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供水信息化管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城市供水系統對城市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供水企業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對供水管網和設備進行監測,實現對水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GIS作為一種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有助于供水企業實現上述目標,本文特對此做一分析,以期能夠對這一技術的應用有所幫助。
關鍵詞:
GIS技術;供水管理;信息化管理
一、供水信息化管理要實現的目標
數據共享及規范化管理。通過建立遠程監測系統,確保資料數據能夠被集中、可靠地保存起來,并且能夠保證不同數據平臺的一致性,便于查找、維護、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水處理系統的全程自動化,同時,通過數字化管理使供水企業的治水成本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此外,信息化管理還能夠精密控制制水工藝,使運行更穩定,進一步降低供水成本。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立能夠使系統內部的日常工作數據與空間、時間對應起來,使數據管理更加高效,管網計算更加精確,更有利于生產調度和供水服務的相關決策。
二、GIS技術用于供水信息化管理要實現的目標
在供水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GIS是一種有效且實用的工具。使用GIS能夠相對簡便地實現以下幾個目標。數據管理與數據共享。供水過程涉及到多個管理模塊,同時要協調建筑設施監測、水質監測與管理、閘門控制、設備管理等部門協同作用,在應用GIS的過程中必然面對分散且復雜的子系統和數據源,因此,必須要設定統一的數據格式,使來自不同層面的信息能夠統一,便于共享。在GIS系統中,借助安全監測系統保障準確性,借助GIS的擴展性統一各類數據,利用GIS多圖層處理技術實現數據共享。設備監控。GIS技術中有多種指令和接口,因此要建立統一的監控平臺、操作指令和接口,從而使通訊接口和操作指令的正確性得到提升,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設備的全方位監控。建立集成平臺。GIS能夠將用戶需要的信息構建在一個融合地理環境和人文信息的數字集成平臺上,因此要通過GIS實現信息內容的綜合和可視化管理。智能輔助決策。水資源具有一定的地理特性,因此供水單位需借助GIS制定不同區域和人文環境下的個性化管理方案,通過計算機模式實現對決策的優化。
三、GIS技術功能優勢
1.大范圍安全監控。我國目前供水工程大多體量較大,在確保長期運行的同時,要盡可能減少現場工作人員以降低成本。傳統管理方式使人工成本和數據的精確性不可兼得,而GIS系統能夠建立立體化的地圖,使用戶通過地理地圖實現遠程監控。
2.水質實施數據分析與監控。供水安全是供水企業必須時刻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供水信息管理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實時監控水質變化,盡早發現水污染突發事件的趨勢,并及時預防。未采用GIS的水質監測數據僅是數據,而未能與其他信息有效連接。缺乏關聯的數據,對城市水污染預防及處理沒有實質作用。而GIS監控的數據能夠確保城市中人口分布信息與水質信息和官網分布情況的及時對接,從而能在水污染發生時,掌握動態信息,預估水污染蔓延趨勢。3.GIS技術能夠優化水資源管理體系。GIS技術能夠有效處理空間信息,調用水資源的各類信息數據,指揮水資源調度工作,還能演示水資源調度過程,模擬多種調度方案,使水資源的立體化調度成為可能。
四、GIS用于供水管網管理
1.供水管網。隨著我國經濟信息化的力度不斷加大,城市建設越發依賴信息化技術和手段。目前,大部分城市供水管理系統的信息化發展速度一直落后于經濟信息化的速度,而居民對供水服務質量的要求又逐漸提升,此帶來了傳統平面信息系統與現代供水管理的巨大矛盾。同時,城市的發展促使老舊的供水管線需要不斷更新、改造,新舊融合使城市供水體系越發復雜,供水系統工作難度逐漸增加,甚至常常“力不從心”,一旦出現供水管網事故,極有可能延誤處理時間,一方面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影響城市交通,甚至建筑安全。
2.GIS在供水管網管理中的應用。
(1)管網數據編輯。GIS是一個覆蓋面較廣的管網編輯工具,特別是在設備管理方面能夠大量替代人工業務,使管網數據信息的管理效率和質量都有所提升。
(2)信息查詢。管理員在監測管網實時動態時,除了常規的分布情況等數據外,還能提供關聯文件,如圖片或地理位置等,使針對管網數據的各種應用更加便捷。
(3)設備檢查。GIS技術使設備管理更加科學、規范。通過系統地設備編號,工作人員能夠快速識別設備的屬性、位置等,在管網維護和排除故障時能夠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4)空間統計。GIS技術能夠將地下管網的分布情況、供水能力和規模等進行統計,并能夠形成圖標,便于工作人員查找、核對,使工作內容更簡便,工作效率更高,人工成本更低。
(5)測量系統。GIS系統能夠準確測量設備的位置信息及距離面積等信息。
(6)調度管理。GIS系統可以為泵站、設備、維修和巡檢等部門的工作提供輔助數據,并能夠在小范圍內實現全面調控和規劃。
(7)供水事故處理。系統在發生故障或供水事故時,能夠快速提供處理方案,減少事故所需的處理時間,減少水資源浪費,減少供水企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經濟效益明顯。
(8)閥門管理。GIS系統能夠準確記錄閥門狀態,并對數據進行分析,使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數據及時了解閥門情況,并作出必要的處理。
(9)權限管理與設備維修。GIS系統能夠為不同的部門設置不同的管網管理權限,一方面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根據維護和維修記錄提示設備更換或再次維修,從而有效預防事故發生。
五、總結
GIS系統目前已成為我國最常用的供水管網管理系統之一,借助GIS的立體化信息管理方式,城市供水企業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對管網和設備等的維修、維護,使供水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時,供水成本不斷下降。
參考文獻:
[1]孟明群,趙平偉,張立尖.基于GIS平臺的供水信息化多系統跨區域整合[J].城鎮供水,2012,168(6):53-56.
[2]李恒利,李富,李香莉.淺談GIS在供水管網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與發展[J].北京:北京測繪,2013(3):52-54.
作者:張保文 單位:煙臺市自來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