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影視教學現況與改善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影視文化是指以電影電視為載體的多媒體綜合性文化。影視所獨具的虛構與敘事的功能在傳媒高速發展的時代得以淋漓盡致地顯現,封閉的影視世界以炫技般的光影聲電將種種人生際遇模擬演繹得聲色俱佳,視覺文化盛宴以壓倒性優勢將傳統的文本閱讀小餐推向冷清的邊緣。高校大學生群體是影視文化傳播的主要受眾之一,也是主流意識形態傳承當代主旋律文化與傳統民族精神的主要對象。正視高校的影視文化教育現狀,探求如何因勢利導地借助影視這一載體傳遞當代先進文化教育思想成為學界有識之士的應有之責。而借助傳播學理論,從傳播者、受傳者、媒介、傳播內容和效果反饋五個方面來梳理審視高校影視文化教育,尤其對大學生這一受眾群體精準定位,量體裁衣,以先進的優秀文化感染熏陶并引領這一受眾群體,不失為一種新的探索思路。
一、傳播學視野下高校影視文化教育的現狀
1.有心栽花花難發———傳播者的尷尬。高校影視文化的傳播者主要是高校教師,其次還有從事影視播放的行政人員以及各種影視協會的組織者。從事高校影視文化教育的教師以及其他傳播者借助光影世界傳播人類文明與文化精粹,傳遞人文價值與終極關懷,進而培養熏陶德才兼備的新世紀人才,但現實情況實非樂觀,從表面上看,傳播者如高校教師的影視賞析課上學生人滿為患,高校電影院的影視播放學生也是趨之若鶩,而稍加調研,則會發現許多高校的影視課程教師缺乏必備的影視專業素養,往往應景式地開設華而不實的影視課程,表面看一片繁榮,實則是一場場的電影巡回展,沒有系統的影視賞析理論傳授,缺乏具體影視文本的精準解讀,甚至對學生投其所好,難以盡到一個影視文化傳播者的應有之責,將影視文化教育置于雞肋的位置。
2.萬紫千紅難是春———受傳者的志趣差異。影視經典是歷經流光歲月而沉淀下來的優秀光影作品,如以個體命運書寫進而展現宏大敘事的史詩性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承載著歷史風云變幻的《芙蓉鎮》,極具散文記錄特色的《城南舊事》,充滿深度人文思考的《黃土地》,浸潤后現代特征的《洗澡》等等。受傳者即高校學生,其志趣往往停留在膚淺的娛樂戲謔,沉浸于時尚的情愛模式。武打動作片的流行,青春愛情片的走紅,戲謔喜劇片的受寵,庸俗電視節目的泛濫、虛假電視廣告的宣傳凸顯出大眾文化時代的典型特征。高校學生這一受眾群體具有可塑性強的特質,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傳統的經典影視作品熏陶可以使傳統人文精神和人生價值更好地傳承,相反,寄情于暴力與謀殺交織、冷漠與死亡為鄰的影視作品中,則易導致摘要:傳媒時代高校影視文化教育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從傳播學角度審視高校影視文化教育,存在著傳播者的尷尬、受傳者的志趣差異、媒介的多元挑戰、傳播內容蕪雜、傳播效果無奈等一系列癥結,應采取提高傳播者專業素養、分類引導受傳者的志向情趣、合理發揮多元傳播媒介的功能、逐步優化高校影視文化的傳播內容以及加強傳播效果分析等對策,以切實提高高校影視文化教育水平。對生命價值的漠視和對人文精神的疏離,專注于豪華與奢侈齊在、高檔與時尚并存的影視作品則又滋生放逐自我的虛榮和缺乏節制的物欲。
3.千里姻緣數線牽———媒介的多元挑戰。人類的信息傳播經歷的第一階段是“金字塔結構”,即有單一的權威源負責傳播,而大眾被動地接受;第二階段是“梯形結構”,由多種媒體,受眾可以選擇接受。反觀高校傳統的影視文化教育模式現狀,原本由教師單一播放影視、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變成了多種媒體共同傳播、學生自由選擇的模式。除了傳統的電影播放,電腦、手機等新媒體成為傳播影視文化的重要載體,傳播速度迅捷,傳播范圍空前,輕松下載,即時播放成為影視文化傳播的常態,學生與影視的姻緣可以借助數條線(投影儀、電腦、手機)相連相牽。如何合理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傳播影視文化成為嚴峻課題。
4.亂花漸欲迷人眼———傳播內容的蕪雜。傳播內容即影視文化產品。影視文化產品的海量生產促成了風格迥異的影視資源的生成,高校學生置身其間,仿佛亂花漸欲迷人眼。影視文化通過具體形象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和影響受眾,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實則臭已熏身,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實則香滿心田。青春偶像劇、特情懸疑劇、古裝武俠劇、戰爭動作片、都市言情片以及英美日韓劇紛紜登場各顯其技,在影視利益的名利場中爭得一杯羹,如《蝸居》、《雙面膠》等電視劇對家庭倫理的刻意關注,《潛伏》、《黎明之前》等諜戰片對懸疑題材的再度升溫,《大話西游》、《功夫》等喜劇片對人生解構的光影炫技,呈現出繁盛但卻蕪雜之態,讓受眾在浩如煙海的影視作品中面臨著一種隱隱的選擇之殤。
5.沉舟側畔千帆過———效果反饋的無奈。效果反饋即受傳者大學生接受影視作品的效果。從傳播學視野看,社會發展進程中傳媒功能正經歷著從人際傳播到大眾傳播轉變之后的第二次重大改變,即從大眾傳播到分眾傳播的轉化。根據傳播學中的分眾傳播理論,網絡時代中的受傳者即大學生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這就需要進行傳播的分眾化處理,生產出豐富多樣的影視文學作品,來滿足不同受傳者即大學生的需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許多大學生能從優秀的影視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與生命感悟,在影視藝術審美活動中得到精神的升華與情操的陶冶。但也有部分學生的理想抱負使命感與民族國家責任感漸漸在大眾影視文化的影響下將行漸遠,原本帶來深度思索和哲思妙悟的影視文化呈現出表層的膚淺的娛樂鏡像,甚至影視文化中的暴力模仿、時尚追逐、金錢崇拜等情形一一在現實中上演。
二、借助傳播學理論推動高校影視文化教育發展的對策
1.見賢思齊———提高高校影視文化傳播者的專業素養。從高校影視傳播者的角度來看,高校引進具有影視專業素養的傳播者不僅能完善高校的影視人才資源儲備,而且對培養高校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藝術審美不無裨益。諳熟影視傳播規律并具有較高的影視專業素養的傳播者首先應該開設諸如《影視藝術概論》、《中外電影簡史》、《電影藝術欣賞》等一系列的影視基礎和影視欣賞課程,從理論高度傳播影視文化教育理念,評點影視文化前沿熱點問題;其次高校影視文化傳播者應該改進影視作品教學手段,通過逐步建立影視文化研究中心、完善影視作品資料庫、推薦影視評介雜志論文、舉辦影視欣賞征文等活動拓展高校影視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再次,高校影視文化的傳播者還應該是一個影視文化的實踐者,能夠帶動引領高校學生精心策劃并制作相對成熟的影視作品,如舉辦高校校園DV拍攝大賽,鼓勵小成本電影電視劇的制作,嘗試影視廣告的創意與制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提升高校影視制作的水平,由原先單一的欣賞者變身為影視作品的制作者,將影視理論與影視實踐有機結合,進而實現教學相長,達到影視文化教育的既定目標。
2.春風化雨———引導高校影視文化受傳者的志向情趣。一部電影《山村女教師》曾經使許多青年人走上教師崗位,一部《射雕英雄傳》也曾經使許多青少年讀者受眾成為武俠迷。高校學生即受傳者的志向情趣既取決于社會校園的大環境,也與學生個體的修養愛好情趣息息相關。當影視文化中的暴力甚囂塵上,影視文化中的色情無孔不入,影視文化中的文化霸權覬覦侵蝕之時,影視文化的受傳者即高校學生能否擁有正確的審美態度和高雅的藝術欣賞能力至關重要。從觀看到鑒賞僅一步之遙,其間境界品味高下立判。只有研究高校大學生即影視文化受傳者的志向情趣,進行與之相適應的影視文化教育與傳播,如舉辦影視欣賞講座、舉辦優秀電影巡回展等,才能使影視文化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才能引領高校學生于潛移默化中崇尚高雅的審美情趣,欣賞高尚的藝術情操,進而達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境界。
3.因勢利導———合理發揮各種傳播媒介的功能。媒體多元化時代影視傳播渠道空前廣闊,電梯間的影視廣告宣傳短片、休閑廣場畔的大屏幕城市介紹風光片、長途車上的小品相聲演唱會,電影院里的動作大片直播進行時,電腦上的高清電視劇隨時看,手機里的電影下載即時觀,成為視聽時代的一道道靚麗風景。高校所擁有的技術資源使影視文化的廣泛傳播成為可能,課堂上講地方戲曲來一段《秦腔》視頻,講廣告插一段廣告短片已成為常態;課下圖書館實驗室網吧里的電腦上即時上網,聯通影視世界一鍵完成;就是掌中手機也可以輕松上網欣賞摯愛電影。傳播媒介的多元化在帶來自由便利的同時,也使得傳播媒介的引導監控趨于薄弱,各種傳播媒介為了贏得利益最大化,不惜傳播暴力色情影視取媚受眾,原本應提升受眾的影視藝術欣賞能力,結果卻沾染了誨淫誨盜的嫌疑。所以高校影視文化教育應該正本清源,引導學生這一影視文化的受眾群體欣賞優秀影視產品。一方面是充分利用高校的影視媒介資源傳播優秀的影視作品,如利用高校電影院、影視欣賞課、影視大屏幕定期傳播優秀影視佳作;另一方面是加強高校學生電腦手機上網欣賞影視作品的教育引導,為學生提供優秀影視劇劇作篇目,提供優秀影視劇網站地址,讓精品佳作登堂入室,讓暴力色情遠離校園。
4.去蕪取菁———逐步優化高校影視文化的傳播內容。影視作品以其栩栩如生的畫面,纖毫畢現的人物形象,曲折回旋的故事情節,酣暢淋漓的動作展示沖擊著受眾的感官,刺激著受眾的精神,這是視聽時代影視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高校影視文化教育與傳播也應審時度勢,去蕪取菁,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影視作品。紅色經典影片是描繪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再現為黨的事業英勇奮斗的共產黨人形象的經典影片,如《青春之歌》、《鐵道游擊隊》、《開國大典》等等。播放紅色經典影視有利于弘揚主旋律文化,山東政法學院新聞傳播系于2009年11月舉辦“名片觀摩”活動,以播放影片《建國大業》為契機,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家民族歷史,進而激發濃烈的愛國情懷;2010年5月為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組織學生觀摩影片《海上鋼琴師》,使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人生與信仰。這種借助于影視這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進行影視文化教育的方式值得提倡與推廣。
基于此,高校應該一方面完善影視作品資料庫,為學生提供古今中外優秀影視作品,如國外的《泰塔尼克號》、《魂斷藍橋》,中國的《黃土地》、《秋菊打官司》等等。另一方面根據傳播學的理論,繼續細分受眾群,將高校學生這一影視受眾群體繼續細分,將相同相似愛好的學生進行歸類研究,并為其提供相應的影視佳作,如為喜好民族武俠者提供《黃飛鴻》系列和《葉問》系列電影,為鐘情戰爭歷史片者奉獻《鴉片戰爭》、《大決戰》等影視佳作,為喜愛文藝戲曲片者播出《蝴蝶夢》、《霸王別姬》,為關注生活現實片者準備《一個都不能少》、《生活秀》等等。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惑人心者,莫強于影。只有將影視文化的傳播從源頭上控制,并能為高校中不同的受眾群體提供影視佳作,高校的影視文化教育才會變得至純至厚,醇味悠遠。
5.與時俱進———加強高校影視文化傳播效果分析。不同高校的影視文化傳播現狀并不均衡,大多數高校缺乏一種測試高校影視文化傳播效果的有效機制,僅僅停留在寫作影視觀后感和影視評論文章的層面上,真正的影視交流互動限于影視資源的有限而難以深入開展,如許多高校雖然定期放映優秀影視佳作,但僅僅是放映而已,缺乏后續的影視欣賞與交流,這種單向的影視文化傳播所起到的教育作用難以拓展開去,其效果也難以衡量。許多影視類高校具備良好的影視資源和運行有效的影視放映機制,為大多數非影視類高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與鏡鑒。北京電影學院學院放映廳定期舉辦電影放映與電影導演主創人員見面會,在影視欣賞后加強電影導演主創人員與學院師生交流互動,如北京電影學院放映廳于2010年11月4日放映電影《愛情三十六計》,導演吳兵及主創人員與師生見面交流,于2010年11月5日放映電影《大兵小將》,導演丁晟與主創人員與師生見面交流。這種影視欣賞后的面對面的交流不僅能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的影視藝術欣賞能力,而且能使影視文化的傳播者深入了解高校學生這一影視受眾群體的精神需求與藝術追求,進而有的放矢地改進影視文化傳播策略,與時俱進,實現影視文化審美功能的最大化。“視聽藝術是借助技術手段,以畫面和音響為媒介,在銀幕和屏幕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形象,再現和表現生活的一種藝術?!盵1]
優秀的影視作品往往帶有民族歷史的烙印,凝結著傳統的價值與精神,能夠對古往中外的的優秀影視作品正確審視與判斷,既探幽取微汲取營養,又理性審視,揚優棄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也。高校的影視文化教育任重道遠,高校學生這一特殊的受眾群體是將來國家民族的中流砥柱,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這一受眾群體對社會家庭的影響力將會廣泛持久地存在,進而會輻射到社會其他受眾群體。傳媒時代已然到來,影視影響與日俱隆,精準定位高校學生這一影視文化的受眾群體,并合理構建高校影視文化傳播的有效機制,于民于國,善莫大焉,福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