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媒介融合下的廣播新聞傳播的新特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媒介融合與廣播新聞傳播
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影響下,傳統媒體的新聞信息傳播面臨一系列挑戰,這主要是由于迅速發展的新媒體能夠賦予大眾以更好的新聞信息閱讀體驗,而且其傳遞信息的速度極快。得益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優勢,用戶可隨時在手機上觀看信息,十分方便。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的地位開始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和沖擊。各大傳統媒體若要擺脫現有尷尬局面,就要積極尋求突破,充分與互聯網有效結合。因此,媒介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媒介融合是信息時代的產物,也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在媒介融合下,行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日益頻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下,媒介融合得益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多個技術的支持,促進我國新聞傳播行業邁向新的臺階。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廣播從業人員需正視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和艱難現狀,積極尋求廣播新聞傳播突破和轉型。與電視媒體相比,廣播新聞的受眾相對有限。作為傳統媒體之一,廣播雖然有其優勢所在,但新聞信息傳播是其“弱項”,主要表現在:廣播新聞傳播只能聽,缺乏現場感;新聞的時效性不足,許多信息相對滯后。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廣播新聞傳播的劣勢進一步增大。
2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新特點
廣播新聞傳播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方式,其受眾群體十分有限,新聞時效性不足,難以有效吸引年輕的群體。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的“標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開始使用手機、電腦上網,從互聯網上獲取新聞和信息,這樣就會導致廣播的受眾群體數量進一步減少。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擁有新的特點,但同時也會面臨一定的發展瓶頸。
2.1廣播網絡化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若要實現突破,就要積極與網絡相結合打造網絡廣播。在這種情況下,收音機中的廣播將會逐漸成為“古董”。在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遍地開花的時代,網絡廣播集傳統廣播和網絡的優勢,以獨樹一幟的方式成為媒介融合背景中的一道風景線。目前,我國網絡通信技術正在不斷進步,網絡廣播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以智能手機為例,手機中就自帶廣播功能,而且,通過網絡通信而發展的廣播不再受到信號塔、波段以及其他各種干擾電波的限制,人們可以迅速獲得廣播新聞。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網絡廣播功能將會日益完善,其受眾群體也會不斷增多,這就為廣播新聞傳播奠定堅實的基礎。
2.2新聞內容相對單一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信息渠道亦是多種多樣。這就要求廣播新聞傳播的內容要豐富多彩,方可具有更多受眾。如今,新媒體在新聞傳播上比較重視創新,其新聞內容很容易引發人們關注。比如,在微博上時常會有熱點話題,這些話題就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但是,因為缺乏有效的監管,也會產生許多謠言與不實報道。與之相比,廣播的新聞內容相對單一,但在新聞播報上非常負責,信息的真實性很高,權威性比較強。
3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的改進方向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要充分了解廣播新聞傳播的新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積極對現狀加以改善,保證廣播的地位更加穩固。第一,要積極發展年輕的聽眾。在互聯網中,年輕人是網民的主要組成部分,為保證廣播新聞傳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充分吸取網絡的優勢,按照年輕聽眾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實現轉型。第二,廣播新聞傳播要邁向多元化發展,除了傳統的廣播新聞播出渠道之外,還要積極吸取互聯網精華,利用智能手機、電腦等載體傳播新聞信息,這樣就可以積累更多受眾,保證新聞傳播更加便捷。第三,廣播新聞傳播內容要緊跟時代、貼近大眾、接地氣,力求新聞內容有趣,能夠與聽眾產生發共鳴,滿足人們個性化的新聞閱讀需求。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廣播媒體要積極轉型。在保證自身權威性的同時,善于借鑒優勢,真正做到為己所用,就可以實現成功突破。
4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創新途徑
在新時代下,我國廣播新聞傳播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面臨全新的發展模式。媒介融合是新聞傳播界的一次革命,也是各大媒體必須要面對的事實。媒介融合為我國廣播新聞傳播注入無限發展生機,使廣播新聞行業能夠積極求新求變,實現轉型。廣播新聞傳播在這一背景下不僅要明確改進方向,還要加大創新力度,不斷豐富新聞傳播形式,加強與其他傳播平臺的合作,還要積極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這樣才能保證我國廣播新聞傳播實現可持續發展。
4.1豐富新聞傳播形式
傳統的廣播新聞傳播形式比較單一,其操作形式一般是在錄音間錄制或是在直播室播報,以達到傳播的效果。這種單一的傳播形式已逐漸不再適應媒介融合背景,很容易給人以審美疲勞之感,吸引力有待提升,逐漸喪失大量聽眾。長此以往,這種方式將影響廣播新聞的傳播力。因此,可結合網絡視頻App平臺,采用視頻直播的方式進行新聞傳播,讓聽眾看到“活的”主持人,看到直播室的實時狀態。這樣,既保證新聞的即時性、真實性,又增加新鮮感、現場感,還可以吸引更多人群,從而達到有效的傳播目的。比如,我臺的《我是好吃鬼》《拜托了汽車》《淮安食品安全逢“十”專項執法行動》等節目借助“無線淮安”平臺進行網絡視頻同步直播,這種新穎的傳播方式受到了受眾的歡迎。無論是在直播室內,還是在外場,點擊收看、參與評論的受眾一次至少超過10萬次,這樣的傳播效果是傳統的廣播傳播所達不到的。廣播新聞從業人員要為豐富傳播形式而不斷努力,加強學習力度,學習其他媒體成功經驗,保證廣播新聞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化,新聞內容更加吸引人們的目光。
4.2利用多種媒體平臺傳播
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廣播新聞傳播要積極創新傳播方式,采用多種媒體平臺傳播新聞。常見的新媒體傳播平臺就是有效的利用渠道,可將新聞以多元化方式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上進行,擴大新聞的影響力。以微博為例,微博的傳播力度非常大,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輿論效應,使更多人關注新聞,繼而就可以提高廣播新聞的傳播力度。另外,各種手機音頻App中也有收聽廣播節目的功能,比如:蜻蜓FM、喜馬拉雅等平臺,他們不僅可以實時直播廣播節目,還增加了收聽回放的功能。廣播電臺應積極與他們合作,更有助于聽眾“抓住”轉瞬即逝的電波。
4.3提高從業人員的創新能力與專業素養
廣播新聞從業人員要提高自身創新能力與專業素養,積極適應媒介融合所帶來的各種挑戰,更新思維觀念,不斷學習,實現自我充電,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專業的業務新能力服務廣播新聞傳播,打造出更有競爭力、更加吸引眼球的廣播新聞節目。首先,廣播從業人員要積極打造有深度、可以啟發人們思考的新聞,使新聞內容與時俱進,具有正能量;精心策劃新聞傳播內容,使其形式多樣化,滿足更多受眾的審美需求,使新聞更有影響力。其次,精心包裝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提高其專業素養。主持人要了解受眾的品位,用獨特的主持風格提高節目檔次,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同時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主持人是新聞節目的門面,必須要高度重視其專業素質的提升,這樣才能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力。為進一步提高廣播新聞人員的專業素養,要考慮到媒介融合的新時期的發展要求,這樣才能保證我國廣播新聞傳播不斷創新,順應時展。
5結束語
總之,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信息傳播要做到與時俱進,新聞從業人員要創新理念和方法,善于利用先進的技術,豐富傳播渠道,使廣播新聞傳播具有更多受眾;注重新聞的時效性和趣味性,打造多元化新聞內容,這樣才能使廣播新聞傳播邁向良性發展軌道,促進我國廣播新聞事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博軍,朱志,王志萍.論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傳播新特點[J].傳播力研究,2018,2(28):90.
[2]方慧.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的創新走向[J].傳媒論壇,2018,1(7):131,134.
[3]黃小萍,王繼春.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的新特點[J].電視指南,2017(14):186.
作者:劉柳 單位:淮安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