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付費模式的上市公司審計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原因探析
我國上市公司的審計委托與費用支付模式弊端致使注冊會計師做不到勤勉盡職,必然有很多原因。在進行原因分析時,首先得選審視問題的角度,筆者認為,審計委托與費用支付屬于經濟行為,所以,我們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剖析。
(一)供求分析從供求關系中,注冊會計師提供鑒證服務,是勞務的供應方,上市公司是需求方。目前供需雙方的力量對比中,是供大于求。當供大于求,且供方沒有形成同盟的情況下,供方必然處于弱勢。所以,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基于競爭,為了生存,對被審計人的一些額外需求就不便拒絕,比如,要求對一些會計科目的金額作適當的調整。
(二)價格干預的后果分析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為了規避行業惡性競爭和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收費水平,進行價格干預,逐項規定最低收費標準。同樣規模的企業,審計費現在比過去翻了一兩倍,被審計人多支付了費用,要求服務的內容肯定就會增加,這就從客觀上導致了注冊會計師產生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想法和行動。由此可見,價格干預的結果促使注冊會計師幫助上市公司財務作假。
(三)財務報告的產品屬性分析財務報告,特別是經過審計的財務報告使用者眾多,但從成本的角度看,有生產成本,卻沒有使用成本。財務報告就成了準公共品。公共品的供給方與使用方地位不平等:供給方強于使用方。注冊會計師是財務報告提供方的協助者或是共同提供者,處于強勢一方,并且具有信息優勢,助長了審計舞弊。
(四)相關利益主體的策略思維分析在上市過程中主要的利益主體有政府、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東、中介機構、中小投資者,他們都有各自的利益所在。政府獲得經濟發展和稅收,上市公司獲取“提款權”,上市公司大股東獲得股權溢價,中介機構獲取勞務報酬和額外收益,中小投資者獲取風險投機收益。在利益博弈中,相關利益主體的地位排序:政府>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東>中介機構>中小投資者。相關利益主體的策略選擇: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東和中介,優勢策略——合作;政府,優勢策略——容忍;中小投資者,沒有明顯的優勢策略,更多選擇投機。
(五)環境分析行業監管機制不健全,更多的是自律;處罰不管對中介機構還是上市公司,力度都不夠;公眾監督由于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專業水平總體不高,監督乏力。
二、改變現行模式的思考
要去除上市公司現有審計委托與付費模式的弊端,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一)政府承擔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審計費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有眾多的使用者,并且是免費使用,從使用端來看,就是公共品。但從提供端來看,不是公共品,它是上市公司經中介機構簽證后對外提供的。提供和使用的公共屬性不對等。所以,要改變現有模式的弊端,得從源頭上改變財務報告的產品屬性,使其從準公共品變成共同品,即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由政府承擔審計費用,達到降低上市公司在被審計過程中的話語權。
(二)改變委托人上市公司不能作為委托人,因為不論其是股東、董事,還是監事、管理層,他們的自身利益都與企業利益息息相關。為了自身利益,他們都會向注冊會計師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使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受到影響。為了真正實現委托人、審計人和被審計人三方獨立的三角關系,筆者認為證券監管機構作為公共委托人比較合適。
三、可能出現的新問題
改變現行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但可能出現新的問題。
(一)權力機構尋租證券監管機構或其他政府部門作為公共委托人后,在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審計方面權力很大,決定著以怎樣的條件入圍和同等條件下誰入圍,這給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
(二)注冊會計師的態度可能會扭曲注冊會計師本來是處于財務報告提供與使用雙方之外的第三方,應該是中性和獨立的,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在公共委托后,既不由被審計人委托,也不由被審計人支付勞務報酬,注冊會計師的立場很可能會改變,從免職和保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對被審計人變得苛刻或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變得不中立了。
四、結論
上市公司審計委托與付費的現行模式存在弊端,進行模式改變,雖然會出現新的問題,但筆者認為利大于弊,應該努力實踐。要杜絕會計造假和審計舞弊,十分困難,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別是需要廣大中小投資者提高使用財務報告的專業水平和甄別能力。
作者:楊朝玉單位:重慶對外經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