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強化路徑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人員自身能力的問題
內部審計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對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需要工作人員具有完善的知識結構和較高的綜合能力。內部審計人員不僅僅要有財務會計和審計方面的知識,還應該熟悉企業管理流程,了解生產經營活動,有一些法律、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勝任內審工作。但是在現實情況中,財會專業的工作人員占到了絕大部分,這樣一來,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就非常突出,無法適應現代化的審計工作。
(二)內部審計未能發揮其應有作用
因為風險意識不強,一些企業沒有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還有一些人員,認為內部審計沒有必要參與到風險管理當中,雖然很多企業也會對風險管理中的問題對董事會提出建議,但是人員培訓力度不強,對企業風險認識不夠,這些情況都造成了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三)缺乏先進的風險管理方法
我國大部分的企業在管理過程中,使用的方法落后。尤其在內部審計中,不僅在選擇審計項目時,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被動接受安排,而且在審計技術上,也未使用先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做輔助,實現不了定量分析。風險管理理論的指導作用沒有體現出來,直接導致了風險管理水平低下,進而影響企業發展。
二、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一)對風險的識別作用
通過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部門能夠對潛在的風險進行判斷與鑒定,明確風險類型,從而采取相應措施。內審人員對風險識別的過程,起到檢查和評價作用,看外部風險是否被正確認識。
(二)管理協調作用
內部審計部門相對獨立,受審計委員會的直接領導,由于這種特殊的地位,所以它能夠獨立于總經理與各其它部門,不受干擾,能夠作為各戰略決策和風險管理策略之間的協調者。
(三)保駕護航作用
隨著企業體制的改革日益深入,為了適應市場,很多企業都會進行資產重組、上市經營等一系列行為,在這種情況中,內部審計能夠在事前進行介入,防止在重組過程中資產流失,保護企業利益。
三、加強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的措施
(一)加強對風險管理的重視
我國自加入WTO以來,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要讓企業能夠實現長期穩定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在企業內部積極有效的開展風險管理與審計,政府也應該出臺與風險管理相關的一些政策和法規,以此來引導和規范企業的審計工作,使得企業有專業的風險管理部門和專業的人才。
(二)完善風險管理的架構
要使得風險管理起到其應有的作用,企業就要建立起完善風險管理系統,明確風險責任的承擔問題,除了內部的風險管理與審計人員,還要利用三方機構(如風險管理咨詢公司)的專業咨詢服務,來進行有效管理,這樣一來,審計人員便能制定出更科學合理,更客觀的審計計劃,還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三)積極培養高素質審計人才
一個好的審計工作者,要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企業面臨的風險,往往來自各個方面,是互相聯系的,同時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所以,審計人員必須要具有洞悉環境變遷、了解經濟運行趨勢、熟悉企業的行業特點等能力,所以對審計人員本身的要求是較高的。這樣的人才數量并不多,作為企業管理者,就必須要花精力來培養這樣的人才,不斷拓寬現有審計人員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更新專業知識,這樣,才能為以后的風險管理審計工作的展開,奠定基礎。
(四)風險管理審計要做到制度化
企業面對的風險是長期存在的,且隨時都會發生,對這些風險問題的發現與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通過短期努力,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明白了這一點,那么風險管理審計工作就要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開展,并逐步制度化。
(五)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
現代企業中,除了在董事會下面開設審計委員會,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合規性和效益性進行監督和評價以外,還要在各個分支機構下,根據部門規模和性質的不同,設立總經理帶領下的獨立部門。這樣的結果,就是既在決策時,有良好的監督系統,在具體的部門執行過程中,也能起到好的作用,使得內部審計的職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四、小結
內部審計參與到風險管理當中,是一種新的風險管理的方向,雖然內部審計制度實施了很多年,解決了很多的問題,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但是怎樣讓內審更好的參與到風險管理,是企業面臨的又一項難題,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不僅在內部審計自身的發展中,是一個機遇,也能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規避風險,占據優勢。(本文作者:李明英單位:云南省楚雄州南華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