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首次公開上市發行(IPO);二是并購;三是股權回購;四是清算。大部分學者首先提出風險資本退出方式,然后對其進行利弊分析,最終提出一種最合適的風險退出方式,Pierre、Armin(2005)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對不同類型的退出方式進行分析比較,應用排除分析法對風險企業的IPO、轉讓和清算三種退出方式進行探究,從風險投資收益和退出成本的層面建立了競爭風險模型來選擇退出方式。安實(2005)通過建立風險資本退出決策的復合模型解釋了風險投資如何控制風險投資資金退出時機以及如何選擇退出方式的問題。
還有一些學者不僅提出各種風險投資退出方式,以及對其進行利弊分析,還提出了影響退出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Kaplan(2004)搜集了1998—2001年全球145個投資項目,這些項目分別來自不同國家的70家風險投資企業,通過對這些項目的研究他發現各國的風險投資企業在選擇退出方式時會綜合考慮各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因金融體系而有所差異。范柏乃(2006)在其所著的《現代風險投資運行與管理》中指出,經實證研究,風險投資專家認為缺乏完善的法規與政策體系、缺乏健全的資本市場和缺乏有效的中介組織是阻礙我國風險投資退出的三大外部因素,提出以企業并購為主渠道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
綜上所述,國內、外研究學者普遍認為首次上市公開發行(IPO)是現行經濟條件下主導的風險投資退出方式,其中,創建二板市場是當前我國主要的退出渠道,當然,還要根據企業的盈利能力及盈利狀況、投資周期、現行金融體系、資本市場體系、相關政策法規、有效的中介組織等因素,來選取較為適宜的風險投資退出方式。
二、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研究的現狀與前景
綜上研究所述,對于風險投資退出時機的研究,則主要是從退出時機的影響因素、退出時機選擇的條件、退出價格、退出成本等方面進行相關研究,而對于風險投資退出方式的探討,則是從四中退出方式的利弊分析、收益比較、影響因素、退出環境等方面進行闡述。
可以看出,一方面,未來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研究應當立足微觀角度,廣泛搜集風險投資機構的數據,構建合理的數理模型,進行科學嚴謹的實證分析,提高風險退出機制的可操作性和應用型;另一方面,各學者應當加強對風險投資退出績效的研究。
作者:朱洪波單位: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