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學生記者的網絡輿情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為高校學生記者,相比高校媒體專職人員來說,有更為廣泛的接觸校園生活的機會,能夠更好地溝通各方利益訴求,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下情上傳、上情下達的方式,完成新聞工作者的使命。然而,在對高校學生記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研究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的漏洞與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中常常被邊緣化,網絡輿情監督機制不健全,不盡如人意,對此進行理論研究的人也很匱乏。高校學生記者的團隊屬于流動性較強的集體,每年隨著老生離校,新生加入,團隊在不斷地吐故納新,與此同時,對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網絡輿情監督的工作量也在不斷加大。
一、高校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的必要性
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對大學生中的思想先鋒隊———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更是至關重要。
(一)組建高校學生記者隊伍的作用組建學生記者隊伍對于校報工作至關重要。校報工作一般包括校報編輯和新聞網新聞上傳等工作,工作任務重,專職人員相對較少。高校校報多為半月刊、月刊或周刊,每期四版,新聞稿件需求量大。學校新聞網的新聞也需要每日不斷更新。為保證新聞的數量和新聞覆蓋面的廣泛,這些工作單憑編輯的一己之力是無法完成的。努力培養一支思想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高效精干的學生記者隊伍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及時報道校內新聞,保證校報工作順利開展。與此同時,學生記者隊伍由于老生的畢業和新生的到來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給校報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與視角[2]。這也促使校報的新聞報道不斷與時俱進,校報欄目、內容、排版不斷創新,體現不同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和特點。
(二)加強學生記者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至關重要高校學生記者是鏈接校報與師生的橋梁。只有確保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順利開展,才能保證校報正確的輿論導向,更好地為師生服務。校報的讀者主要是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學生記者熟悉校園生活,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感受,能夠及時反映師生思想動向,反饋讀者意見。校報的輿論導向性直接關系全校教職工和學生對學校的認識和印象。學生記者在撰寫校園新聞的同時,還肩負著一些整理、編輯新聞的任務。而校報的來稿涉及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視角的不同造成輿論導向的差異,如何有效地甄別正確的輿論導向就要求學生記者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而在良好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下,學生記者才能正確把握住輿論導向,不會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蒙蔽而報道出一些片面的負面新聞。所以,與時俱進地加強學生記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才能為校報的不斷創新提供堅實的精神保障。
二、高校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的現狀
筆者在校報編輯部工作8年,工作中也經常與其他高校校報編輯互相交流,發現各高校對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和網絡輿情監督工作還處于比較薄弱的狀態。為此,筆者針對福建省10所高校(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廈門理工學院、閩江學院、三明學院、福建工程學院)的大學生記者團隊的管理部門———校報編輯部進行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如下:(1)是否在大學生記者初入社團之時便進行思政教育?(2)是否定期向大學生記者傳達黨中央重大會議精神?(3)是否定期聘請思政專業教師對大學生記者團隊進行思政教育?(4)如以上措施較少實施,請列舉出本校對大學生記者團進行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5)是否為大學生記者網絡輿情監督工作成立專門的小組?(6)是否有專任教師定期進行網絡輿情監督的情況收集?(7)是否為大學生記者網絡輿情監督召開專門會議?(8)如以上措施較少實施,請列舉出本校對大學生記者團進行網絡輿情監督的方式方法。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高校對于(1)(2)(3)和(5)(6)(7)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而在對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方面,目前各高校帶新生記者的方法可綜合總結為:在思政教育方面:(1)由校報的指導教師對剛進入社團的新學生記者進行思政教育培訓;(2)在日常工作中提醒學生要多查看黨中央重要會議精神,讓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及寫作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提高;(3)用以老帶新的方式對新記者進行培養,即讓經驗豐富的老記者對新記者進行“傳幫帶”,偶爾進行一對一的思政教育工作;(4)邀請思政專業教師前來為記者進行集中培訓。在網絡輿情監督方面:(1)大部分高校都沒有成立專門的小組,及時監督大學生記者的思想動向,只是以學生記者之間互相監督的方式進行;(2)專任教師一般也是通過學生記者偶爾了解一下團隊學生的網絡輿情,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工作機制。綜上所述,目前各大高校的編輯部培訓大學生團隊主要是應對每天的事物性的工作———保證校報按時定期地出版發行,少出不出紕漏與過失,保證新聞網新聞的及時更新,而對校報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卻明顯不足。針對校報編輯部工作的實際狀況,在校報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上進行一些理論的研究與探討,對校報學生記者的培養與教育具有指導意義。
三、高校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的拓展
(一)創新校報學生記者隊伍的管理模式當前,大部分高校學生記者的管理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的現象,對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工作更是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管理方式。高校思政教育關鍵在于抓落實。因此,有必要創新學生記者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記者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工作。首先,要加強重視,定期召開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專門會議。會上,教師應及時向學生記者講解黨的新聞工作方針政策,傳達近期中央、省、市,以及學校理論動態和重要會議精神,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注意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圍繞學校工作中心展開宣傳報道工作。在會上,還要總結分析近期收集的網絡輿情監督信息,及時教育學生記者必須堅持正確的網絡文化價值導向。其次,點面結合,做到集體與個人教育相結合。在做到對學生記者團體進行思政教育和網絡輿情監督的同時,日常工作中也要注意對個別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對于一些平時思想比較活躍激進的學生記者要經常進行交流,及時掌握其思想動態。如有思想過于偏激的學生記者,則應及時進行教導,端正其新聞導向性問題。對于思想覺悟高的記者應加以鼓勵,可以在集體中將其作為先進典型,在會議中讓其有發言的機會,為大家樹立榜樣。最后,全方位立體化運用各種平臺加強思政教育和網絡輿情監督。在傳統開會、單獨交流的基礎上,還要運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加強對學生記者的思政教育和網絡輿情監督。
(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與網絡輿情監督的質量學生記者在校報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其他任何辦報人員所不可替代的,學生記者既是辦好校報的生力軍,又是學生讀者的一分子。學生記者能夠深入了解廣大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需求變化,掌握著來自校園文化生活第一線的豐富新聞寫作素材。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與網絡輿情監督的質量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記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造出高質量的新聞作品,有利于鞏固校報的主流媒體地位。第一,為了提高思政工作質量,在指導教師對學生記者進行教育的同時,還可定期邀請省市著名思政專家或本校思政部教師前來講座,開拓學生記者的視野。在對學生記者進行集體教育的同時,可要求記者定期寫作學習心得,掌握學生記者學習最新理論動態情況,將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第二,為提高網絡輿情監督質量,可指定專門的同學負責整個學生記者團的網絡輿情監督工作,協助指導教師及時把握學生記者的思想動態。指導教師通過日常學生收集到的網絡輿情動態和專門會議上收集到的網絡輿情相結合,制訂下一步思政教育計劃,這樣更好地發揮了網絡輿情監督的作用,達到與時俱進地進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健全管理與監督的新機制不斷探索健全學生記者思政教育和網絡輿情監督的新機制是必然趨勢,作為新聞媒體,更要發揮自身的特長,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機制,運用新媒體加強思政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QQ、微信、微博等網絡工具在大學生生活中普遍應用,利用它們加強學生記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輿情監督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建立學生記者團QQ群、微博、微信號的基礎之上,于網絡上定期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并做好網絡輿情監督工作是一種快捷有效的方式。學生記者來自各個院系,面對面集中學習時間較難統一,而網絡思政教育時間則更為靈活,學生記者只要有時間即可登錄進行學習,且可下載、轉發。學生記者的校園交際圈一般比其他學生更為廣泛,所以,學生記者也可將下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材料廣泛傳播至其他學生群中,從而達到帶動整個高校思政建設的作用。新媒體背景下的網絡輿論日漸成為最具主導性和活力的輿論,構成了大學生網絡輿情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指導教師通過各種網絡工具能夠更加直觀、更加真實快捷地了解學生記者的網絡輿情動向,節省了由學生向教師匯報的環節,以便開展更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李明銳 單位:莆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