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企業稅收籌劃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營改增政策自2011年開始施行到如今,建筑業暫時處于營改增沒有涉及到的行業,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筆者鑒于營改增的發展趨勢,以自身從事行業出發,以企業稅務籌劃為基本要素,探討營改增條件下建筑施工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以期建筑業能夠在潮流趨勢的引導下實現降低稅負的目標。
關鍵詞:
營改增;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
在我國現行的稅收體制中,增值稅和營業稅都是流轉稅的范疇,實行營改增能夠有效地降低稅負,減輕企業負擔。營改增是從價內稅到價外稅的市場經濟價格體系的轉變,形成了增值稅中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的抵扣關系,從更深的層次影響著企業的內部構架和市場中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我國目前建筑施工企業的現狀而言,其工程項目的生產線過長,項目前期的資金是由建筑施工企業自行墊付的,而且在進行施工前還要給有關部門繳納質量保證金,在前期的時候,建筑施工企業投入很大,還多是不可進行抵扣的稅額,導致企業稅負增加。所以,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在營改增實行到本行業之前就做好稅收籌劃的相關工作,為稅制改革到來時更好的應對做準備。
一、營改增的意義
我國實行的稅收制度是營業稅與增值稅并行,營改增政策推行至今,建筑行業成為第二產業中唯一沒有實行的行業,依舊實行建筑業營業稅3%的稅率征收,并沒有可以進行抵扣的稅額。營業稅是價內稅,是針對商品或者勞務在流通環節進行征收的稅種,流通時的過多環節,會導致重負征稅,這對沒有進行營改增的建筑施工企業來說,稅收負擔過重。而且,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對某一個具體的施工項目,同時征收營業稅和增值稅,沒有明確有效的劃分,不僅對增值稅抵扣的鏈條產生阻礙,還會影響到我國稅收制度的有序改革。增值稅是價外稅,是針對商品的增值額征收的流轉稅,避免了流通環節中的重復征稅現象。根據國家出臺的政策預測,建筑行業納入營改增之后會征收11%的增值稅,完善建筑施工行業的稅收制度和我國的稅收體系。在對市場主體激勵的前提下,深化行業內的產業分工,完善產業結構,促進社會就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更有助于建筑行業和與其關聯的建筑施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
(1)為稅收籌劃提供了有利空間。營改增政策對建筑行業的納稅人、稅率、進項稅額的抵扣等都有了新的規定,使得建筑行業可以依據自己的現實狀況,根據新政策的規定進行更有利的稅收規劃。就經營模式而言,建筑施工企業的材料,大多難以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而材料在投入初期多是從公司獲得的,這樣會造成獨立核算企業的稅負過重,因此可以在項目建設時進行有效籌劃。這是營改增新政策到來之后的開拓性的思維稅收籌劃,有效地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
(2)建筑施工企業在營改增之后稅負成本的轉嫁。施行營改增的重要目的是降低行業稅負,鼓勵經濟發展,減輕企業經營壓力。而建筑企業的現狀表明,營改增之后,確實可以從稅率和征收過程中有效降低企業的應納稅額。但是,理論的可行性和現實數據之間,總是充斥著變數和矛盾,以及預測上的差距,在實際進行試點之后的數據表明,營改增之后的建筑行業的大部分企業的實際稅負,較沒有實行改革之前呈上升增加趨勢。而原因在于,建筑施工企業的粗放式經營沒能達到政策要求的水平狀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達不到進項稅額的抵扣要求,而主要原因是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因為施工地點的原因,施工企業的原材料大多是從當地的小規模納稅人,或者小本經營的個體經營者,這樣只能拿到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發票,導致進項稅額難以抵扣。此外,受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年限限制,對于施工所用的機器設備,都是具有使用年限固定資產性質,而新政策規定的事前進購置的固定資產和使用設備,可以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使得企業難以進行稅額抵扣。而在人工的成本上面,建筑施工企業的工作者,要么是企業從勞務公司請來的工人,要么是農民工自發組織形成的架子隊,這樣的組織模式依舊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可是人工成本卻是建筑施工成本的主要部分,這無疑又加大了稅收負擔,進而加劇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這些狀況并沒有在實行營改增的新政策之后得到解決,反而愈發地突出,使企業的稅負壓力不斷加劇。
三、關于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的建議
(1)完善行業自身弊端,做好稅務籌劃基礎建設。建筑施工行業簡單粗放的經營和管理模式,不適應營改增的新政策,不但不受益于新政策的改革,反而會在新的要求下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所以,為了適應新政策,也為了自身企業的良好有序發展,企業應該從自身出發去熟悉新政策的要求。一是企業最直接接觸新政策的財務人員,應該多多注意國家政策,并對已經出臺的有關政策進行熟知學習和認真解讀,了解并熟悉營改增下的政策法規要求。對于建筑行業而言,注意政策出臺時間,做好政策出臺的應對準備,避免政策出臺時的手忙腳亂,造成政策與行業實際不能相符的局面,使有利的政策在實行過程中起著相反的作用。二是培養財務人員專業素質,用專業良好的態度適應新政策下的財務和稅務要求,尤其是政策中涉及最多的進項稅與銷項稅的計算方面。此外還要有效地掌握關于增值稅的增值額原理以及涉及的稅額抵扣問題,為企業樹立一般納稅人的專業意識。還有企業內部要加大新政策的宣傳力度和最基本的培訓工作,讓凡是能涉及到的工作人員有新政策的意識,轉變稅收觀念,為企業能夠更好地進行稅收籌劃打好基礎。
(2)做好應對稅制改革的準備,準確高效理解相關政策。營改增之后的稅務籌劃就是為了利用政策傾斜中的優惠方面,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加大營業利潤。而營改增之后涉及到的優惠都是以前的營業稅,這就要求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準確高效地理解政策的方方面面,將優惠最大化地運用進企業建設中。這就要求相關財務工作人員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和較高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從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和涉及稅務的會計處理上進行實質性的把握和理解。
(3)進項稅額的稅收籌劃。營改增政策實行之后,造成稅負不減反增的主要原因就是進項稅額的難以抵扣,因為行業的特點,難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對于進項稅額進行有效抵扣的稅收籌劃可在原材料采購的增值稅專業發票的取得上進行。因為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的地區特性,施工材料的來源途徑多是小規模納稅人,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想要在原材料環節達到進項稅額的抵扣要求,就應該改變材料來源渠道,偏重于一般納稅人,而不再是無法提供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可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發展同大型材料供應商的關系,不僅可以加大抵扣率,也方便供應商的規范化管理,降低建設成本,進而提升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詹奎芳,高群.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的納稅籌劃.濰坊學院學報,2014(05).
2.李學明.建筑行業營改增后的納稅籌劃.財會研究,2015(03).
3.孫濤.施工企業營改增后的稅務籌劃.中外企業家,2015(10).
作者:張揚 單位:重慶市萬州水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