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政下達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通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市、縣人民政府,各行委,州政府各部門:
州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已經州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審議批準,現將主要綜合指標下達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起始之年,完成年初確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要以州委十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為指導,把推動循環經濟試驗區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擺在全局和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據州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精神,年全州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貫徹黨的大、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屆九次全會、州委十屆十二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四個發展”為目標,加快推進循環經濟試驗區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著力調整經濟結構,持續增強投資拉動,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切實抓好節能減排,全力保障民生改善,繼續保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努力實現“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按照這個總體要求,要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推進循環經濟試驗區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全面實施《總體規劃》為契機,加快推進骨干、核心產業化項目建設,加快培育壯大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炭綜合利用、金屬產業、高原特色生物、可再生能源六大循環經濟主導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組織實施好重大科技項目,重點加強鹽湖資源綜合開發與天然氣、煤化工結合工藝等關鍵技術研究,推進鎂、鋰綜合利用等科技攻關。做好已簽訂科技合作協議的跟蹤落實,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共建科技攻關平臺。集中力量研發提高資源利用率、共伴生礦產資源和尾礦綜合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物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鏈接等關鍵和共性技術。進一步完善礦業權市場運作體系,利用市場化的手段和機制,多元化籌集勘探資金,加大商業性地質勘探力度,增加后備資源儲量。
二是全力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加快化解城鄉“二元”結構。繼續加快枸杞、馬鈴薯、果蔬、湖蟹、油料等高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擴大規模。加快培育重點龍頭企業,提升油菜、馬鈴薯、牛羊肉、枸杞等產品加工能力,積極打造牛羊肉、湖蟹、反季節蔬菜、枸杞沙棘保健品、馬鈴薯等綠色有機、安全健康的高原生態農畜產品品牌。繼續以緩解制約農牧業發展的突出矛盾、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加大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重點實施好畜用暖棚、日光節能溫室、農村道路、良種繁育基地、人飲安全、草原節水灌溉及通電、通信、通郵等工程建設,繼續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河道綜合治理、小型農田水利維修改造等水利項目及中低產田改造和沃土工程。大力推進城鎮化。鼓勵農牧民進城入鎮經商、定居興業,積極有序推進人口城鎮化。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全面推進諾木洪統籌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加快推進甘南村勞動服務就業多功能示范地建設,探索具有特色的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居住證制度,爭取到2012年末完成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住房、基本公共服務、勞動報酬以及社會保障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上關于農牧業投入保障、農牧業補貼等政策,全面兌現和落實國家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做到落實政策不走樣、不漏項,把國家的惠農政策體現到農牧業發展、農牧民增收上。
三是狠抓投資項目工作,加快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扎實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根據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著眼于“兩區”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重大基礎設施、循環經濟、生態環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社會建設等領域,謀劃和篩選一批重大項目,做深、做細、做實前期工作,盡快達到報批和實施深度,為爭取更多的國家資金打好基礎。加快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以加快提升試驗區工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及服務水平為重點,著力抓好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大力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快城鎮道路與排水、街道整治、集中供熱等項目的建設力度,逐步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功能,提高城鎮承載能力。加大協調力度,早動手、早安排、早實施,銜接落實好項目建設所需的電、水及道路交通等外部配套條件,特別是要抓緊做好計劃新開工項目的建設程序完善工作。加強項目稽查,健全資金使用、管理、監督辦法,確保建設項目工程進度、建筑質量、安全生產、資金使用不出問題。
四是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提升服務業水平。著力加快旅游業發展,繼續辦好“激情穿越”等節會,重點參與承辦年環湖自行車賽。積極拓展旅游市場,擴大旅游的輻射力。加快可魯克湖、茶卡鹽湖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青藏鐵路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提高景區質量等級。著力拓寬旅游融資渠道,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旅游開發建設領域,促進旅游投資結構多元化。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服務、信息咨詢、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金融、營銷、儲運、中介等行業對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繼續加大、等中心城市商業圈建設,完善各地商業中心和社區商業三級商貿服務網絡,積極引進和發展大型購物中心、品牌專業店、專賣店、倉儲式超市、連鎖店等新型商貿流通業態,大力發展批發零售、培訓、家庭服務、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進一步提升商貿、餐飲、社區服務、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的服務功能。積極引導現有商貿業的改造提升,加快推進特色街區建設,促進全州商貿服務業的整體品位和檔次的提升。
五是狠抓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加強農牧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成7所學前教育試點項目。實施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州職業技術學校、職校等項目,開工建設州高級中學,爭取開工建設特校、市第一中學初中校舍改造、市學前雙語教育設施等項目。加快提升公共衛生和人口計生發展水平。建成市中醫院、天峻縣藏醫院住院藥浴制劑樓、州蒙藏醫院住院樓等項目。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建成網球館等項目,開工建設天文科普館、縣級文化活動中心、縣級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場館等項目,繼續實施廣播電視“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進村入戶項目,爭取開工建設圖書館、博物館、民族歌舞訓練業務用房、縣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場館和鄉鎮燈光籃球場等項目。
六是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關注和關心的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共建共享。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貫徹落實好國家相關政策規定,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城鄉居民低保補助標準,提高各類優撫對象撫恤金和生活補助標準,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健全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和教育、醫療等救助制度。繼續加大民生工程建設投入。繼續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抓好社會保障工程建設,積極爭取康復服務設施、托養中心、殘疾人綜合服務用房、救災物資儲備庫、城鄉社區服務站等項目。繼續發揮好州本級財政統籌資金的引導作用,重點加強對民生、農牧區、科技、文化等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和弱勢群體的投入。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繼續貫徹落實擴大就業的各項政策。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和服務體系,多渠道引導和支持就業困難群體就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特困家庭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加大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扶持力度,開發各類就業崗位。繼續加強和改善價格調控監管工作。充分認識當前價格調控復雜性和艱巨性,繼續采取有力措施,穩定價格總水平。做好人民生活必需品價格,特別是農產品價格的監測預警分析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油、氣、通訊等壟斷行業價格的監管,確保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
七是繼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著力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大生態環境和保護力度。重點實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生態公益林、荒漠化治理等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4.7萬畝,封山育林25.8萬畝。繼續深化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和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上關于節能減排的各項政策措施和統計、監測、考核辦法,嚴格實行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重點加大對列入省州重點用能企業的污染監測監管工作力度。加快推進化建新型干法水泥改擴建、西部礦業錫鐵山分公司尾礦廢水回收等節能減排項目建設。繼續加大重點城鎮生活垃圾填埋場、排水管網以及縣城所在地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工作,建成市沱沱河、市柯魯克、縣茶卡生活垃圾處理場。嚴把新建項目準入關,提高節能環保市場的準入門檻,確保新上項目增量不增污。加大環境執法檢查力度,嚴把新建工業項目環評關,確保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達到100%。
八是繼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努力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政府管理體制,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農牧區綜合改革,積極推進土地草場適度規模經營和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醫藥衛生等社會事業體制改革。擴大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重點做好已簽約項目前期協調服務工作,積極協助項目業主做好項目申報、爭取資源配置、落實建設條件等建前工作,全力以赴推動已簽約項目盡早落地,盡快開工建設。繼續加強循環經濟優勢產業、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招商工作,力爭鋼鐵一體化、煤制烯烴等重點項目招商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積極做好年“柴推會”、“青洽會”、“蘇推會”籌備工作,強化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建立健全對口支援項目工作協調機制,研究制定對口支援建設項目資金、經濟技術合作等管理辦法,加快建立健全對口支援工作協調、績效考評、督促檢查和信息通報等工作制度,推進對口支援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重點做好對口支援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有一批援助項目開工建設。
九是著力加強經濟運行綜合調節工作,確保經濟較快發展。加強對經濟形勢的研判,認真研究出現的新問題,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正確把握國家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重點抓好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等各項經濟指標監測工作,針對經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制定和調整調控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繼續加強經濟運行綜合協調工作,支持和服務好煤炭、純堿、鉀肥、冶金等骨干企業的生產運行,充分發揮骨干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落實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分析掌握政策實施的情況和效應,跟蹤解決相關問題,不斷調整補充和完善扶持機制。加強生產要素服務協調。繼續加強對工業企業生產要素生產運行的協調服務工作,強化生產要素配置,努力化解工業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煤、電、油、運等各種困難和矛盾,提高各項生產要素的保障性,繼續擴大工業產品生產和銷售規模。加強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保障煤化工行業的用煤需求。加強對電力供需狀況的分析預測,推進發供電企業和用電大戶聯動,優化配置電力資源。積極引導企業做好原材料、燃料等儲備,加強鐵路運輸的綜合協調,確保工業企業的運輸需求。充分運用融資擔保平臺,加強對企業的金融支持,抓好已建成項目投產達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