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理想化教育投資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企業和社會投資與負擔高等學校教育成本的現狀分析由于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導致我國近幾年來高等教育頻繁呈現出供過于求的不良現象,企業和用人單位不付任何費用就可擇優獲得人才時常發生,這從實際上來說違背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受益者付費原則。但是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通體來看企業主要是通過政府繳納稅款來分擔高等教育的部分成本,分擔教育的成本也不是根據企業接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數量來確定。雖然社會和企業分擔的高等教育成本目前都在不斷提高,但是對于它們在高等教育的成本中的比例來說仍然顯得微薄,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企業分擔教育成本。
(二)高校自身投資與負擔教育成本的現狀分析由于收入的減少和成本持續上升的共同作用和影響,導致多數高校的財務狀況惡化的不斷升級。因此,一些高校為保證學校的正常運作而不得不以貸款等非常規性的籌資渠道來籌措教育成本,致使部分高校的債務不斷積累,導致貸款的規模遠遠超出高校自身的償還范圍。又由于大量的社會職能在高等學校中的穿插,例如學生食堂、醫療保險、職工退休金、學生的醫療及安全事故等一系列費用,由于這些費用沒有確定的分擔對象和分擔目標,高校也不能全額分擔下來,從而導致一些高等學校承擔了的成本開支存在不合理的現象。
二、建立理想化的高等教育投資與負擔模式的建議
(一)增加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國家不僅應當把高等教育投資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和生產性投資來對待,還要確保一定時期內國家在高等教育投入中的重要引導地位,堅持“以財政撥款為主,依法落實高等教育投入,多種渠道籌措教育費用為輔”的規定,充分落實國家《教育法》制定的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總體變化,同時各級財必須加大對財政的投資作用和力度,在財政投資水平不變的前提下盡量保持高等教育在擴招后有所提高,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和預防手段,從而保證我國的教育總經費占GDP的4%左右,確保高等教育的總經費占到GDP的1%以上。除此之外,對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的情況下,國家應建立有效的補償機制以及其他行之有效的扶持弱勢群體的辦法。同時,必須加強弱勢地區的教育投入力度,在政策上要對弱勢群體給予一定的傾斜和幫助,增加對弱勢人群的捐助力度。
(二)制定合理的個人分擔標準定價模型著名教育學家舒爾茨(T.W.Schultz)認為,教育相當于是一種對人的長遠投資,而個人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受益者和載體,必須分擔教育所帶來的成本和費用。這種個人分擔高等教育成本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同時也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因此,接受教育的個人不僅僅要分擔高教成本,而且應該基于所受教育質量不同(主要是學校差別、專業差別、培養層次差別)從而使高教成本的付出不同。綜合各種因素,提出以下具體的學費標準構建模型:前提假設:市場的自由競爭;各專業成本能夠科學地計算總公式:某學校某專業平均學費=學費成本比×專業平均培養成本×專業差別調整系數×學校差別調整系數×培養層次調節系數。
(三)社會企業加強對高校教育成本的投入第一,加大對高校理想化教育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科教興國的戰略意義,使社會意識到教育對社會的重要性,從而引導社會和企業加大對教育的投資;第二,社會各慈善組織要加大工作力度,在原有資助群體不變的基礎上,多拉贊助,多跑單位,通過大型媒體活動,體育比賽,文藝演出,明星校友情感交流等多種渠道,增加捐資助教的籌資金額;第三,高校應設立高校發展辦公室,并且配備專門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捐贈工作機構,動員各大院校畢業的新老同學,事業有成者為母校捐助,做好接受常年捐贈和專項捐贈工作。第四,政府需要以各種政策來鼓勵單位、個人捐贈等來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例如,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給捐款人提供適當的稅收減免制度,同時以經濟和名譽上的雙重回報給捐款人,在捐款人與學校之間創造出雙贏的局面。
(四)提升高校自身管理服務的實力高校必須提高學校財力資源、物力資源、人力資源方面的使用效率,從而增強高校的競爭優勢和籌碼,大力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對學校優勢專業與學科的重點培養,打造高校獨有的特色和品牌,積極向國際教育市場發展,在提高學校產權的結構效益的同時增加學校科研服務、辦學收入、科研成果的進步。有效利用高科技項目研發及其高額回報率的優勢,從而達到吸引社會風險資本對高等學校進行風險投資的目的。同時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與外界進行資源交換和合理合作,通過相互的合作進一步推動校辦產業的積極發展,健全和完善我國教育事業制度的發展。
作者:李新凱單位:鄭州大學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