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投資類專業的困境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金融投資類專業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衍生品如股票、債券、基金、期貨等為投資對象,以投資或以投機為主要手段,以金融市場為主要職業目標的專業群體,包括金融管理與實務、國際金融、金融與證券、金融保險、證券投資與管理、投資與理財、證券與期貨等7專業①。當前高職金融投資類專業的發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人才培養模式也面臨著一些困境。作為一直關注和從事高職金融投資專業教學的教師,對此進行剖析,以探索高職金融投資類專業的培養途徑與發展之路。
一、目前高職金融投資類專業建設面臨的困境及制約因素
1、金融投資行業的知識密集型特征與高職生源質量不高之間的矛盾
眾所周知,金融投資職業是在充滿風險的金融市場從事投資或投機事業,以智力作為主要職業依托來謀取投資收益和投機利潤的,需要從業者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深厚的專業素養。而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卻不利于高職院校吸收這樣的優秀生源。按照目前的高考錄取政策,高職院校作為最后批次錄取的院校,只能在普通高校錄取之后才能錄取。雖然也是擇優錄取,但其實是把最差的生源留給了高職院校,客觀上造成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低下,教學難度大,教學質量不高,這與金融投資行業的“知識密集型”要求相悖,不利于高職院校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到金融投資行業,給高職金融投資專業的教學與發展造成先天性障礙。
2、金融投資行業對專業理論知識的要求與高職院校重技能輕理論的教學理念之間的矛盾
金融投資行業是從事金融產品及其衍生工具買賣的,其高風險性要求投資者決策時要做出周密而詳細的分析、論證和預測才能進行投資操作。這要求從業者必須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扎實的專業功底才能夠勝任。但目前高職教育的理念是重技能訓練輕理論學習的,以能力本位課程作為學習的目標。這對大量重復工作的理工科專業來說也許是好的培養模式,只要多練習就會熟能生巧,最終掌握技能,而不必強求技能的理論依據是什么。但對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來說,既沒有相同的市場環境和相同的分析模式,也沒有相同的投資對象可供參考,每一次投資分析與決策都是創新性的,所以高職院校目前的這種教學模式并不適合金融投資類人才的培養教育。相反普遍高校的研究型教學理念和方法,注重理論學習和原理分析,過程推導的導入式教學方法可能更適合金融投資類人才的成長。這也是目前金融投資類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大都注重學歷的原因所在。
3、就業市場要求的高學歷與現行高職院校的大專體制之間的矛盾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定位于高職高專類,學生畢業后的學歷相當于專科學歷。而目前就業市場上對金融投資類人才的最低學歷要求大多則是本科,與金融投資崗位直接相關的職位更是要求碩士以上學歷,高職學生畢業后要想在金融投資類公司謀一份職業比較困難,這種體制與市場之間存在的矛盾使高職金融投資類專業的學生就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很多學生畢業后因為學歷不合格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直接造成人才的極大浪費和社會資源配置的低效率。根據調查,金融投資專業畢業的高職學生畢業后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的不足10%,大多從事會計、財務管理和營銷的工作。即使有些被金融中介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錄取,其所做的工作也基本與專業無關,大多從事接待和服務之類的工作。這是當前高職金融投資類專業的發展遇到的體制障礙。
4、金融投資職業的高技能要求與高職院校技能培養條件之間的矛盾
金融投資職業需要從業者具備分析研判、操作、資金管理和情緒控制等多項技能。這些能力的獲取需要從業者進行長期艱苦的操作練習,其中重要一環是進行實盤操作練習。就好比學游泳,在岸上不管理論學得多好,不下水練習是不行的。縱觀國內外金融投資大師的成長過程,都是經過長期艱苦的實戰,歷經學習——實踐——總結——再學習——再實踐——再總結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才成功的。這表明金融投資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過程這一環節。而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雖也轉變到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但與其他專業真刀實槍的實踐教學環節相比,金融投資專業的實踐環節更多的還是停留在“模擬操作”這個準實踐的層次上。各高職院校也大都采用的是“電腦+軟件”這種實踐教學方式,沒有資金或沒有條件進行真的實盤操作練習。模擬實踐雖也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模擬操作畢竟是模擬操作,資金的虛擬性和約束力的軟弱性使投資者不論從心理壓力上還是從重視程度上都無法達到真實操作環境下的訓練效果。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存在著分析大師眾多而投資大師少見的現象,從某些程度上講就是因為我國高校金融投資教育長期存在著重理論學習而輕實踐操作的教學方式造成的。
5、專業目標的統一性和各校培養目標定位的不統一性之間的矛盾
金融投資專業的職業目標是很清楚的,市場定位也很明確,就是在金融市場上從事金融工具交易以賺取利潤。但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對從事金融投資職業的誤解和偏見,加上過去曾對“投機”行為的批判,使得人們的觀念中仍對這個行業存有戒心,總認為這是個不太正當的職業,再加上其風險性較大,使得國人談“投機”色變。我國發行股票之初遇到的無人認購就是這種心態的體現。雖然我國金融市場已經建立近20年了,但投資者人數仍占不到10%。說明傳統觀念仍根深蒂固。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投資理財漸趨熱起來,但仍受到傳統認識的束縛。表現之一就是招生難,家長對這行仍然認識不到位,不贊成和支持孩子報考金融投資專業,二是高職院校或由于就業方面或由于認識方面的原因對這個專業的定位不清晰,不統一,差距很遠,有的甚至完全偏離了這個專業。比如有的學校定位于會計方向,有的定位于財務管理方面,有的定位于單一的證券投資方向,有的定位于銀行保險等方向等不一而足。使得金融投資專業有名無實,流于形式。導致行業目標很清晰的專業在實際中存在著市場定位很混亂的局面,既不利于專業的深入發展,也不利于學校之間的交流研究,更不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長遠發展。
二、高職院校能否培養出優秀的金融投資大師
高職金融投資類專業發展面臨的上述困境和矛盾使人們產生懷疑,高職院校能否培養出優秀的投資大師呢?是不是金融投資類人才不適合在高職院校的培養呢?翻開國內外金融市場的發展史和史上著名投資大師的成長經歷,我們發現,我國高職金融投資類專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不調整培養模式和教學改革,高職金融投資專業的發展就會走入死胡同。相反如因勢利導,適時調整策略,高職金融投資專業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1、國外金融投資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法
金融投資人才的培養與成長離不開發達的金融市場,當今世界上最為發達的金融市場大多出現在經濟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尤以美國的華爾街為甚。所以頂尖級的優秀金融投資人才與大師級人物大都誕生在這里。綜觀這些優秀的金融投資人才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國外金融投資人才培養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高學歷+高技能”模式。其共同點一是他們大多都是在名校受過深厚的金融與經濟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深造,大都獲得了高學歷,如博士學位或學歷。二是在從事專門的金融投資之前,都從事過金融市場經紀業務的,這為他們日后從事金融投資事業打下了基礎。顯然這種培養模式正符合金融市場對投資人才的要求。另一個模式是“海龜模式”,這種模式認為,從事金融投資,不一定要高學歷,任何人只要通過一定的訓練都能成為出色的金融投資者。20世紀70年代出現于美國期貨市場的傳奇人物理查•丹尼斯就是這種理論的代表人物。他本人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為了驗正他的“成功的交易員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的,而無關乎聰明才智與學歷”的觀點,他與朋友打賭實驗,專門招聘了23人進行為期四年的實戰操作練習,在四年的培訓課程中,除3人退出外,其余20人都有上佳表現,平均每年收益率在100%左右。最成功的一名學生4年為他賺了約3150萬美元。如今這些學生要么在基金公司任職,要么單干,成為美國期貨市場上的一支生力軍。理查•丹尼斯這種培養金融投資人才的模式很像養殖場繁殖烏龜的做法,被人們稱為人才培養的“海龜模式”。
2、國外金融投資人才培養方法與理念對我們的啟示
“海魚模式”對我國高職院校金融投資專業的培養很有啟示。一是,高職院校能夠培養高素質的金融投資大師。從理查•丹尼斯及其進行的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金融投資人才不只是受過高等教育具有高學歷的人才能從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只要對金融投資具有濃厚的興趣,經過系統和嚴格的基本知識與交易方法的訓練,再經過大量實盤操作演練,一樣也能成為出色的金融投資人才。我國高職院校開設金融投資專業是適應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要求,也是順應廣大人民投資理財的需要的。應該大力發展,不應被眼前的暫時困境所蒙蔽。二是我國高職院校的金融投資專業在培養模式與訓練方法上應有所改進。第一、一定要重視投資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培養,并且把它放在學習的第一位,放棄重技能輕理論的思想觀念與錯誤認識。金融投資職業并不是簡單地如士兵打槍哪樣,只管瞄準而不管槍的構造原理。它不僅要知其然,而且還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在變化無窮的金融市場上獲取利潤。所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相當重要。第二、一定要進行實盤投資操作練習,不能紙上談兵或進行軟件模擬操作。這樣脫離實際市場與真實持倉心理壓力,是訓練不出優秀的投資人才的。第三、要求學生對金融投資事業要有強烈的興趣與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理查•丹尼斯之所以能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在選拔學生時盡管學識、性格等不同,但都要對期貨投資懷有極大的興趣。否則在后面的嚴酷訓練與長時期演練中是堅持不下來的。三是高職院校在培養金融投資人才方面的投入一定要加大力度。不能僅限于“電腦加軟件”的模擬操作階段,在理論學習結束之后,一定要進入金融市場進行真實投資操作。這樣才能造就真實技能。
三、高職金融投資專業如何走出發展的瓶頸
1、在學生填報志愿時進行專業教育
高職金融投資專業要想真正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走出目前面臨的困境。就要從培養的第一步招生做起,把真正對金融投資有興趣的學生招進來。這就要求在招生階段對擬報考學生進行詳細的專業說明與教育,通過各種途徑向學生介紹專業的學習課程,學習方法與學習要求與將來的職業前景,讓學生對之有充分的認識。不能為了招生而把專業面臨的風險與將來的職業不確定性或做夸大宣傳,讓學生放棄理想,或做虛假的式誤導宣傳,讓學生不明就里稀里糊涂進來。給后面的學習就埋下隱患。在學生填報之后為了確保學生對自己興趣的真實性有較大把握,還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測試。以防止有些學生由于茫然沒有專業可報而胡亂填報。
2、入學時交納操作風險金,以備實戰操練之用
在這方面可借鑒有些專業比如美術、汽車修理等專業的做法,為了保證學生將來實習之用,在入學時可收取一定數額的實盤操作準備金,與學費一同收取,但說明這些資金與學費不同,是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實盤操作的本金,學生如操作得好,畢業時學校在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后把余額全部返還給學生。如操作得不好,這些資金就是學生實習操作期間的最大虧損額。如此不僅學生有了學習的強大動力和操作時一定的約束力,也解決了學校在金融投資實習方面的資金來源,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目前有些學校發生的學生為了投資而把學費投入到股市中去的現象就是因為缺乏這樣的機制而發生的。
3、學校成立校園投資基金,納入預算,以供學生實習之用
由于入學時學生交納的實盤操作準備金數量不能太大,為了解決實盤練習時的資金來源問題,學校可成立校園投資基金,納入學校正常預算,作為教學中的一塊固定費用劃拔給專業教研室專款專用,專戶存儲。作為學生實盤操作的資金來源之一。校園投資基金在初期可采用財政信用的方式籌集或用其他信用方式籌集。等到資金規模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減少學校的預算份額。平時這些資金可交由專業教研室或研究所運作,制定嚴格的風險控制措施,實行獎罰制度,這樣一可以解決教師的科研局限于單一的寫文章而與實際生產相脫離的問題,二可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三還可給學校提供一創收的途徑。其實這在美國一些大學如哈佛大學等名校,早已成為學校教育經費的一個重要來源。在這些學校,沒有國家的經費投入,學校擁有自己的投資基金,或交由專門的投資公司運作,或由學校自己的基金會運作。資金一來源于校友的捐贈,二來源于歷年的節余。高職院校尤其是開設金融投資專業的高職院校應該利用實踐教學的契機,發展校園投資基金。
4、進行教育改革與創新,適當增加理論學習的份額與比例
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時不能盲目的實行“一刀切”,對所有專業都實行一樣的改革方案與模式,而應結合專業的特點實行靈活機制區別對待的原則。比如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時比例的問題上不能強求一致,對一些理工科類可以要求實踐教學比例大一些,但對一些文科類專業,其技能的基礎就是理論。理論知識欠缺就無法進行實踐教學。金融投資類專業就是這樣。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分析研判工作占了投資過程的大部分時間,真正的操作只是幾秒鐘的事。而分析研判依據的是理論知識與專業素養,沒有統一的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程式,要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金融投資類專業中,理論知識還是占第一位的。一定要加強而不能減少。
5、廣泛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樹立正確的金融投資觀念
高職金融投資專業,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證監會有關投資者教育的政策,廣泛進行投資觀念與理念的宣傳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金融投資觀,不要把風險夸大,歧視投機,也不要盲目自信,認為在金融市場就能發大財。要客觀的一分為二的看待現在的金融市場與金融投資職業,它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分隔的一部分,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金融投資職業也是在為國家做貢獻的一個行業。金融市場是居民投資理財的重要渠道,要大力培育與支持,不能簡單地否定和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