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關于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場所創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良好的實訓基地是實現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保障之一,解決好實訓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實訓基地功能,對于培養學生會計實踐技能起到關鍵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基地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分析
(一)資金短缺,校內實訓條件落后。隨著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要,現在多注重加強對學生崗位認知的教育,但大部分課程還在教室內進行,雖然強調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重視學生的崗位操作技能的培養,但這些對實訓場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學校對各專業實訓基地的投入資金來源有限,加之有些管理者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實訓場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造成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場地建設的滯后。
(二)計算機機房普遍,但具有專業特點的實訓場所不足。在現有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場地中,最多的是計算機機房,借助一些教學軟件滿足專業課程的實訓要求,即使是諸如會計崗位實訓室,也多是采用機房形式,在位置上注明崗位標牌就形成了所謂的崗位實訓。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技能特性要求和對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培養特性的要求在實訓場地建設中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三)實訓場所利用效率不高。在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場地建設過程中,存在一種現象就是場地功能單一,場地的利用效率不高,往往僅能滿足某一方面的實訓要求,不能兼顧各學期各階段的實訓要求進行有機組合,提高實訓場地的多功能性是場地建設中面臨的問題之一,提高場地利用效率就是提高了學校有限資源的利用率,也能比較好地發揮基地的輻射作用,使之成為多功能的技術服務與推廣的中心。
(四)實訓基地缺乏創新性。新形勢下學校對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都給予了高度重視,但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場地建設基本雷同,缺少學校自己的特色,與產學研工作結合也不夠緊密,不能體現學校創新型實訓室的建設理念。
(五)校外實訓基地數量匱乏。我國大多數企事業單位不愿意成為學校的會計實訓基地。由于校外實訓基地嚴重缺乏,學生會計頂崗實訓不能真正落到實處,加上對校外實訓學生的管理不到位,很多學生利用這個時機找工作,真正用于頂崗實訓的時間很少,甚至少數學生根本沒有參與會計頂崗實習,而只是做了虛假實習資料。
(六)實訓效果不容樂觀。校內實訓由于經費限制、軟硬件配套相對滯后等原因,實訓職業情境仿真性不強,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內容與項目的深度及廣度、實際業務的處理及應變能力,都受到很大影響。
二、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思路
(一)圍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根據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通常包括課內實踐教學、崗位實踐、綜合實踐等內容。實訓基地的建設應該滿足各項需要,形成具有會計電算化專業特點的實訓基地。
(二)創設條件保障基地建設的先進性。學校的實訓場地建設應跟緊企業的步伐,保證學生在學校的能力培養與社會的需求接軌,在條件許可的時候應具備超前性。學校的相關教學軟件就要跟上企業的發展,尤其企業信息化管理的蓬勃發展,要求學校內實訓條件應當與其相適應。
(三)建設多功能的實訓場地。在設計場地時應該考慮其多用性,一室幾功能地使用。如現在較多學校使用的企業經營模擬實訓室就可以與ERP沙盤實訓室以及學生創業教育實訓室融合,真正提高實訓室的使用效率;再如將低年級學生的教室與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室融合,只需要將學生的課桌進行改造,就可以在滿足學生上課的同時滿足學生基本技能和手工實務的訓練,達到傳統會計模擬實訓室的功能。
(四)校企多方合作,加強實訓室建設。在實訓基地建設中,校企合作的范圍很廣,校內實訓場地可以借助企業的力量參與實訓室的建設規劃、借助企業的成果,運用在相關課程實踐和綜合實踐中,也可以借助企業的資金參與學校實訓室的建設。
(五)管理制度建設
1.實訓基地管理模式創新。對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基地可以實行開放式的企業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實訓基地的使用效益,發展成為集教學、培訓、技術咨詢、職業技能鑒定等全方位的多功能教育培訓中心。實訓基地使學生與會計電算化專業“零距離”接觸,滿足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需要。積極主動服務社會,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按企業需要開展企業員工職業培訓,為企業提供會計、稅收、財務等技術咨詢,協助企業制訂企業內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
2.學生管理與考核制度。為了提高實訓質量,無論在校內還是在校外實訓,都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與考核。確保學生在校期間參加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訓,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學生實訓考核結果由學校評價、企業評價、行業專家評價等綜合形成。對在企業頂崗實習的學生更要注意加強管理,努力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學生的教學模式。
3.教師管理制度。學校應提高教師參與實訓基地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并形成制度化管理。將教師參與實訓基地建設納入正常的教學管理系統,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考核指標之一,與教師職務職稱晉升、年度考核、收入分配等掛鉤。
4.實訓教材建設。開發和使用依據新企業會計準則編制的實訓教材,包括會計手工操作、會計電算化、ERP實訓等教材,徹底淘汰校內實訓中仍在使用的不適合當前實際經濟情況的教材,避免浪費實訓資源,提高實訓效果。按照會計電算化專業職業崗位能力要求開發和使用實訓教材。校內校外實訓相結合,訓練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專業綜合能力、頂崗實習能力,在會計手工和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基礎上,細分會計實訓項目,設置崗位基礎能力訓練,包括會計程序與規范性訓練、會計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訓練、出納核算與管理、往來賬款核算與管理、資本管理與核算、財務成果核算與管理、財產物資核算與管理、納稅申報與核算、成本核算與管理、財務報告及分析等,這些實訓項目的訓練都需要相應的實訓教材。