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措施范文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措施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措施

一、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自卑和自負心理

自卑心理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一些大學生自我評價過低,過低估計自己的知識和水平,表現在就業過程中,有的因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綜合素質不如其它熱門專業的同學而自慚穢;

有的在求職過程中,因少數用人單位對學歷的偏見,導致其求職受挫,也會產生低估自己能力的自卑心理;有的害怕挫折、過分退縮、缺乏信心和勇氣,常常與機會失之交臂。自負心理在大學生中反映最為突出。一些大學生或受陳舊觀念的影響,以“天之驕子”自居,自認為高人一等,過高評估自己,在就業過程中盲目自大,定位過高,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也會與不少適合自己發展的用人單位失之交臂;還有不少學生對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即培養技術應用性高級專門人才的認識不深刻,擇業期望值過高,總是向往高起點、高收入的工作崗位,而不愿承擔各行業第一線的艱苦工作,往往會給用人單位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給就業帶來一定阻礙。

(二)焦慮心理

不少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長期以來只有在學校學習、生活的經歷,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對于每一個涉世不深,社會經驗缺乏的大學生,普遍會出現焦慮和煩躁不安甚至恐懼的心理。一是害怕被用人單位拒絕。難以接受失敗是導致畢業生產生焦慮心理的重要原因。當前的畢業生多為80后、90后的年輕人,他們在家中是獨生子女,事事隨心,導致了他們具有不能接受拒絕和失敗的特點,一旦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他們會立即對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并在今后對用人單位的錄用程序感到害怕,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或有生理缺陷、或成績不佳、或能力一般而又不善“包裝”自己的學生,則表現得更為焦慮。

二是害怕找不到合適的崗位。根據調查顯示,有不少畢業生擔心自己能否找到專業對口、適合發揮特長、利于成長發展的單位和工作環境;一些學生時常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同時,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雖然拓寬了大學生的擇業面,但伴隨著擇業自由度的擴大,擇業行為的責任愈為加重,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大。面對市場經濟,有的學生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產生了危機感、迷茫感以至恐懼感。三是對求職的時間進度發火、著急。特別是在職業最終確定之前,這種心理表現得尤為明顯。有的學生恨時間過得太慢,簡直覺得度日如年;有的又埋怨時間過得太快,最后期限將至,單位仍無著落;還有的學生埋怨用人單位優柔寡斷,埋怨父母親朋辦事不力,等等。焦慮心理的另一種特殊表現就是急躁。[1]急躁心理的產生,往往使他們缺乏自我調控,心理緊張,煩躁不安,不知所措,有時會因此而導致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等結果。

(三)依賴、攀比心理

依賴心理主要表現為:盲目從眾和單純依賴。盲目從眾就是自己缺乏獨立的見解,不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切合實際的選擇,而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面對一個職位,不能自己理性思考,而是依靠其他人的選擇進行取舍,認為多數人鐘意的工作就一定是好工作,隨大流的選擇不會出錯。單純依賴則是把希望寄托于學校和父母,不愿意主動選擇、積極競爭。有的大學生在三年的學習中忽略鍛煉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導致畢業時缺乏主動出擊的意識,或是一味地消極等待學校介紹、安排工作;或是由于家庭、社會條件較好,片面認為就業是家長的事,把希望寄托在拉關系、走后門上,缺乏應有的獨立決策能力,甚至由家長陪著去與用人單位洽談。攀比心理是指有些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從實際出發,不量力而行,與他人盲目進行比較,具體表現為主觀性很強的、不切實際的、理想成分居多的自我欣賞,缺乏自知之明,從而導致不能積極地對自己進行正確、客觀、公正的分析。總認為“我不能比別人差”、“我不能不如人”、“過去我一切順利,今后我也必須順利”,等等。[2]他們往往將自己和其它工作崗位、薪酬待遇較好的同學進行比較,盡管某單位或某崗位比較適合自身發展,但因其某方面條件稍微遜色,就不顧自身條件、能力和水平而彷徨或放棄。這種攀比的求職觀,不從實際出發,常常會錯失良機,不利于自身價值的實現和長遠發展。

(四)冷漠心理

俗話說:期望越高,失望越高。之所以當前有不少學生產生對求職、對工作、甚至對人生都抱有冷漠心理,出現得過且過、不思進取、情緒低落等一系列消極反應,根本原因就是強烈的心理沖突。不少學生對就業抱有較高的期望值,而走向社會去尋找和選擇工作崗位時,發現理想與現實相去甚遠。機關、事業單位門檻太高;自己創業缺乏經濟基礎;臨時性工作易找,可是工資待遇低,又不甘心淪為“打工仔”。理想與現實的強烈的沖突使他們產生冷漠心理。一旦因就業受挫而心灰意冷,他們就會有意逃避社會,不愿接受現實,不再努力,不再主動爭取擇業機會。很顯然,冷漠心理的產生與就業的競爭機制和社會環境是極其不相適應的。

二、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1)就業難度大。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高校不斷擴招,大學生就業政策由“統包統分”轉向市場化的“雙向選擇”,大學生就業競爭加劇,增大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就業難度。據有關部門統計,**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人,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22%。**年達到495萬人,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9.9%。**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高達559萬人。從每年普通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趨向上看,90%以上的畢業生都選擇留在經濟較發達地區或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更為集中。這就形成了一個職位多人競聘,甚至上百人競爭的局面。[3]而且隨著畢業生數量的劇增,許多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主要表現為:不但看重學校名氣,而且看重專業能力;不但看重綜合能力,而且看重外在形象;不但要求具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而且要求能吃苦耐勞、有團隊精神;不但要求具有職業資格證,而且還要求相應的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證等應用性證書。面對這種種要求,許多高職高專學生只能望而卻步,無形中形成了很大壓力。

(2)就業能力偏低。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在辦學理念以及專業設置方面仍沿襲傳統的辦學理念:實踐能力培養方式單一,書本知識的灌輸浮于表面;重視招生而輕視就業指導。雖然大多數院校都設立了就業指導中心,但這些中心管理水平較低,管理理念滯后,對學生的就業起到實質性幫助不大。而且,一些院校片面追求眼前經濟利益而不顧學科專業條件一味擴大招生,不利于學生日后就業。這種理念的落后又導致課程和專業結構滯后于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變革的需要,使學生專業知識陳舊,技能欠缺,應變能力、操作能力普遍欠缺,難以勝任人才市場上的空缺職位。許多大學生畢業時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干什么,適合做什么工作,對前途感到迷茫缺乏信心。

(3)就業期望過高。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多數學生以及家人,認為大學畢業時就應該有“體面”的工作,而不是什么臨時工。[4]所以,大部分學生自身承載的壓力較大。然而,這種期望沒有考慮到客觀實際條件。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找到一個“體面”的工作,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由于自身條件或者外在條件的限制,在就業過程中很有可能遇到挫折,最終還是要從事普通而平凡的工作。而且,由于受社會文化傳統的影響,多數人不知道怎樣去處理這種思想意識上的差異,思想認識上的沖突難以得到化解,最終使得大學生心理負擔一直難以得到合理的調節、釋放,從而誘發心理問題。

三、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問題主要對策

基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誘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有效解決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就應該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入手。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視就業現狀,轉變就業觀念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年全國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559萬人,比**年增64萬,增幅達l2.9%。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大幅攀升,而社會對其需求卻在持續下降,大學生就業正遭遇“寒流”。正是基于這樣的現狀,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應該加大對學生正確擇業觀的教育力度,引導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充分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正確處理好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適應社會需要,轉變就業觀念。要引導畢業生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客觀地看待社會上的各種問題,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我。要認真分析所學專業在社會上的需求量,詳細了解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具體要求,從而把自己擺在合適的位置上求職。要積極引導學生具備超前意識、危機意識、社會意識,樹立遠大的理想,樹立競爭和拼搏意識,自覺地服從社會的需要,到合適的地方去實現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履行社會責任,使自己的擇業原則適應社會的需要,努力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和諧統一。

(二)以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態面對就業心理問題

競爭遵循的是優勝劣汰,成功與失敗俱存。參與競爭就難免遇到挫折,應引導畢業生對擇業中的挫折具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根據客觀實際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擇業目標,使之適應社會的需要。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積極面對現實,敢于競爭。自信是一種正確的自我意識,一個人是否有恰當的自信是衡量其精神健康的重要標準。教師應適時鼓勵那些平時不突出、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走出自卑的心理誤區,讓他們面對競爭樹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實力和水平。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幫助學生做好就業前的準備工作,激勵他們不斷造就自我。只有全面看待學生,充分尊重學生,時刻保護學生的人格尊嚴,為他們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才能逐漸強化其優點,弱化和消除其缺點。其次,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提高大學生抗挫折能力。要教育學生正確看待擇業失敗,把挫折當作人生磨練的必修課,把就業看作人生事業發展的第一步,學會“厚臉皮”,用寬松、樂觀的心態與用人單位接觸。這樣,有利于他們積累社會經驗,走向成熟,為今后的事業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可對學生進行與擇業活動有關的心理測量,幫助他們更客觀地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的優勢及不足,指導他們提高自身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以便更合理地進行職業匹配及科學地進行擇業決策。

(三)指導學生增強自身就業競爭能力

就業競爭能力包括工作能力、適應能力和求職能力。要克服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存在的本領恐慌、盲目自卑等心理問題,必須從增強三種能力入手,切實提高就業能力,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首先,學校應該盡快轉換觀念,深化管理體制的改革,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轉變辦學的指導思想,從以前只注重學生的培養轉換到招生、培養和就業并重。這也就要求學校在開設專業以及課程設計時考慮學生以后的就業問題,做到專業和課程設置與市場經濟需求相結合,并盡量控制那些就業前景不太好專業的招生人數,減少人才的“積壓”。在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專業的實踐訓練,使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時就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其次,應注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包括正確認識自己、調控情緒、協調人際關系等等,尤其是在求職過程中,要教育大學生以自信為基點,敢于自我面對,善于自我調適,正確對待心理壓力,增強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相信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一定會取得成功的。最后,學校各部門應增強服務意識,積極拓寬就業渠道,為學生擇業創造有利條件,如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畢業生跟蹤調查、專業委員會聯系等多種渠道收集就業需求信息,并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學生。對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而言,受專業教育影響,學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心理壓力自然會更大些。要注意應聘技巧在求職面試中的重要作用。應聘前,首先要了解應聘單位信息,考慮到專業對口和企業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在面試時充滿信心,沉著應對。面試時,心情緊張是必然的,過度的緊張只能破壞心理平衡,使頭腦遲鈍、思維混亂、發揮失常。應做好自己的心理調適,在心理上告誡自己:不要害怕,不要緊張。只有大方、真誠、坦然地面對求職,才能在應試中舉止得體、思維敏捷、妙語連珠。

(四)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努力創造就業機會

在抓好就業指導教育和就業心理輔導的同時,高職高專院校還應加強與各企業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積極推動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學與人才定單培養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崗位技能,保障他們順利實現對口就業。應當建立健全學生就業信息網絡,特別是對待業的畢業生要實行跟蹤調查,努力為他們提供再就業的機會。學生就業率的高低取決于學校所營造的就業環境,如果能確保“走進來”的學生“出得去”,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他們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影響高職大學生擇業心理的因素來自個體差異、社會環境、學校教育等各個方面。要使高職大學生擁有健康的擇業心理,在進一步提高他們自我認知能力、受挫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的同時,社會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求職擇業環境與氛圍,如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就業政策,出臺相應的就業法規,進一步規范就業市場等等。總之,通過個體、學校、社會和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與協作,解決好高職高專畢業生在求職擇業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必將促進高職教育持續穩定、快速健康地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一欧美一区二三区性|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 欧美人与物另类| 国产馆在线观看| chinese男子同性视频twink| 我被黑人巨大开嫩苞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男人把大ji巴放进男人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韩国演艺界| 99视频免费观看|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案件小说h阿龟h全文阅读| 国语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疯狂魔鬼城无限9999999金币|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欧美三级免费看|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渣男渣女抹胸渣男渣女app | jizz中国视频|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久...| 春色www在线视频观看 | 1区1区3区4区产品亚洲| 天堂8在线天堂bt|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性欧美暴力猛交xxxxx高清| 中文字幕无码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