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務企業投資經營的勘測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劣勢(Weakness)分析
(1)水價的合理調整機制,從根本上尚未形成。由于自來水屬于公共產品,價格由政府控制,不受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而用于自來水生產的原材料、能源、用工、運輸及水資源等成本持續上升,大部分水務企業自來水主營業務本身的利潤率達不到行業平均水平,致使資金積累緩慢,僅靠自身積累進行發展較為困難。1998年,國家計委和建設部聯合頒發了《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對城市供水價格的制定等作出了較詳細的規定,對規范供水價格的管理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以資產報酬率決定水價的方式在實踐中并未得到真正貫徹。作為公共產品的自來水價格,已不能完全體現水資源的稀缺性和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2)相關輔業贏利能力有限。水務企業普遍生產運作成本較高,依托供排水主營業務開展的相關輔業也沒有在規模上實現突破,導致整體運作盈利性較差,構成水務企業發展的“短板”。
2.機會(Opportunity)分析
(1)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的利用。近年來,國家、省、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重視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的利用,不管是從《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還是從節能減排控制、生產飲用水標準、污水治理等方面,彰顯各級領導高度環境保護工作,這對水務企業的發展提供絕佳的發展機會。
(2)水務行業發展的政策優勢。行業發展的空間為水務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優勢。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文件還指出要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充分發揮水價的調節作用,大力促進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新一輪水務發展戰略機遇期已然來到。
3.威脅(Threat)分析
(1)大、中型企業自備水廠瓜分水務市場。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的大、中型企業普遍存在“大企業辦小社會”的現象,一個城市主要的大、中型企業均建有自備水廠,既滿足其生產用水需要,也供其家屬區的居民生活用水。這些大、中型的企業,都是水務企業客觀存在的顯現或潛在的競爭對手。盡管二者供水領域有明顯劃分,不存兩個供水企業同在一個市場,采用兩套供水管網爭用戶的激烈競爭場面,但是這也造成水務公司的供水市場份額降低、發展空間受限。
(2)外部資本涉足,水務企業面臨被并購的風險。由于自來水產品受經濟周期的波動影響較小,水務市場需求相對穩定,整個行業具備良好的流動性、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和穩定的投資回報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外資內資水務企業的青睞。隨著公用行業投資市場的開放,使得水務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法國威立雅水務、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蘇伊士旗下水專業公司)、英國泰晤士水務、德國柏林水務等國際水務巨頭,依靠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已進入中國水務市場,并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占有較大的水務市場份額。國內大型國有水務集團依賴水務資產規模和地利的優勢,與上述外資水務進行抗衡。資本實力較弱的國內中小投資商和民營企業利用其本地資源和機制靈活的優勢,搶占大資本和大集團無暇顧及的規模較小的地區水務市場。這些都是水務企業真正面對的競爭對手。
4.水務企業的發展戰略選擇
綜合上述水務企業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我們不難看出,水務企業應很好地把握現有的自身優勢,搶抓機遇,實現突破性發展,同時,在發展中減少威脅,彌補弱點,因此,水務企業應選擇SO戰略:
(1)充分利用相關政策,爭取所在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中自身資源優勢,以實現原水、供水、排水一體化水務產業鏈目標為核心,借鑒相關成熟的項目管理經驗,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公司的治理結構,千方百計地提升自身的整體競爭力。
(2)以“現代化經營、市場化管理、集團化發展”的思路,在大力發展產品市場的同時涉足資本市場,實現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雙盈利模式,促進水務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5.水務企業的投資定位與投資模式
作為由政府授權進行特許經營的水務企業,應要兼顧自來水具備商品和公益性產品的要求,實現水務事業在商業經營項目和公共事業經營項目上的優勢互補,既關注民生,又確保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細分水務市場,我們不難發現,在自來水產品市場方面,存在著城鎮供水市場、工業園區或經濟開發區供水市場、新農村供水市場、特種用水市場等4大子市場;在排水市場即污水產品市場方面,存在著污水處理市場、中水利用市場、中水副產品市場等3大子市場;在與水務產業鏈配套的多種經營產品市場方面,存在著給排水設計咨詢、給排水工程建設、高級飲用水加工、供水管道防腐及綠化環保、水科技開發、設備材料供銷、計量檢定、房產地產等8大子市場。另外,在水資源作為稀缺資源的今天,還存在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原水供應市場。
因此,通過水務市場的細分,水務企業應以自身發展戰略規劃為依托,其投資定位應為:按照實現“供排水一體化”的目標要求,堅持產業化發展、集團化經營、規范化管理,深入堅持實施產品市場與資本市場雙輪驅動的投資發展戰略,創新水務運營模式,緊緊圍繞水作深層次文章,深入延伸水務產業鏈,構建覆蓋水務產業鏈的成套服務體系,拓展供排水市場,引進新技術,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實現從單一產品經營模式過渡到產品—資本兩位一體的經營模式轉型升級,形成產品市場盈利、資本市場盈利的復合贏利模式,以做大企業規模,提升盈利能力。在設定的投資定位情況下,水務企業的投資模式應為:
1.實施一體化戰略,向前向后不斷延伸產業鏈作為水務產業鏈的上游,原水對于保證供水的數量和質量都十分重要,水務企業應取得原水水源供給權,實現后向一體化戰略。另外,鞏固和進一步拓展污水產品市場,包括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污泥利用利用以及污水附加產品市場,從而形成一個完整閉合的污水產業鏈,實施前向一體化戰略。
2.在水務事業發展相關領域內,實施相關多元化戰略,分散企業投資經營風險橫向兼并和縱向兼并的方式,以及委托經營、聯合開發等手段,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圍繞原水到自來水再到污水處理、中水利用的產業鏈條,發展相關多元經濟,包括水務工程設計與咨詢、水務工程建設、水產品深加工、水科技開發、計量檢定、給水管道防腐與綠化環保等等,從而獲取多層次、豐富的收益。
3.拓寬融資渠道,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為進一步增強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也可視情況參股地方商業銀行,除提高企業凈利潤水平、增加現金凈流量之外,進一步拓寬水務企業的融資渠道,使企業更好地朝著集團化、規模化、效益化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作為集公益性、服務性和生產經營性三性于一體的水務企業,其投資經營定位與投資模式是一個在探索中前進,前進中探索的良性循環過程。水務企業要以“現代化經營、市場化管理、集團化發展”的思路,確立并實施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在大力發展產品市場的同時涉足資本市場,找準投資定位,確定投資模式,才能實現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雙盈利,從而促進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張覺人單位:攀枝花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