映在當時工藝美術的內容與形式的各個要素中,尤其是那些直接為宗教服務的祭壇裝飾、圣書函和遺物箱、十字架等更能反映出中世紀美術的特點。所以,整個中世紀的工藝美術都可以概括成宗教的產物。沒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與之相應的各類帶有明顯宗教性質的工藝美術品。在神學思想的影響和教權的統治下,歐洲中世紀的工藝美術反映了特有的審美觀念:強調神圣和威嚴,基調低沉而凝重,表現冷峻而肅穆、莊嚴而壓抑的氣息。
三、中國傳統紋樣中佛教影響的紋樣
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政治、文化、藝術、教育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工藝美術也伴隨著佛教的迅速傳播而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常見紋樣有以下幾種。
(一)忍冬紋忍冬紋是我國一種傳統吉祥裝飾紋樣,屬于佛教紋飾,最初是作為印度佛教裝飾中的一種樣式傳入中國。忍冬紋飾隨著佛教藝術在我國的興起而出現,在中國的流行也主要與佛教裝飾相關聯。忍冬紋在東漢末期開始出現,魏晉南北朝時最為流行,在南北朝的佛教裝飾,尤其是石窟裝飾中廣泛使用并影響到當時的世俗裝飾,盛極一時。紋樣多呈現為翻卷狀側面三葉樣式,主要以波狀結構的連續形式出現。忍冬又稱“金銀花”“金銀藤”“銀藤”“鴛鴦藤”和“左纏藤”,為多年生常綠灌木,藤生枝蔓形植物,長瓣重須,枝葉纏繞,花色黃白,因不畏嚴寒、越冬不調故名“忍冬”。忍冬紋多為佛教裝飾,有“延年益壽”“吉祥”之意,也被作為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忍冬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運用在佛教上,比作認得靈魂不滅、輪回永生;忍是佛教的一種美德,其內涵是安于苦難。
(二)卷草紋卷草紋也是我國一種傳統吉祥裝飾紋樣,也來自佛教影響,是忍冬紋的另一種延續。卷草紋并不是以自然中的某一種植物為具體對象,它如同中國人創造的龍鳳形象一樣,是創造出的裝飾紋樣,集多種花草植物特征于一身,經夸張變形而創造出來的一種意象性裝飾樣式,顯示了古代中國人豐富浪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卷草紋“它以那旋繞盤曲的似是而非的花枝葉蔓,得祥云之神氣,取佛物之情態,成了中國佛教裝飾中最普遍而又最有特色的紋樣”。卷草紋作為世界裝飾藝術中最重要的裝飾紋樣之一,使用范圍十分廣泛。希臘羅馬古典建筑裝飾上的葡萄卷草紋,伊斯蘭清真寺內外裝飾的阿拉伯藤蔓花紋,中國敦煌莫高窟內花型豐富的唐草紋,都是卷草紋在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下綻放的裝飾藝術之花。
(三)蓮花紋蓮花紋,又稱“荷花紋”,是一種典型的佛教裝飾紋樣。蓮,原指荷的果實,后世蓮荷混用,佛門奉之為“圣花”。蓮花紋作為一種寓意豐富的吉祥瑞兆的指代,在歷史上可謂風光領盡。它不僅是一種具有自然生命力的花卉,還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理念、審美觀念、價值尺度、道德標準的象征。古代“華”即“花”字,中華民族的“華”字就有花的含義,對花的崇拜由來已久。從歷史上看,以蓮為飾的應用較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刻著蓮花花紋的陶制扁壺。春秋時代的后期,在經歷過一段動物紋裝飾題材占絕對統治地位而連弧紋銷聲匿跡的階段后,蓮花紋才逐漸重現。
(四)寶相花紋寶相花紋,起源于佛教文化,始于南北朝,它是在蓮花(以牡丹、蓮花等為主體,后又有菊花、牡丹等)簡潔質樸造型的基礎上,發展變化為最復雜、最華麗的花卉紋樣之一。紋樣一般為對稱式,造型富麗、華貴,古城“寶相花”,又名“寶仙花”等,在民間也稱為“寶花花”,為富貴吉祥的象征。寶相花紋是佛教吉祥裝飾紋樣,為中國古代吉祥紋樣之一。寶相花紋是從自然形象中概括了花朵、花苞、葉片的完美變形,經過藝術加工組合而成的紋樣,既有中國民族傳統裝飾的風貌,也有佛教特定的含義?!皩毾唷?,象征佛、法、僧三寶的“莊嚴相”,在佛教中有佛像莊嚴端正之意,旨在說明“佛像莊嚴”。佛家稱佛像為“寶相”,裝飾佛像的花紋圖樣則謂之“寶相花”,有著“寶相花,保平安”之寓意。象征著人們對平安、幸福和美滿生活的向往,傳遞著平安是福的深厚文化內涵。寶相花的另一層含義還寄托著佛教徒的希望,它的主題蓮花是佛國凈土的象征,欲生凈土須得從蓮花中生。
(五)如意紋“如意”一詞系指一種器物,出于印度梵語,是隨佛教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一。如意是一種中國傳統的吉祥器物,多用于陳設,端多為心形、靈芝形、云紋形。如意紋是按如意形做成的如意紋樣,借喻為“稱心”“如意”,象征吉祥。在民間多被演化成“平安如意”“吉祥如意”“富貴如意”等吉祥紋樣。如意紋的造型“如意”的形狀,像長柄的鉤,鉤頭呈扁狀,如貝葉之形,呈彎曲回頭之狀。柄端紋逐漸由直狀變為多為心形、靈芝形、云紋形多種形狀。頭尾兩相呼應,主體呈流線形,柄微曲,造型美觀華麗。如意的柄端設計成靈芝形是由于靈芝有非常吉祥的寓意。
四、結語
佛教思想所散發的無窮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藝術所有領域,而這些影響和印記,都深深地刻在了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的歷史長卷中,相對的傳承下來的工藝美術品又以另一種形式影響著中國佛教的審美觀念及其發展的創新再造。如何將佛教文莊紋樣融合到現代藝術設計中,是傳統裝飾紋樣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結合的一個難點。由此難點,進而提出如何繼承優秀的佛教藝術成果,引導大眾去欣賞不同歷史時期承載的工藝美術品上的種種佛教印記。讓人們領略佛教紋樣本身具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希望這種對運用佛教元素來裝飾的淺顯方法,對設計思考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我們對設計過程中文化對藝術互相應用與傳承的現象進行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對現象之間通點的把握,從而達到一個為我所用,為我所變,萬變不離其宗的理想境界。
作者:盧莫瑞 單位: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