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化建設的科學化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信息化監督模式的優勢
近期《財富》雜志公布了2013年度世界500強,中國建筑比2012年的100位前進了20個位次,實現了從“1159”到“1859”的跨越。從2006年入圍世界500強到躋身前百強,中國建筑只用了短短7年的時間,營業收入翻了5倍,利潤翻了12.6倍,提前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戰略目標。中國建筑發展規模迅速增長,管理鏈條、管理層級和管理跨度越來越大,面臨的監督難度也隨之上升。此時,以信息化為手段的監督模式依靠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很好地突破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面臨的瓶頸,對于提升企業管控能力,提高企業的監督效能有著重要的作用。總結起來,信息化監督模式的優勢主要有:信息化監督模式能夠解決監督及時性的問題。信息化的監督模式摒棄了傳統的監督模式的逐級上報的報表、信訪舉報發現管理風險的被動做法,它能夠以其及時、真實、客觀的數據反饋開展針對性的監督,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模式下事后監督的被動局面,注重于預防性監督,能夠主動及時性地介入各個監督環節。
信息化監督模式能夠解決監督全面性的問題。信息化的監督模式利用技術手段把企業管理的各個業務板塊納入其中,能夠對所有業務流程、項目、管理環節、業務系統進行全面的監督,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監督的盲點,解決了傳統的監督模式通過對部分業務的審核、專項檢查、效能監察(監督)、審計等手段的信息溝通不足問題。信息化監督模式能夠解決監督力量不足的問題。隨著區域分布越來越廣、管理跨度越來越大,紀檢監察人員數量有限,中國建筑作為大型的現代化管理企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配備過多的紀檢監察人員,因此對遠離總部的分支機構的關鍵業務環節的實時監控就提出了新的挑戰。此時,信息化監督模式的介入能夠實現信息遠程控制、交流、共享,能有效節約人力成本,提高監督效率。信息化監督模式能夠解決監督動態性的問題。應該說,在企業整個管理過程中,任何一個業務管理活動都存在著動態的管理風險。僅僅依靠傳統監督模式的抽查、檢查、旁站等方式進行過程監督,已經很難達到預期監督效果,而信息化監督模式能夠實時、隨時監控,也避免了人情因素干擾的監控風險。信息化監督模式能夠解決監督真實性的問題。在傳統的監督模式運作過程中,廉潔風險預警信息一般是通過各級檢查、調研以及信訪舉報等方式收集、整理上報至公司紀委。三局從幾年來上報預警信息管理辦法的試運行結果發現,預警信息更多是依靠紀檢監察員的能力、責任心來完成,存在瞞報、延報甚至不報的現象,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信息化監督模式把信息數據固定化、標準化,排除了干擾預警信息的主觀性因素,解決了信息傳遞過程中失真的問題。
二、信息系統設置推進監督工作科學化
監督信息化離不開軟件的支撐,軟件利用其特有的信息提醒、檢索、統計分析等功能,可以盡可能減少監督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干擾,實現監督的真實性、客觀性、及時性、全面性和高效性。中國建筑大膽實踐,開拓創新,把推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有效融入到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之中。例如中國建筑三局創新設計了“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初步打造了自己的紀檢監察信息系統,逐步使制度在信息系統中固化,讓業務流程在信息系統中透明,讓權力在“籠子”里行使,有效促進了紀檢監察工作及時、全面、高效,推進了中國建筑監督體系的科學化。具體來說,中國建筑“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軟件有以下幾個科學的監督功能設計:通過信息系統設置的剛性約束,對關鍵管理活動實現系統自我控制。具體來說:第一,以資金支付為約束條件,確保各項業務活動受控。信息系統中對資金支付進行剛性約束,任何一個管理步驟沒有完成就沒法進入下一個步驟,最終的結果是導致資金無法支付。通過資金支付的剛性約束來保證管理活動的及時、真實和有效,有效地降低了支付中的風險。例如分包的管理,不在系統里招標就無法簽合同,沒有合同就無法辦理結算,不辦理結算就不能做資金計劃,沒有資金計劃就不能付款。通過這樣一個剛性的約束,確保過程中的每個管理活動都得到及時開展。第二,以項目兌現為約束條件,確保項目運營過程受控。從投標成本測算開始,中標后確定責任成本、過程中進行成本分析、完工后成本鎖定直到竣工結算。最終以審計兌現作為剛性約束條件,其中任何一個管理步驟沒有完成就沒法進入下一個步驟,最終的結果是導致無法兌現。
通過這樣一個剛性的約束,確保過程中的每個管理活動都得到及時開展。第三,以關鍵目標值的設置作為約束條件,確保一些容易產生廉潔風險的關鍵環節受控。通過剛性的設置,將傳統手段下需要靠個人經驗和責任心都很難監督到位的、繁瑣的工作,通過系統自動實現,減少人為操作因素,減少漏洞。如分包管理,信息系統在后臺自動設置分包的結算數不能大于合同約定數,付款數不能大于結算數等,一旦超出,系統自動無法保存,并予以提醒。再比如項目最終結算前,需要進行成本鎖定,一旦此項動作完成,信息系統就不能再辦理任何結算。通過信息系統設置的監控功能,實現對關鍵活動的全過程監督。系統設置監控權限,權限范圍內的紀檢監察員可以隨時監督審查授權范圍內的業務活動開展情況,包括從管理活動發起的源頭到任何一個環節的所有審批意見和背景材料,對業務活動的監控實時、透明,徹底解決傳統手段下大跨度監督難的問題。通過信息系統設置的風險預警功能,實現對關鍵活動的及時響應。在信息系統設置中設置預警功能,通過后臺分析計算,將實際值與目標值進行自動對比,實現自動預警,通過預警響應功能,及時對相關問題在過程中進行處理。解決傳統手段下,隱瞞問題或者反映不及時的問題。例如,在業務流程中,設置了廉潔風險點,在廉潔風險點的基礎上,在業務流程管理活動中提取預警所需數據,在公司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決策支持”下開辟“紀檢預警”專項模塊,目前已經實現了12個預警數據的自動提取,并按分公司紀檢監察員、分公司紀委書記、公司紀檢監察室、公司紀委書記四個層級進行了預警權限的設置。為后續預警信息的處置提供了基礎。通過信息系統的決策支持功能,動態反映監控范圍內的各項基礎信息。改變傳統手段的逐級上報方式為信息系統提供的決策支持。決策支持信息系統從業務活動中自動獲取,提高決策支持的效率。比如對分包結算價格的統計分析。傳統手段下,以一個公司這么大的規模,要在公司總部動態掌控所有項目的分包結算價格情況,光在數據統計上就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更別說保證其及時性和準確性。但通過信息化手段以后,從分包招標、合同簽訂到過程結算、最終結算,由系統自動統計數據處理。通過完善信息系統決策支持功能,提高決策支持能力。
三、信息化技術推進監督工作公開透明
一是搭建集中采購網絡平臺,實現過程監督。比如,在2012年,中建二局搭建了集中采購交易平臺,依托先進的網絡技術,基本實現了網上交易。紀檢監察工作與集中采購管理緊密結合,通過對交易范圍、交易行為和交易環節的過程監督,針對異常狀況開展調查分析,打造業務公開、程序透明、過程可控、結果可溯的陽光采購工程,實現了信息共享、實時監控和過程監察,減少了人為干擾因素,從而有效預防腐敗。二是采用視頻監控的方式,提升監督能力。中建二局項目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已正式投入運行,紀檢監察工作有效介入,關注重點項目材料進、出場及驗收等關鍵環節,通過對視頻實時記錄進行隨機抽查,有效地提升了監督管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實現了業務監督透明化。三是建立OA辦公管理平臺,提升監督效能。OA即辦公自動化,是指將現代化辦公和計算機網絡功能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辦公方式。中建六局以電子網絡商務平臺為基礎實現電子辦公,利用前臺的OA系統和業務應用系統,連接功能強大的中間件,配合后臺的大型數據庫,使得整個企業的知識鏈和業務鏈真正處于高度可開發、可利用、可控制、可循環的狀態,并且能夠所有的信息,使企業咨詢的流通性和可利用性大大提高,加強了對各個環節的監督。此外,在2011年,中建六局為提高工作效率、規范管理,組織編寫了合同范本34個,并在OA平臺啟動實施,有效避免了因經驗不足及專業偏差問題而導致的商務合約風險。
四、結語
21世紀是全球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建設也將是國有企業黨建科學化的一種發展趨勢,促進國企黨建信息化建設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國企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正如所說:信息化可以“如虎添翼”。中國建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更新紀檢監察工作思路,在實現標準化、流程化建設工程之后,已經開始了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它以信息化的手段,充分把握信息化監督模式的優勢,來解決傳統監督模式存在的不足,以此不斷改進、完善和提高國企紀檢監察工作科學化水平,能夠始終當好推動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科學發展的“守護神”。
作者:趙艷華單位: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