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運行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金融行業市場化的程度不斷加深,對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服務水平、產品層次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本文通過對我國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解決方法等方面進行較為深入分析探討,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化的建議。
關鍵字: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經營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09)11-0000-01
一、我國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國內商業銀行逐步將個人金融業務作為主要經營戰略之一,呈現出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首先,以經營戰略的高度關注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個人金融業務客戶群體龐大,因此業務拓展的空前潛力巨大,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對現階段低發展水平的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有著無限的期望。建設銀行將其作為銀行總體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工商銀行將其作為未來重要的利潤增長點;各大股份制銀行,如招商、民生銀行也都將個人金融業務作為今后經營發展的重點。
第二,通過各種方式創新個人金融業務產品。
目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在對個人金融產品業務創新上紛紛選擇,個人理財業務、貴賓理財業務、消費品信貸以及信用卡作為推廣發展的重點模式。在部門設置上,各大商業銀行都成立了信用卡部,通過信用卡的發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營銷平臺促進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主要包括:住房按揭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等大型綜合消費貸款。
第三,以產品、服務為先導積極競爭挖掘優質高端客戶。
農行、工行、中行等國有銀行和招商等股份制銀行紛紛推出了金融超市、理財產品、基金超市等個人金融產品,并且都從產品設計和推廣規模上下了一番工夫,這些都表明其力圖通過產品和服務搶占高端客戶的決心和實力。
二、國內個人金融業務發展存在的客觀問題
第
一、個人金融業務規模小,服務范圍狹窄
我國銀行個人金融業務整體服務覆蓋面較為狹窄,沒有形成應有的規模效應,直接導致了市場占有率低。例如,我國目前平均城鎮家庭個人消費貸款金額為2857元,只能滿足2.79%城鎮普通家庭對個人消費貸款的需要。從總體上看,我國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余額不到4000億元,占銀行貸款余額比重僅為2.5%。
第
二、個人金融產品少,可選擇性低,產品層次低,不能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要
從世界范圍內成熟的商業銀行的運行來看,國外的中間銀行業務十分發達,業務種類達到百種以上。對比來看,我國個人中間業務品種只有幾十種,并且大都集中在信用卡、結算和業務等低收益的傳統品種上。由于對于市場缺乏整體把握能力,很多“金融創新”推出的新的個人金融系列產品,并不能體現其個性化、特色化服務的宗旨與原則。對于收益較大、風險相對較高的投資、擔保等個人業務處于規避風險等原因,基本上沒有涉足。
第
三、個人金融業務監管不到位,信息通暢性差
由于配套措施和管理制度的改革跟不上業務創新和發展的速度,折射出的最大問題是對個人金融業務監管的技術手段較為簡單。一方面,對客戶來講金融服務的質量不高,與銀行承諾的便捷、高效、人性化的金融服務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領域遇到的困境是利潤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業務量的增長幅度,主營的個人金融業務收益水平普遍偏低。
另外,對個人金融業務的的基礎性工作建設不足,截止到目前尚未建立聯網的個人信用評估體系和統一的個人信用評估標準。個人信用情況在銀行間無法共享,極大的影響了商業銀行在審批個人貸款時作出真實準確的判斷。
三、對我國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個人金融業務的建議
第一,改變經營理念,強化營銷效用,擴大客戶源
由于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種類和范圍同質化得程度較高,這就要求高水平的營銷手段必須在爭奪客戶的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最終達到把客戶吸引到自己營業網點辦理業務的目的。從銀行未來發展的長期戰略來看,個人業務將是未來各大商業銀行爭奪的重點。在營銷方式上應該充分考慮產品之前的關聯性,如以網上銀行強大的功能為基礎,帶動其他電子金融產品的配套營銷。在產品推廣中要打好基礎,選擇適用范圍廣、經營成本低,使用方面的產品作為媒介把現有個人金融業務有機的整合。另外,應當適度加強營銷的主動性,做好大堂經理的先期營銷、個人業務顧問的后續營銷和經辦柜員的輔助營銷三者的配合工作,讓主動營銷成為銀行員工的習慣。
第
二、進行有效的市場細分和定位,強化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
商業銀行要在實施有效的市場細分和定位的基礎上,對不同層次的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針對個人金融業務開展的市場營銷和品牌塑造也是非常關鍵的。重視個人金融業務的市場營銷和品牌塑造是推動和發展個人金融業務的重中之重。各商業銀行要針對個人金融業務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大眾消費心理,利用各種形式主動加強宣傳和營銷,從而使得消費者真正理解個人金融業務,并且享受到優質服務所帶來的福利改善。
第
三、建立和完善客戶信息管理系統,提供優質服務
個人金融業務面向的是數量眾多的個人客戶,必須準確、全面地掌握客戶的真實情況,經常性地與客戶保持聯系,否則不但會使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面臨一定風險,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已有客戶資源的流失。因此,商業銀行需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同時要培養高素質的金融人才,通過客戶經理制等具體形式,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第
四、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提升風險防范意識。由于當前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缺失,給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尤其是個人信貸的開展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可借鑒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由政府牽頭,多部門相互協調配合,成立信用報告機構,實行個人信用實碼制和計算機聯網查詢,從而為銀行選擇優質目標客戶,減少消費信貸風險提供可靠的社會保證。
參考文獻:
[1]陳宇.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監管的警示[J].中國經貿導刊.2009.(14).
[2]張武平.略論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業務創新[J].金融經濟(寧夏).2005.(03).
[3]蔡鄂生.銀行業金融創新與金融安全[J].中國流通經濟.2009.(08).
[4]王鴻.我國商業銀行存款產品創新策略[J].企業導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