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下小學語文教學淺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正在逐步進入我國的小學教育,表現出了其獨特的優越性,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師急需探索和思考的一個熱點與難點問題,本文作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其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
小學語文;信息技術
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上課,能形象生動地展現課本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好奇心,并且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豐富課堂教學,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活躍的課堂中,學生能不斷地開發智力,增加自己的理解能力,不斷鍛煉并加強自身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探究能力,培養創新思維。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能使學生在提高自己語文聽、說、讀、寫水平的基礎上輕松愉快地實現學習目標。
1注重培養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習慣和氛圍
1.1具有使用信息技術的良好意識。如:教師遇到問題積極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積極參加信息技術的學習課,經常使用信息技術,等等;力求熟練掌握常用計算機軟件(如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件、電子表格、瀏覽器、FrontPage等),使之成為自己備課、授課、組織學生活動的工具。教師要在平時就有意識地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熟練掌握教育信息化特點,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有意識地在已有的人力資源基礎上利用多種信息工具和因特網上大量信息資源作為教學支撐,結合學生的合作型學習、資源型學習的模式,設計出優秀的課件,并整合到教與學中,做到人機互補,把機器擅長做的事讓機器去做,把人擅長的留給人做。
1.2養成使用信息技術的良好習慣。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態度滲透到學生中可以起“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師遇到問題時,常利用電腦來解決,無形中會告訴學生什么問題可以用計算機解決,甚至更明確顯示可以用什么應用軟件來解決。如,班級出小報,教師可以利用FrontPage中的藝術字、電子幻燈片等功能制作出新穎美觀的報紙。還可以用Word文字處理系統及Excel電子表格制作學習園地、成績表等。久而久之,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能習慣地用電腦來解決,這樣,學生就在產生需要的時候來學習所需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
1.3營造使用信息技術的良好氛圍。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不能出現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要關注學生的感受,使各種技術完美恰當地融合到課程中,像用黑板、粉筆一樣自然,這才是真正具備了信息素養和能力,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才真正被賦予“時代”的概念。
2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2.1創設情境,體驗情感:利用形象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可激發學生情感,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情感的產生往往來自于直觀的、生動的、具體的形象。多媒體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借助語音、圖像、影像、文字等媒體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學生得到情感的體驗。“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對那些生活閱歷不深、沒有身臨其境的學生講解半天,也無法理解,而借助于影視形象再閱讀,就可以輕而易舉地使學生感受到詩句的音韻美和意境美。
2.2再現情境,激發興趣: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引起學生共鳴,調動學生的參與欲望,有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激活學生與學習對象相關的原認知,幫助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生動逼真的圖像、視頻、動畫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大開眼界,學習興趣才會更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短厥獾脑岫Y》一文中描寫了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過去和現在。憑借課本上的簡短的一段文字,在學生的頭腦里很難模擬出那種滔滔不絕、一瀉千里的場面。在學習介紹昔日瀑布這一節時,我播放了昔日塞特凱達斯瀑布的視頻,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在變化多端的水流聲中,在從天而降的水簾面前,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觀看昔日瀑布美景的過程中,學生情緒激動,學習興趣盎然。再讀課文,昔日瀑布的壯觀景象便清晰地在腦中浮現,也便能很好理解文中的“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從天而降”“流連忘返”等詞語。
3有助于加強習題的訓練與講解
3.1教學中可以設置小游戲:教育家皮亞杰提出,在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兒童的游戲,游戲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體技術越來越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途徑,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將相關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改為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比如閱讀、文學欣賞等,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培養興趣,獲得有益的知識。
3.2練習題形式的多樣化:傳統的語文習題訓練單調乏味,基本都是讓學生面對干巴巴的書本,往往讓學生提不起興趣。教師講解習題枯燥無味,學生逐漸失去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此以往,他們的個性會得不到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開展培養小學生素養的動畫或游戲制作活動。當然,這些活動都要服務于小學語文教育,致力于訓練并使學生對掌握的字詞加深理解。
4發揮計算機儲存信息的優勢,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多媒體教室網絡具備大量儲存信息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并能使資源共享,有助于培養學生通過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才能來自勤奮》一課時,我下載了網上有關李時珍、愛迪生、愛因斯坦的資料,裝到教師機上,并設計一個問題供學生探究學習:看了資料后,請你談談學后的感受。學生通過閱讀書本和查詢教師機上的資料,經過整理后在機上完成了作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種各樣。我從中發現不少作業閃現著智慧的火花和創新精神。有個學生這樣輸入:“《本草綱目》并不能稱得上是一部完善的藥物書,因為清代有人寫了一部《本草綱目補遺》就是針對《本草綱目》的缺點重新編著的,比《本草綱目》更進了一步。況且新藥不斷被發現和發明,因此完善的藥物書應該沒有,有也應該是比較完善的。”教師通過網絡把學生的見解與全班學生交流,即評即改,互相啟發,激勵著所有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又在無形中讓學生開闊了眼界。
5結語
總之,語文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學科系統,我們只有采取積極的態度,去深入地了解信息技術,才能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給力我們的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于連君.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15(03)
作者:陳淑章 單位:江西省瑞昌市武山學校
第二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探討
摘要:
伴隨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和教學的整合越來越受到教育界廣泛的關注。所謂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其實是在語文的教學時候將信息技術當做一個新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的優勢,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力求激起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
信息技術;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口語
引言
小學老師要能順應時代潮流,在符合學生發展以及小學語文教學規律的基礎之上,運用諸如多媒體等的信息技術,營造豐富活躍的教學情境和上課氛圍,以助力語文教學。為找準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切合點,恰當的把握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趨勢,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概念以及整合的切入點進行厘清和分析研究。
1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概念
教學整合的概念是指將教學系統中相對分化獨立的要素及成分進行聯系形成有機整體的過程,它立足在學科改革,目標是建立起不同學科的聯系。這樣的整合是把各個學均科看做教學系統的組成要素,并非要將某個學科的內容強加在另一個學科之上,而要充分考慮各學科的特性,有針對性的把其中的相關學科綜合起來,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同樣的問題,以使得不同學科間相互協調和滲透,將教學系統的效益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兩門課程進行整合,其實是將語文知識的學習當做載體,把信息技術當做工具融入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去,既能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又培養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能力。當然這種整合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平臺能更準確的學習語文知識,形成獨到的見解,重組語文的知識結構,不僅有助于提升語文素養,還能在協作意識等方面獲得綜合的提高。
2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的整合,不僅可以從觀念上改變學生的閱讀習慣,還賦予了閱讀以新的內涵。詳細來說可以通過問題化內容、創新化過程、網絡化活動等多種教學方式,擴大閱讀的資源,提升語文閱讀的效果。在上閱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音頻和視頻輔助閱讀,從而激起小學生對閱讀課的興趣,擴大他們的想象空間,以大幅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閱讀的教學時,老師應首先引導學生深刻研究分析文章,充分理解文章的內涵以后再播放與之有關的圖畫、音頻或視頻,這樣既能夠避免音、視頻過于直觀的感受而阻礙學生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充分領會語文的豐富性及審美性,又能透過音頻、視頻所表現出的文學意象,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感受,大大彌補了學生生活閱歷以及人生經驗的不足,從而引導他們準確理解文章的內涵,與作者產生共鳴,實現學生與所閱讀內容的交流、溝通。例如《鄉愁》這篇課文,作者把抽象的感情轉變成可感知的具象事物,表達出深深的思鄉情懷。在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把《江河水》音樂導入進去,將這個樂曲作為其背景音樂,這樣能幫助學生對課文表達的情感有個感性的認知。最后再播放用flash軟件作的動畫課件,加之佟鐵鑫的《鄉愁》歌曲,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3信息技術與寫作的整合
3.1以實踐活動為背景來提高寫作:語文教學是一種語感的培養,是一種能力的培養,教師更應該注重其素質教育,而不是單單為了分數的應試教育,所以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語文寫作素材,可以與實踐活動為背景結合進行教育,例如,可以借助信息網絡開通朋友圈,班級論壇以及個人主頁等,鼓勵學生進行心得感悟發表,這種開發性的活動更有益于學生提供語文寫作水平。
3.2借助網絡,開拓思路,提高寫作: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不夠成熟,寫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靈活自如的將實際感受轉化為寫作的語言,往往不知寫什么或者不知道如何表達,更談不上生動、具體。正是由于在傳統教學中學習信息不暢通的限制,在現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寫作教學相結合,通過互聯網可以讓學生觀看各種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等,在信息技術下,學生可以不斷地開拓思路,增強語言存儲,豐富想象力,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4信息技術與口語交際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口語交際的整合主要是在教學中利用現代技術,為小學生營造豐富多樣的課堂環境,提供多樣化的參與形式和機會,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這種整合注重學生作為口語交際的主體,重視情感體悟和思想水平的提升,以達到技術手段和語言運用相結合的目的。老師通過信息技術來優化教學的環境,激起小學生對于口語交際的興趣。興趣是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實現創新的重要動力,他們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就能夠轉為學習的動力。信息技術時代的小學語文口語教學,以多媒體技術作為基礎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多維的感官刺激,將口語交際的內容做信息化的處理,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引導使學生向預定教學目標靠近。例如三年級的《小鴨子得救了》這篇口語交際文章,老師可通過動畫課件為學生營造口語交際的場景:在無邊的森林里,一只小鴨子由于貪玩迷路了,并且掉入一個深坑中。這時老師可引導學生聯想:小鴨子這時心里在想什么,它會如何叫,接著通過課件展現前來的動物朋友們,有猴子、小象以及小兔等,它們會說什么呢,此時學生會舉手回答問題。接下來老師可引導學生注意小鴨子和動物朋友的動作,例如小鴨子因恐懼和求救而大聲叫著,小象的語氣則比較沉著穩重,而小兔則顯得更加活潑靈敏。通過這種情境營造,學生會迅速進入角色,有效提升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
5結語
綜上所述,在推進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把握二者結合的尺度,信息技術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是教學質量好壞的評判標準,不能一味的追求過多的結合,而忽略了語文教學的目的。另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道德以及素養進行著重的培養,以期不斷的提高綜合素質,成為現代化社會的四有新人。
參考文獻:
[1]黃雪梅.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7.
[2]王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08.
作者:孫丹丹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南崴子中心校
第三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
新課程改革開展后,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更加豐富精彩,語言生動優美,再加上形象趣味的圖片搭配,使教材更具現代教育的思想,也更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因此,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不僅更易帶小學生進入課文中的意境,攻克語文語言教學中的難點,突出強化重點,還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身臨其境的渲染力,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及自身情感得到培養。
關鍵詞:
電教媒體技術;小學語文;教學
一、電教多媒體技術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多媒體技術廣泛深入應用于課堂教學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對這一技術的應用,能夠對基礎教育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輔助作用。電教多媒體技術對本就內容豐富、語言優美的語文起到形象畫和趣味化。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以教師的課堂灌輸為主要傳授方式,其弊端在于使課堂氣氛沉悶,小學生獨立的學習和閱讀理解得不到有效培養,更不利于他們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而電教多媒體具有的文本、動畫、聲音、圖像等優勢功能,為語文課堂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學信息素材,為教師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提供有利的外部條件。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電教媒體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能最大化的調動和刺激學生的感官,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語文內容中的疑點、難點,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會隨之大幅提高。電教多媒體技術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推動一切事物前進的大動力。”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潛在動力。
二、電教多媒體技術能夠生動再現語文課內容,給學生以身臨其境感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教師的精心講授是主導課堂的模式,也是幫助小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途徑。這對于想象力豐富、思維跳躍、好奇愛問的小學生來說,不利于激發出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動機。而電教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深入應用,教師可根據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情境創設,通過音頻、視頻動畫和圖片,將課文中的文字具體化、形象化,教師再結合小學生性格及思維的角度對課文加以補充,這樣語文課堂內容就可以得到生動再現,小學生也可以輕易地得到身臨其境的體驗和對課文的深刻理解,這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對于好奇心強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由簡單的語言激趣到綜合的感官器官體驗的外在形式,深化為本質的興趣培養到學習內在動力的驅動,最終使小學生從小養成樂于閱讀的好習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電教媒體的音像視頻,對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內涵在情境創設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和和發掘,使學生既能更好地領會課文,又可以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和提升。比如,語文課中《瀑布》這一內容,由于多數學生沒有親眼見到過瀑布,所以單靠教師的語言補充描述、課文內容與簡單插圖是難以真正讓他們領會到瀑布的意境。而電教媒體技術能通過音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師播放了美麗的瀑布的視頻,通過真實的鏡頭,學生感知了近看瀑布“像一條白帶懸掛在千丈青山”的氣派,還有瀑布腳下的水珠飛瀉“如煙、如霧、如塵”的水汽等。在學生欣賞完了瀑布后,在優美的樂聲中,他們開始如癡如醉地吟誦優美詩文,仿佛置身于千丈瀑布的景色中,學生感受到了詩文的美麗的語言,又欣賞了瀑布的景色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一步步愈加濃烈了。電教手段的使用,促進了學生與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小學語文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都可以利用多媒體輕松攻克
小學語文課文內容并不難懂,其重點集中于課文的某一段、句和關鍵詞中,它往往牽動著小學生對整篇課文的理解。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且豐富的素材和信息,所以,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很有幫助的。學生對語文教材中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準確把握,課文要表達思想感情深刻體會,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適當借用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解讀,輕松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看、聽和形象、真實的感受,有效地激發了閱讀過程中積極的心理因素,產生了理解課文的主動性。
四、電教多媒體能夠使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和學習的根本都是為了讓小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學會更好地說話和寫作?,F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深入運用,讓學生的感官器官、思維和情愫被調動,使學生由對課文的領會過渡到對文中插圖的延伸,由對課文的理解升級成日常寫作的訓練,從而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得到激發和提升。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多媒體的功能與優點充分與語文教材內容結合,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量的增大和豐富,更能使整個課堂得到有效激活,結構得到優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他們個性的發展與發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
五、結語
總之,現代教育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普及和深化,適時適度的加以運用,真正使現代教育技術成為輔助教育教學的利器。這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自我需要,表現出高漲的求知欲和愉悅的成功體驗,又能將客體的教育學目標“內化”為自身素質,并不斷引導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曾曉榮.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0(4).
[2]劉中玉.恰當運用電教媒體切實提高教學質量[J].科技信息,2010(19).
[3]林小蘋.多媒體與語文教學[M].珠海出版社,2005.
[4]胡雪芬.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浙江教育技術,2015(4).
作者:陳學虎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大滿鎮朱家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