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任務型教學新聞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任務型教學法在新聞學概論教學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用”中學,“做”中學,使學習變得實際、有趣。在任務型教學中,要注意把任務型教學與翻轉課堂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并對教學考核機制進行改革。
關鍵詞:新聞學概論;任務型教學運用
新聞學概論是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但學生往往更喜歡上新聞采訪、寫作等業務類課程,而對新聞學概論等理論課程缺乏興趣。學生對新聞學概論不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新聞學概論涉及的概念多,理論性強,學起來比較枯燥,另一方面和教師的傳統授課方式有關。傳統授課方式注重教師的講授,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變成了課堂活動的“旁觀者”。因此,要擴大新聞學概論課程的吸引力,除了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外,還要積極進行教學方法改革。
一、新聞學概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聞學概論主要介紹新聞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等,為今后進一步研究新聞理論、新聞史、新聞業務打下基礎。學習新聞學概論,對于指導學生將來自覺地從事創造性工作、不斷進行正確的新聞改革以及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國外新聞工作理論和實踐經驗具有重要意義。[1]但目前許多院校的新聞學概論教學存在不少問題,教學效果不理想,沒有充分發揮這門核心課程的重要作用。
(一)過于強調課程的理論性和政治性,忽視了課程的實用性新聞學概論涉及新聞理論、新聞史和新聞業務等新聞學的多方面內容,側重于新聞理論,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貫穿課程始終,因此,新聞學概論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政治性。一些教師為了突出新聞學的學理性,把這門課講得很深奧,搞得學生似懂非懂;也有一些教師為了突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片面強調新聞學的政治性,把該課上成了政治課。其實,新聞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新聞理論來源于實踐,是對實際經驗中所包含的普遍新聞工作客觀規律的總結,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二)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授課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從上課鈴響的那一刻起,教師就開始講。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一節課下來,老師累得口干舌燥,學生也聽得迷迷糊糊。這種填鴨式灌輸教學法過于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事實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教學過程中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會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三)沒有突出重點,授課內容過于龐雜新聞學概論是新聞學專業的概論課,幾乎涉及各門專業課,如新聞理論、新聞史、新聞業務等,內容非常龐雜。有些教師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什么內容都在課堂上講授,一學期下來學生不知所云。事實上,新聞學概論重點在新聞理論,涉及的內容雖然很多,但概括起來重點也不過幾個。如果授課時突出這幾個重點內容,舉一反三,授課效果就會迥然不同。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新聞學概論課程中的運用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近年來在新聞學概論教學中嘗試使用任務型教學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任務型教學法發源于20世紀80年代,最早在外語教學中應用,逐漸被其他學科的教育工作者認可和接受。[2]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互動體驗、合作交流。這種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一)任務設定本課程的任務設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圍繞教材的任務學習;二是基于教材要求的能力培養。圍繞教材的任務學習方面,新聞學概論的內容雖然很多,但我們可以把課程設置為8個重點內容,并將其作為學生的學習任務,然后再以點帶面地講解,8個學習任務分別是:第一,什么是新聞;第二,什么是新聞事業;第三,新聞工作原則有哪些;第四,新聞傳播主體有哪些;第五,新聞受眾的地位和作用怎樣;第六,新聞選擇的標準有哪些;第七,新聞自由與社會控制的關系如何;第八,新聞從業者的職業特征與職業素養有哪些。這8個任務概括了新聞理論的核心問題,掌握了這些,就基本掌握了這門課程的內容。在基于教材要求的能力培養方面,我們采取“課前三分鐘說新聞”的形式,學生課下關注近期發生的重要新聞,每節課課前讓三個學生上臺說新聞。
(二)任務分組先根據自愿原則,把班級的學生分成8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5至6人,每個小組推選一名組長作為小組負責人,以推動各項工作的完成。然后每個小組從上述任務中選一個任務進行準備。為避免小組成員中個別成員不做事,在成績考核中搭其他成員的便車,我們規定各小組的任務要分解,具體落實到每個學生。“三分鐘說新聞”采取個人準備的方式,按點名冊順序依次安排。
(三)任務實施各小組以自己的任務為核心,閱讀教材、查資料、討論,形成研究報告,作為作業上交,同時做成PPT課件在課堂上匯報,接受同學和老師的提問。每次課由一組學生匯報,匯報采取課堂講授的方式,小組成員全部上講臺講授,每人講一個問題,講完之后小組成員就所講問題與同學和老師互動。為避免一些學生不認真聽講,提問采取自愿提問和教師點名提問兩種方式。自愿提問即學生就小組成員講授內容有疑問主動提問,教師點名提問即教師隨機點名讓被點到的學生向小組成員提出問題。“三分鐘說新聞”在每節課正式上課前進行,每人說新聞時間不得超過三分鐘。我們規定說新聞時完全脫稿。這項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習慣,以及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任務完成情況評價任務型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各小組之間互評;二是教師點評。小組互評可以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熱烈討論,進一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教師點評可以對相關問題進行總結,并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有助于升華學生對所學問題的認識。
三、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做”中學,使學習變得實際、有趣,但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任務型教學與翻轉課堂模式相結合翻轉課堂指的是教師在課前將教學資源交給學生,學生在課前完成學習,在課堂上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并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對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過程進行了翻轉,重新調整了課堂內外的時間分配,知識傳授被安排在課前,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協作的時間得到更好的保證,提升了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的提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學習效果。任務型教學與翻轉課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注重學習者主體原則,重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自主探究和團隊協作,不同之處在翻轉課堂里,教師將知識點在課前已讓學生進行了學習,保障了課上和學生開展知識探究的時間,因此,翻轉課堂可以融入任務型教學,使更多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對教學考核機制進行改革傳統課堂模式下,成績分為平時和期末兩部分,平時成績一般占30%,期末閉卷成績占70%。任務型教學提倡形成一種全面考核觀,努力實現學生平時課堂表現和最終成績考核相互結合的考核體系。平時成績可提高到50%~60%。教師在對學生平時成績進行評定時,除了要考核學生的任務完成質量之外,還要把學生是否積極參與任務,在完成小組任務時是否發揮主動性,是否具有較好的協調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納入考核機制,唯有這樣,才能綜合和全面考查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情況。
四、結語
在新聞學概論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能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在實踐中,要注意把任務型教學和翻轉課堂模式有機結合,并對教學考核機制進行改革,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良榮.新聞學概論(第五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11-12.
[2]柏秀娟.任務型教學在華文口語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J].海外華文教育動態,2015(11):183.
作者:吳獻舉 單位:廣東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