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診斷學實踐的信息技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構建思路(1)“以學生為本”是靈魂。“以學生為本”的自主學習理念貫穿于教學設計過程的始終。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負責引導、監控和評價學習進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中醫診斷學“自主學習”模式強調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讓學生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學習有一種歸屬感、責任感和緊迫感。(2)“任務驅動-解決問題”是主線。在宏觀教學目標指導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為主線,有目的地確定和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和探索熱情。(3)“開放式教學”是核心。“自主學習”模式遵循“學生自學、教師導學”,創建開放的學習課堂,克服了傳統“填鴨式”教學活動的缺陷。“開放式教學”使大學課堂跨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有利于教師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由交流、互助提高,促使學生思維和認知能力在開放環境中得到提升。(4)“信息技術支持平臺”是保障。“自主學習”模式應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來支持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在運用“自主學習”模式時,教師應時刻關注、更新和監控信息支持平臺,保證平臺的暢通,及時從平臺獲得學生的學習情況,保障學習過程的良性循環。
1.2構建方法在以上思路的基礎上,構建中醫診斷學“自主學習”模式。教師由“教書”向“教學”轉變,由單純重視“課堂”到“課前-課中-課后”三位一體組織教學;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以自身為主體,自主選擇學習方法,自主制定學習計劃,自覺控制學習過程。(1)課前———運用信息技術支持平臺,指導學生熟悉教學內容,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制定學習計劃。課前通過中醫診斷學習交流QQ群,提前課程預習提綱,促使學生在課前圍繞教學大綱自主預習相關知識、收集所需資料;課后對下一次預習提出具體要求,并發放案例卡片。鼓勵同學們針對預習內容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并及時反饋至教師。提問采取積分制,每月提問名列前十位、回答問題前十位的同學給予相應獎勵,既能激發學生求知的好奇心,又能使教學更有的放矢。(2)課中———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我們充分運用中醫診斷信息支持平臺,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疑惑、新鮮感等,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的動機。教師創造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促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倍增。另一方面,我們采取小組式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討論、交流、啟發、協作中,各抒己見,大膽探索,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3)課后———運用信息技術支持,跟蹤學習效果。自主學習是在教師指導、監控下的學習,及時了解學習效果,對于改進、調整教學計劃非常重要。我們運用中醫診斷學計算機無紙化學習考試訓練系統,每次課后讓學生及時登錄該系統進行學習測試,對測試中發現的共性問題,通過中醫診斷學習交流QQ群集中,引導學生在交流群里開展討論,協作解答,教師做總結點評;對于個性問題,因材施教,采取“小組成員互幫-教師針對性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總之,構建“自主學習”模式要抓住“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既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和時間,又要保證其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學習。
2中醫診斷學“自主學習”模式的實踐
舌診是《中醫診斷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下面以2013級中醫七年制4班舌診教學為例,介紹中醫診斷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學設計。
2.1學情分析
2.1.1平臺使用情況分析課程實施依托中醫診斷信息技術支持下“舌診訓練考試系統”、“中醫診斷學習交流QQ群”、“中醫診斷學數據信息庫系統”進行;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利用平臺上傳作業,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施以分組的形式進行,但部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有待加強;部分對舌診基本理論掌握較好,但仍停留在機械記憶階段,在理論與臨床的聯系方面比較欠缺。
2.1.2學習風格分析教學設計之前,我們首先采用Reid感知學習風格問卷[4]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習感知模式中:視覺型占41.5%,聽覺型占16.3%,觸覺型占10.7%,動覺型占19.6%,沒有明顯傾向的占11.9%。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該班學生傾向于視覺型學習風格,其次是動覺型。針對該班學習風格的特點,舌診教學設計上以色彩鮮明的舌診圖片、視頻等各種視覺刺激手段為主充實教學平臺,完善舌診訓練考試系統;同時,圍繞教學目標設置問題,讓學生進入角色以提高學習效率。
2.2教學方法
采用“課前復習預習—多媒體講解—提問互動(分組案例討論)—點評小結—課后思考實踐”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分工合作。
2.2.1教師促學模式(1)設置問題,運用“中醫診斷學習交流QQ群”引導學生課前復習及預習;(2)提供舌象觀察記錄表、案例卡片、圖片、視頻等教學材料,編制多媒體課件,調試舌診訓練考試系統;運用多元化教學激發學習興趣;(3)結合臨床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4)動靜結合,運用舌診訓練考試系統請學生“看圖辨舌”;結合臨床案例,培養“舌癥合參”辨證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動性;(5)發放多媒體聽課提綱,以留給學生更多思考和參與空間。
2.2.2“自主學習”操作程序(1)登陸“中醫診斷學習交流QQ群”,在教師指導下課前自主復習、預習,完成舌象觀察記錄表,閱讀案例卡片并按照問題思考;(2)積極思考,參與課堂討論、回答問題;(3)登錄舌診訓練考試系統進行訓練和考試;(4)課后把舌象觀察、分析常規化,并做好記錄;(5)遇到問題時,通過小組交流學習、師生互動,協作求解;(6)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情況。課時單元結束,教師點評總結課程內容,學生及時反饋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和難點,教師予以解決并提出新的問題。
2.3教學流程(見圖1)
3體會
教學結束,我們采用問卷調查了解學習情況。88.2%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歡“自主學習”模式,77.6%的學生表示“自主學習”模式提高了學習興趣,92.1%的學生表示“自主學習”模式有利于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有助于融洽同學關系。“自主學習”模式具有以下優勢[5]:(1)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對本堂課所涉及的知識點更加關注,掌握程度更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學習氛圍更自由、更輕松,便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更容易接受知識。(3)學習資源更豐富,拓展知識效果好。信息技術支持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學習資源,既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保障,也有助于開拓學生視野,擴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當然,我們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少數學生性格內向,不愛發言,“自主學習”仍停留在自己閱讀教材,缺乏主動參與意識,未收到預期的效果。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中醫診斷學“自主學習”模式強調“以學生為本”,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學習目標,是中醫教育改革的一種有益嘗試,值得進一步研究與推廣。
作者:孫貴香黃惠勇劉偉倪佳袁肇凱簡維雄李琳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研究所湖南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