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文化體育設施社會開放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進入到21世紀以來,中國大學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與此同時,新時期的群眾性的文化體育活動,對公共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從大力提升全民文化素質、提高民眾身體素質、傳播大學文明及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加強大學全面服務社會及充分利用公共資源、建立大學與社會融合的開放環境等多視角現代化新理論出發,開放大學文化體育設施十分必要;同時要認真研究其開放的形式,注重投入產出的效果,在政策上探討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模式。
關鍵詞:
文化體育設施;大學精神;全民素質;投入產出效果;公共資源
1全面理解高校文化體育設施開放的意義
首先,大學是傳播知識與現代文明的重要基地,而我國目前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數量還遠遠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水平,特別是從整體看,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與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相比很協調,大力提升全民綜合素質也已成為今后國家發展的重點。從需求角度看,我國正在抓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解決了基本生活條件之后,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身素質的提升,包括對知識、文化、體質等各種文明的要求。而這種綜合素質提升最好場所理所當然是大學。很多人可以通過到大學參加各種學習、講座、文化體育活動,潛移默化地達到提升素質的要求。因此,大學應當把開放自己的文化體育設施看成是服務社會,提升民族素質的重要任務的去認真落實。而國家及政府的相關部門也應當把它作為大學服務社會的一項重要活動來綜合考查。其次,從公共資源投入及利用看,大學的文化體育設施開放不但可以更大也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效果,而且還能更好地促進大學文化體育設施的投入。更好地滿足大學及其社會對它的需求。大學的文化體育設施也是一種社會的公共資源,只不過由于大學的特殊性。使得在其使用方面受到了約束,在中國一般的大學都建有自己的圍墻,把大學與社會完全給隔離開來,形成了制度與形式上的雙重限制。然而,大學的本質是引領社會文明,大學的資源是公共資源,大學的設施應當服務于社會。因此開放大學文化體育設施,不但可以更好利用公共資源,而且還可以在大學建立更多的公共設施,來服務及滿足更多的社會需求。進而形成大學與社會的良性交流、融合及互動。由此可見,大學這種文化體育設施開放的作用,遠遠大于大學本身財務收入的增加,遠遠大于大學自身利益的獲得,它應當作為國家文體教育發展戰略、全民族整體素質提升的重要內容引起國家、政府及大學的重視,通過不同的政策與形式引導大學去踐行。
2高校文化體育設施的對外開放管理的主要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高校對社會有限開放自己的為了文化體育設施。目前我國這類高校的數量也比較多。很多學校的場館設施管理由二級單位自己負責,它們之中的大多數多只把它當作降低成本,增加創收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把它看成是高校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責任。因此,這種對外開放往往帶有很強的功利性,難于實現社會服務的整體目標。第二種模式是政府或社會組織把特定的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在高校之中,在建設之初就明確了它的社會服務功能。因此,高新在自己使用這些公共資源的同時,也要承擔某種特殊的社會責任(如為大型體育運動比賽活動而建立的場館,為某項研究而建立的文化中心等),它們都可能實現某種程度的對外開放。第三種模式是社會以某種形式在大學進行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建成之后參與設施的經營管理,并獲得一定的收益分配。它實際上是一種項目式的混合所有模式,目標明確,方便操作,但需要按市場的方式進行公平合法的運營。第四種模式是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大學文體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第五種模式是大學以社會服務為己任,主動、充分、全面對外開放學校的文化體育設施。第三、四、五種模式代表著未來大學發展的趨勢,符合現代大學發展的理念,但是,從目前看,這些模式的成功運行還需要學期實踐的探索和政策上的明確支持與積極的引導。
3建立可持續性政策支持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高校服務社會的責任目標,要明確把高校對外開放文化體育設施等公共資源作為與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文化傳播、實驗設施對外開放等看成是同等重要的職責,看到是高校服務服務社會,引領社會文明的重要手段與方式。積極引導高校全面服務服務社會。第二,國家及政府有關部門要在科學規劃文化體育設施等公共資源布局基礎上,優先、重點向高校提供這種公共資源的投入,包括向民營高校進行投入,在滿足學校自身需求的同時,加大高校設施資源的對外開放,實現公共資源的更合理使用,達到社會收益的最優化。第三,政府可從社會需求出發,通過向高校購買服務方式,促使高校按一定的方式向社會開放自己的文化體育設施。第四,要明確支持高校與社會組織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通過項目式運作的方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源向高校進行投資,并利用高校平臺,合理獲取相應回報。它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相應設施與資源。第五,要積極支持和鼓勵高校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通過各種形式對社會開放其文化體育設施。正確理解公益性與市場性的內涵,要通過激勵機制的建立,調動高校相相關單位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并合理合法地獲取經營性收益。
總之,高校文化體育設施的對外開放問題是當前高校整體運行管理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服務社會的重要手段,是社會公共資源充分利用與管理的有效方式,是提升社會素質,實現國家文明、富強的長期戰略。因此,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認真地組織高校實施。
參考文獻:
[1]柏楊.校體育場館的合理化利用[J].內江科技,2015,11.[2]王美.高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長效機制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6.
[3]何志敏,張學亮,任俊鳳.湖南省高校與城市社區體育資源共享模式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12.
[4]李興龍.淺談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途徑[J].科技信息,2013,35.
[5]高玖靈.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體育場館建設中政府職能的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1.
作者:楊春 單位:吉林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