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眾心理學與傳播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既然勒龐把那些受集體精神支配的人稱之為“烏合之眾”,那么人們為什么會加入到群體中去,又如何形成大眾心理的呢?首先,人們從個體組織成為一個群體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勒龐在書中寫道:“一個偶然聚集在公眾場所的人,沒有任何明確的目標,從心理學意義上說,根本不能算是一個群體。”[4]所以形成群體要有某種原因的激發,例如國家大事的影響、民族情結的爆發等。其次,群體行為可以掩蓋個人罪過。正所謂“罪不責眾”,群體具有數量上的優勢,而個人在群體的庇佑下可以將責任放下,不具約束力地做事。例如游行示威、抗議罷工等行為都是集體去做的,而單個個體是不可能也不敢于做這些事的。當然這兩件事情是需要集體的力量才能成功,但可以想象個體的心理,在集體的行動中他們是無懼的。如此,人們便會輕易的選擇群體,并追隨群體了。在勒龐的大眾心理研究中,人們一旦進入群體,便會進入“無意識”狀態。這種“無意識”指的是群體的沖動、急躁、輕信、缺乏理性與推理能力。當人們作為個體時是具備理性的,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分清善惡好壞,但當進入群體時,這種理性便喪失了,群體可能把一個無辜者作為眾矢之的,例如,中的一些批斗、毆打行為。然而,領導群體的一些意識觀念并不需要多復雜,只需簡單邏輯,例如,在一些推翻帝制的運動中,人們的觀念是封建專制壓迫人們無法生活,要推翻這種政權。二十世紀納粹屠殺猶太人時的觀念則是猶太人人性惡劣,是低劣的種族,搶我們的飯碗,所以要消滅他們。而猶太人是否人性惡劣呢,我們都知道猶太人是非常聰明的人種,而這種屠殺不過是種族主義等因素的結果。而現今,電視演講中激昂澎湃的話語使人們瘋狂的投票,抗議游行中極具煽動性的詞匯讓人們奮不顧身,所以不論是歷史還是現今,只要了解大眾心理的特征,并且善加利用,都會是達到目地的有效手段。
二、“大眾心理”與“沉默的螺旋”
在勒龐的大眾心理學研究中,認為群體中個人表現出明顯的從眾心理。其實,在傳播學中也有相似理論的產生。“沉默的螺旋”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現象: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贊同的觀點,并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即使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沉默的螺旋反應的是大眾的一種盲目的從眾心理,這一點與勒龐對于大眾心理的特征表述有相類似的地方,也可互相解釋。在勒龐所指的“烏合之眾”中,人們大多拋棄了原先自己的立場或觀點,而跟隨了群體中的主流觀點,這種主流觀點也就成為了群體觀點。這也就是勒龐所說的“:有意識人格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得勢。”[6]沉默的螺旋與大眾心理所反應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較為常見。例如,現如今在我國的一些法律觸及較少的邊遠山區存在著“買村官”的事件。想當選村長的人就在競選前挨家挨戶的送禮,大多數人都不真正的遵從民主選舉,而是看哪個候選人送的禮多,而少數不贊成這種不正當做法的人雖心里有意見,但看到大家都接受這一做法,人人如此,也就不敢站出來反對,選擇順從了。勒龐的大眾心理研究與沉默的螺旋雖是兩種不同的理論觀點,但都屬心理學的范疇,都是對人類心理現象的研究與思考,所反應出的現實問題也都是現今社會中普遍存在且有待分析與解決的現狀,對我們有諸多幫助,可以說是殊途而同歸。
三、對大眾心理學的一點思考
與對現今問題的分析勒龐的大眾心理學大部分是基于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來分析的,對于群體來源的考察并不是很全面,并且勒龐是一個保守主義者。十九世紀以來,民主逐漸得到普及,社會主義也日漸勃發,勒龐對此有極大的敏感,將一切群體的運動視為烏合之眾的荒誕之舉,這未免有失偏頗。其實,群體的運動未必都荒誕盲目,二十世紀的諸多共產主義運動就可以說明這一點。但勒龐對于群體的心理狀態分析得極為精確,是我們學習與研究的重要依據。現如今在世界諸多國家的總統大選中,政治宣講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不論是通過電視演講還是公開場合的演說,都使民眾更多的、更直觀的了解其政治形象與政治觀點。而觀看講演的人則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個群體,他們為他們所關注的政治人物而情緒起浮,為候選人所勾畫的政治藍圖而激情澎湃,他們會吶喊助威,會在候選人的授意之下進行一些群體活動或言論。
選民是一個較為龐大的群體,可以形成一種優勢力量,他們可能會瘋狂的支持他們所中意的候選人,而最有效最一致的行動就是投票。這是政治家對于大眾群體心理的技巧運用。這是積極的一面,而另一方面,大眾心理會被得到不好的利用。例如邪教和傳銷組織,不乏高學歷、高素質的人,但正如勒龐所分析的那樣,人們一旦進入群體,就會喪失理性、缺乏判斷力。對于大眾心理學,應該以正確的角度與心態去研究與分析,勒龐的“烏合之眾”觀點并不適用與任何一個群體,但他對于大眾心理的精確分析與論述卻值得深入學習與借鑒,這一理論對于解決現實社會問題也有深遠意義。相信日后,大眾心理學的發展與研究會對政治、文化、生活中的諸多問題發揮更深更廣的作用。
作者:饒凱賓單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